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几字弯”南岸的

库布其沙漠防沙治沙一线

治沙“新青年”的身影活跃

他们与荒漠化鏖战正酣

全力参与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6月5日拍摄的内蒙古杭锦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内蒙古杭锦旗

吉日嘎郎图镇格更召嘎查

绿意渐浓

“90后”牧民敖日格乐

2012年大学毕业后返乡

投身库布其沙漠治理至今

  6月5日,在位于内蒙古杭锦旗的库布其沙漠,敖日格乐(中)带领工人栽种杨柴。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6月5日,在内蒙古杭锦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敖日格乐(中)在栽种杨柴。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6月5日,在位于内蒙古杭锦旗的库布其沙漠,敖日格乐(左)向工人询问沙柳平茬情况。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在库布其沙漠种树植绿并不容易

面对刚种下树苗

一阵黄沙就吹倒的困难

敖日格乐探索出

“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的

治沙方法

还通过养殖蜜蜂的方式

提高柠条的授粉率

  6月5日,在内蒙古杭锦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敖日格乐在搬运沙柳。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6月5日,在位于内蒙古杭锦旗的库布其沙漠,敖日格乐查看蜜蜂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6月5日,敖日格乐行走在位于内蒙古杭锦旗的库布其沙漠深处。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敖日格乐家周围的2万多亩沙地

遍布柠条、沙柳等植物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这是6月5日拍摄的内蒙古杭锦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格更召嘎查80多公里外

杭锦旗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

光伏治沙项目区一片“蓝海”

治沙人李挺行走在光伏板下

专心地查看生长在沙质土壤里的蔬菜苗

  6月5日拍摄的内蒙古杭锦旗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区。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6月4日,在内蒙古杭锦旗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区,李挺(右)在查看蔬菜苗的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与敖日格乐一样

“90后”李挺是一名杭锦旗治沙“新青年”

不同的是

李挺更多地利用立体光伏、无人机飞播等

新方式从事着治沙事业

  6月5日,在位于内蒙古杭锦旗的中国西北种质资源库,李挺在检修无人机。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2014年大学毕业后

李挺返回杭锦旗

扎进库布其沙漠开始防沙治沙

  6月5日,在位于内蒙古杭锦旗的库布其沙漠一处治沙点,李挺(左)查看沙柳立式网格沙障铺设情况。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十年来

他与团队研发应用治沙新技术

升级光伏立体治沙新模式

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

既修复沙漠生态

又提升经济效益

  6月5日拍摄的敖日格乐肖像。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6月4日拍摄的李挺肖像。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当前

治沙“新青年”与前辈们一起

共同投身库布其沙漠治理

切实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6月5日拍摄的内蒙古杭锦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记者:刘金海、李志鹏

报道员:郭君

编辑:刘欣 戚文娟 林革 尹栋逊 张铖

新华社摄影部、内蒙古分社联合制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