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郝释斋,世人对他最多的评价就是:大好人。
他是一位受到万人景仰的少林宗师,是有“少林活拳谱”之称的当代少林武功传承者;他拥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被人称作“少林活拳谱”。
少林寺第三十代方丈释永信, 40多年前在一个小饭馆打杂,机缘巧合之下遇见了郝释斋,便跟他进入了少林寺。
郝释斋对释永信照顾有加,把他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疼爱,并将自己的一身武艺倾囊相授。
后来社会上有人质疑释永信不会武功,当不了少林寺的方丈。郝释斋连忙出来辟谣,解释说:“因为修炼武功只能在夜间,所以甚少人知道释永信其实是会武功的。”
悬壶济世一生
郝释斋从小有一颗悬壶济世的心,附近的人称他为赤脚医生。
他22岁开始学医,自行购买医书学习,为了能够解决病人的痛苦,他在医学方面下足苦功,只要有空就会拿医书出来专业学习,挑灯夜战更是常有的事。
但如果只是看医书,吸取书面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郝释斋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背上自己的行囊,踏上了遍访名医名师的路。
在外学习期间,他拜当时豫西名医李保山以及民间中医毕子贞、释行章、释德禅等为师,对传统中医学进行深造,这也为以后济世救人打下坚定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郝释斋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给自己的父亲治病,偶尔也会给其他病人开开药方。
因为服侍父亲花去了他太多的时间,郝释斋没有选择自己开办诊所,只是让病人到他家看病,郝释斋开了药方,让他们自己去其他的药店抓药。
老先生心善,而且医术高明,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病人上他家去,看病的人络绎不绝。老先生能帮忙看病的尽量都帮,期间从来没有收过一分钱文诊费,只是单纯的想让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疗。
1987年,郝释斋的父亲已经80岁高龄,改革开放以后,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郝释斋更加有能力去照顾他的父亲。
郝释斋在父亲的生命走到尽头之前都陪伴在他身边,尽心照顾,从来不会忤逆父亲的意愿,他们的生活被料理得井井有条。
1996年郝释斋父亲去世,郝释斋已经尽其所能做到为人子的孝道。
又过去四年,郝释斋不需要照顾父亲,多出了很多空闲的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2000年后,老先生终于把自己的诊所开起来了,用自己一身医术帮别人看病,病人不用跑到其他药房去买药,直接在他这里就可以买。
救人于苦海之中
郝释斋这一生当中救人无数,看到谁身处在苦难之中都忍不住施以援手,所以每每提到郝世斋老人,最多的就是真心实意的感叹:“他是个大好人……”
1987年的秋天,释永梅、释永贞两姐妹抱着被子来到了少林寺。那时天气已经有些冷了,两姐妹衣着单薄,稍稍有冷风吹过就忍不住直打冷颤。
这个年头要不是逼不得已谁愿意出家?姐姐在姐夫家经常被殴打,每天身上都有青一块紫一块的,旧伤还没好,又马上添上了新伤。
两姐妹是在没办法,只好从姐夫家出走,转而来投奔少林寺了。
他们到的时候,在山门口见到了郝释斋,姐妹俩看着他的穿着,便觉得他就是寺里的人,询问他:“你好,我想打听一下,怎么才能够在少林寺出家。”
那时的少林寺只有25亩地,里面杂草丛生,有的草甚至长到了一个人这么高,可见草丛有多深。
那时寺庙的条件如此差,谁愿意出家啊。寺庙里没有人诵经,也没有人坐禅,更没有人练功。每天就只有不停的干活,饿了就倒立一会,等到自己没有那么饿了再继续干活。
郝释斋沉思片刻,跟她们说道:“你们跟我来吧。”然后带着释永梅、释永贞姐妹俩进到庙里,去见他的师傅——释行正大和尚。
其实按理来说,女子来到少林寺出家,应该住到初祖庵。但是初祖庵房屋倒塌,荒草丛生,已经是许久没有人居住过了。从外面看比少林寺还要荒凉几分。初祖庵里面只有郝释斋的三哥释永山在里面看守。
初祖庵周围经常有鸟兽出没,那时的少林寺没有女弟子,如果只有两个女子住进去,未免太不安全了。
郝释斋带着他们去见释行正和尚后,将自己这个顾虑告诉了他。他们商议片刻,最后敲定让她们姐妹俩暂时住在少林寺寺内。
从那天开始,释永梅、释永贞两姐妹正式在少林寺住下,她们拜释行正为师,跟着他学佛、学禅。
她们身处少林寺,光学这个还不够,郝释斋会武功,之后释行正大和尚又让她们拜郝释斋为师,跟着他学习少林武功。
为了方便学习,郝释斋和自己的妻子释永凤商量过以后,让释永梅、释永贞两姐妹住进了家里。郝释斋夫妻俩认了释永梅、释永贞两姐妹为女儿。
在郝释斋的精心指导下,她们开始勤学苦练,风吹日晒,风雨无阻,渐渐地姐妹俩的武功学有所成。其中释永梅的武功更是学得了郝释斋的精髓,擅长使大刀、大圈拳还有气功等。
某天,一个无赖翻进了院子里,他事先并不知道里面住着谁,只知道是两位女子,便想进去欲行不轨。
谁曾想,他刚落地就被释永梅发现了,光是释永梅一个人就把他打得落花流水。那无赖狼狈地逃出院子,连滚带爬跑走了。
郝释斋见她们学有所成,住在初祖庵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了,于是就把她们送回初祖庵。
姐妹俩很快就适应了初祖庵的生活,在里面担水劈柴,烧火做饭,过上了平淡而又幸福的生活,郝释斋夫妻偶尔也会到初祖庵看望两个“女儿”。
释延佛是中国嵩山大法王寺等五寺的方丈, 1984年剃度拜于嵩山少林寺释永山法师门下。他是一个残疾人士,人到中年更是命运坎坷。
他命运的转折是在嵩山莲花寺里,释延佛遇到了郝释斋,也正是因为郝释斋让他的后半生彻底改变。
正如释延佛所说,如果没有郝释斋,就不会有如今的释延佛,也不会有如今的嵩山大法王寺。
那时候,郝释斋见他身患残疾,便让徒弟将他背起,带着他到了少林寺。
郝释斋的三哥释永山比老方丈释行正还要年长个10岁,在郝释斋见到释延佛的时候他已经圆寂了,郝释斋带着释延佛去释永山的墓前拜师。
释延佛开始在少林寺学佛参禅,法王寺得以一直延续至今。
弟子遍布世界
少林寺的第三十代方丈释永信,在41年前遇见了郝释斋,当时的他正在少林寺的一家小饭馆打杂。
治安主任将释永信释带到行正大和尚面前,希望他能收留释永信。
可惜那时候释行正大和尚已经双目失明,无法照顾释永信,郝释斋见到他以后,觉得他很合眼缘,便问他要不要跟他一起入少林寺修行。
释永信刚进入少林寺的时候,年仅16岁。往后的日子里,郝释斋将其视为己出,更将自己的一身武艺尽数传授给他。
释永信也很争气,不仅将达摩棍使得炉火纯青,软功也十分了得。后来即使到了40岁,左右劈叉也十分标准到位。
但因为一般郝释斋都是在夜间传授武功,而且传授武功的时候现场不可以有第三个人,所以外界一直不知道释永信其实会武功。
后来社会上甚至有人质疑,说释永信不会武功,没有资格当少林寺的方丈。
郝释斋听闻,立刻出来辟谣,“释永信的武功是我亲自传授,谁敢说他不会武功?”
释永信平时很少在外面使用武功,所以外界大多都以为他不会。少林寺历来有六耳不传的规矩,只有在战乱的时候会破例在白天传授武功,所以释永信会武功一事鲜为人知。
郝释斋这话一出,没有人再不相信释永信不会武功,毕竟郝释斋可是素有“少林活拳谱”之称的当代少林武功传承者。
后来专门研究少林文化的学者岳晓锋撰文称,从清朝末期到上个世纪的80年代,少林寺周围的民间拳师,受益或者练功都是在晚上进行的,地点大多也是选在坟场,原因之一便是那里人迹罕至,可以专心修炼。
郝释斋虽然传授释永信武功,但是在少林寺里来说,两人并不是师徒关系。
少林寺非常讲究师徒传承和辈分关系,郝释斋是俗家弟子,在寺院内他和释永信是师兄弟的关系,但是在俗家他是释永信的师傅。
郝释斋除了有一身武艺以外,医术也十分了得。他有一个弟子,名为郭光俊,上个世纪70年代便跟随郝释斋学医,可以说是郝释斋的二徒弟。
学有所成之后,他到登封市大金店镇梅村卫生所做了一名乡村医生,从医38年,先后被授予“全国模范乡村医生”、“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
后来被卫生部推荐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代表,在2007年1月8日还被中南海受到中央领导接见。
郝释斋的大徒弟柴仁涛先是跟随他学习武功,然后又学习了医术,可谓是文武兼备,如今在洛阳市伊川县人民医院担任院长。
郝释斋一生当中一共收了数百名弟子,分布在全国各地。每当提起自己的师父,徒弟们个个都是钦佩不已。
“我们当时叫郝师傅是叫‘爹‘的,我年轻的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可在师傅的教导下就变了……当时要不是咱爹的收留,我们这一群师兄弟可能会有人走上歪路。”他其中一个徒弟周明杰这样说道。
少林精神不灭
如果要问到底是谁代表了少林精神?毫无疑问,当然是少林寺的历代师祖。而少林寺的大居士郝释斋,则是当代少林精神最具典型的代表人物。
少林寺的老方丈释行正圆寂以后,僧人们的很多知识都是从这位大居士身上学习到的。
老人有一颗慈悲的心,对吃穿也不太讲究。他有一件皮大衣是徒弟多年前帮他买的,但是他一直没穿,放在家里。
直到郝释斋第一次离开大陆前往香港的时候,因为那天的天气特别冷,在他人的反复劝说之下,他才把数年前的新大衣穿上。
在文革期间,许多寺庙都已经荒废了,唯有少林寺在释行正老方丈的带领下,传承了下来。
不仅是他,郝释斋居士十年坚持上访,最后终于推动了“以寺养僧”的政策的出台,这个政策的出台,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对于香港少林寺的筹建,郝释斋表现得十分关心,但相比较之下,少林寺上不上市他却一点也不上心,也不急于表态。
他的师弟释永信,从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开始,就提出了取消名山大寺门票的议案,这一提就是十年。
他希望能够将全国所有的佛教寺院的门票都取消,这会对中国佛教的发展起很大的推动作用。
如果要问少林精神到底是什么?少林精神就是天下情怀。
与世长辞
3月13日中午14时13分,郝释斋在郑少洛高速回登封的路上突发车祸,这个受到万人敬仰的少林宗师永远闭上了眼睛。
在当天下午,还有许多患者等待郝释斋的诊所,一如既往地等他到来。
可是在那时候,他们谁也不会想到,那个风雨无阻每天必定会准时到来、怀有慈悲心肠的老人再也不会出现了。
当天与他一起的,是他的老伴释永凤,车祸发生之后,她也被送到了重症室抢救。
25日郝释斋老人的追悼会中,一副饱含深情的挽幛绵延道路两旁,那一路上都是来自国内外的僧众弟子,他们皆是受过老先生的指点,专门回来为老先生哀悼。
郝释斋一生渡人无数,为少林文化的传承贡献了一生,其中最令他感到精神慰藉的,莫过于从他身边走出去的“门里徒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