8月1日,这是美国方面宣布的对等关税缓冲期的最后时点,美国也宣布了对多个国家和地区征收的“对等关税”税率。
最近,美国的关税政策也盯向了盟友加拿大,美方宣布对加拿大输美商品的关税提高到35%。而面对美国的强硬态度,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政府不敢正面硬刚,反而调转枪口,对中国钢铁下手。面对这场明显打错对象的操作,中国没有客气,迅速出手回应,加拿大的出口市场因此雪上加霜。
加拿大这一连串动作背后,折射出在中美夹缝中失去理智的“战略投机”,而最终,它也尝到了“两头不讨好”的苦果。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突然增加了对加拿大的关税呢?
美国方面的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美国方面指责加拿大在对美国的反制关税的配合不够,但外界普遍认为,这更像是一种借题发挥,甚至是惩罚加拿大此前在国际上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政治后果”。
面对美方压力,自知不是对手的加拿大,在左思右想以后,最终将矛头盯到了我方身上,加拿大财政部随即宣布,要对“含有熔化和浇铸成分”的钢铁产品加征25%的附加税,加拿大方面为了能“师出有名”,做出的解释是为了平衡国内的钢铁产能问题。
但是,加拿大钢铁50%进口来自美国,中国仅占10%。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针对中国,这分明是拿中国当软柿子捏,顺便以此反向讨好美国,企图得到美方在关税上的让步。
但结果如何呢?结果特朗普政府根本不吃这套,关税如期生效,加拿大经济瞬间陷入被动。加拿大央行预测,2025年下半年经济增长率可能跌至1%,出口行业更是首当其冲。
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的回击也十分迅速,以强硬的态度对加拿大方面不合理的要求进行了回击。中国商务部在加方政策宣布后迅速作出回应,措辞之犀利毫不留情。
中方一针见血的指出,加拿大这种行为搞单边主义,不仅扰乱了市场,最终加拿大也会受到单边主义带来的恶果。更重要的是,中国还直言不讳地指出,加拿大问题的根源是在美国,而不是中国。加方明明被美国打压,却不敢正面还手,反而试图通过制裁中国来“示好”华盛顿,这种“混淆是非、转移矛盾”的做法,终究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面对加拿大的无理加税,中国随即还进行一项更针对性的反制,中方暂停了原本与加拿大长期以来的油菜籽合作供应,并转头与澳大利亚进行合作,一直以来,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油菜籽进口国之一,而加拿大一直是最大供应国,年贸易额高达20亿美元。
就在加拿大被中国“关上大门”的同时,澳大利亚趁虚而入,与中国迅速敲定油菜籽合作协议。按照合作协议,澳大利亚先拿下约25万吨油菜籽出口进入中国市场的资格,虽然澳大利亚的油菜籽产量不如加拿大的高,但未来一旦长期与中国合作,势必会影响澳方国内相关产业的扩大产能,得知这一消息,对加拿大的农产品出口行业简直是晴天霹雳。
谁也没想到,一直在经贸关系上与中国闹得不愉快的澳大利亚,反而成为了加拿大“败局”的最大受益者。只能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澳中关系的回暖并非偶然。
这几年来,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经过多次访华后,强调澳中贸易关系对澳大利亚就业和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澳方以实际行动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而正是这份务实,换来了如今的订单合作。
加拿大为何会做出如此荒唐的决策?作为美国的邻居,加拿大长期以来在经济、外交上受制于美国,导致其缺乏独立的外交思维,一直以唯美国马首是瞻搞外交。这些年来,加拿大配合美国针对中国做的事情,吃亏却是自己,比如扣留华为集团首席财政官孟晚舟,并借此打压华为的北美市场开拓,结果后果都是加拿大变成了典型的“左右不是人”,经济损失、国际信誉双双滑坡。
加拿大此次折腾的最终结局,其实对所有国家都是一次重要警示:外交和贸易,不能靠“投机取巧”来博好感。强行讨好一方、牺牲另一方的做法,表面上是“拉近关系”,本质上却是“送上门的牺牲品”。全球贸易正在重构秩序,各国必须保持冷静、独立的战略判断力。
当澳大利亚用实际行动换来中国市场回暖时,加拿大却在左右摇摆中失去了信任。所谓“打错算盘”,不过如此。
加拿大应明白,真正决定一个国家贸易命运的,不是讨好谁、站在哪边,而是有没有眼光、有无立场、有无勇气保持独立自主的战略方向。
当前中美博弈格局下,任何小国都不应该做棋盘的棋子,而应学会如何在夹缝中寻求合作、平衡与共赢。盲目“站队”,只会在变局中迷失方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