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撞击小行星?此前有先例吗?这一实验有什么价值?将在股市上引爆什么板块?请看刘晓博的分析文章今天,多家媒体报道了一个重磅消息:中国正在规划对一颗小行星实施“撞击实验”。中国为什么要撞击小行星?此前有先例吗?这一实验有什么价值?将在股市上引爆什么板块?下面谈谈我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美国是此前唯一成功实施过小行星动能撞击试验的国家,撞击对象为一颗名为“迪莫弗斯”的直径约160米的小行星,重量大约430万吨。用于撞击的航天器2021年11月23日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太空军基地发射升空,飞行约10个月后抵达目标区域。2022年9月26日,重约570公斤的航天器以22530公里/小时的速度撞击了“迪莫弗斯”。最终结果是:撞击让“迪莫弗斯”的轨道周期较撞击前缩短了约33分钟,远超任务预期的“缩短73秒”。这次撞击导致小行星表面喷射出了约1.6万吨尘埃与岩石,其对小行星产生的推力远超航天器本身的撞击力。中国正在规划的小行星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是和平利用太空、守护地球安全的重要举措,同时蕴含着极高的军事价值与经济价值。这一实验意义重大,堪比首次发射卫星、宇宙飞船。它对于维护人类安全(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国家安全(战略威慑)都具有重要意义,还将带来重要的经济价值。动能撞击技术的核心是高精度制导、高速碰撞、在轨评估,这些技术不仅可用于小行星防御,还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比如,这一技术与反卫星武器的核心原理高度一致。小行星动能撞击任务,将推动高精度寻的制导、高速火箭推进、在轨碰撞控制等关键技术的突破,这些技术可直接应用于反卫星武器的研发,提升中国在太空态势感知与防御能力。动能撞击技术的高速碰撞与轨道预测能力,可补充导弹防御系统的末端拦截能力。例如,小行星防御中的“伴飞+撞击”模式,可借鉴到导弹防御中的“助推段拦截”——通过提前预警导弹发射,发射拦截器高速碰撞导弹弹头,摧毁其战斗部。这种技术的融合,将提升中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反应速度与拦截精度。动能撞击技术的天基应用,可形成天基反卫星、反导弹的战略威慑能力。这项实验的经济价值也非常高,甚至可能在资源控制力上对其他国家降维打击。比如,小行星动能撞击试验,可以促进稀有金属的开发。小行星中的铂族金属(如铂、钯、铑)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广泛应用于汽车催化转换器、珠宝首饰、电子元件等领域。例如,灵神星(16 Psyche)小行星所含的金属(包括黄金、铁和镍)估值高达700万亿欧元。小行星还有丰富的铁镍资源,某些还蕴含丰富的稀土资源,甚至可能还有人类未知、高价值的元素。小行星中的水和冰资源也非常有价值,可通过太空采矿运输至月球或火星,降低深空探测的成本。要知道,目前从地球运输1公斤物资到月球的成本约为200万美元,通过小行星获取要便宜很多。未来全面推进小行星资源的探测、开采、加工、运输,可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比如:探测环节需要地基雷达、天基望远镜等设备;开采环节需要航天器、采矿机器人等装备;加工环节需要太空冶炼厂、3D打印机等技术;运输环节需要可重复使用火箭、货运飞船等工具。中国的小行星撞击实验,可能在资本市场引起热烈反应,堪比甚至超过93庆典和此前的歼10打印机。下面板块将受到正面影响:航天装备板块,包括探测器、运载火箭、卫星平台等。军工电子板块,这是撞击小行星实验的信息处理与控制核心,包括遥测遥控、惯性导航、卫星通信等。新材料板块,包括碳纤维、钛合金、高温合金等。卫星应用板块,包括卫星导航、卫星通信、深空探测仿真等。#我国规划撞击一颗小行星##财经##股市分析#

我国为何要规划撞击一颗小行星

我国为何要规划撞击一颗小行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