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无论是放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极大的罪恶,跟骂人的八辈儿祖宗差不多。从古往今,盗墓都被视为犯法行为,盗墓者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然而,鸟为食亡,人为财死,在巨大的财富面前,很多人都会丧失理智,铤而走险。 清东陵,清朝皇家的墓地,自顺治皇帝开始,先后有5位皇帝葬于此,除了他们之外,还有慈禧。帝王的遗体以及随葬的无数奇珍异宝,对于盗墓者来说,无疑是一块流油的大肥肉。事实也是如此,清东陵曾被盗过两次,一次是孙殿英盗墓事件,另一次则是王邵义盗墓事件。 孙殿英盗墓事件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了,1928年,孙殿英被派到了冀东地区剿匪,路途中,他看到了大量的东陵殿堂木材被偷运,心生了分一杯羹的念头。孙殿英对外宣称搞军事演习,背地里开始自己的盗墓计划。经过7天7夜的掠夺,以孙殿英为首的盗墓者盗走了大量的金银珠宝、书画、古玩……东窗事发之后,孙殿英为了逃脱罪责,开始四处行贿。最后,孙殿英的财物几乎都归了别人,借此,他才保住了一条性命。
农村隐忍10年 与孙殿英相比,王邵义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样的是个狠角色。 50岁的王邵义在清东陵潜伏了10年,贿赂守陵人,拉拢“志同道合”之人,把千人大墓洗劫一空。 萌发盗墓念头时,王邵义才16岁。那一年,他的父亲被安排去维修清东陵,王邵义也跟着父亲去那儿打杂。在与工人们的闲聊中,王邵义得知了清东陵的秘密——埋藏着巨大的财富,自那开始,他就对清东陵的财富念念不忘,整天想着怎么挖掘那些财富。 还没等他动手,孙殿英就已经抢先一步了。当时的王邵义是一名无恶不作的匪盗,孙殿英在察觉王邵义的企图之后,为了不被他影响自己的盗墓计划,打着剿匪的旗号,把王邵义一伙人赶跑了。王邵义心里十分的气愤,可奈于实力的差距,他也只好忍气吞声了。可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选择了在清东陵一带潜伏,等待合适的机会。
孙殿英的“东陵第一盗案”,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开始派兵严密保护清东陵。潜伏在那的王邵义,为了更好地隐藏自己的身份,特意学了一门技术——弹棉花,并以此为生。1945年8月15日,敌人宣布了无条件投降,在那之后,政府接管了清东陵的保卫工作。不久之后,战争就爆发了,因为人手不足,政府调走了保卫清东陵的军队,并将保卫的任务交给了附近村庄临时组织的民兵小队。 贿赂守陵人,蛊惑村民,把千人大墓洗劫一空 在那动荡环境下临时组织的民兵小队,可谓鱼龙混杂,在那之中,便有一位王邵义的得力干将,杨芝草。王邵义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与他密谋,打算就此大干一场。 之后,王邵义拉拢了同是土匪出身的穆树轩,作为清东陵守陵人的后代,穆树轩对清东陵的情况比较熟悉,并且还认识很多清代守陵人的后裔。也正是得益于他的出面,王邵义才能顺利贿赂了一批守陵人的后裔,以确保盗墓的顺利。
考虑到势单力薄的王邵义,决定以贿赂的手段,圈套几个干部加入他的队伍。财迷心窍的赵国正成了王邵义的首要目标,王邵义用几颗猫眼石就把他给收买了。之后,他 又收买了区助理赵子新、民兵小队长贾正国等一行人。经过精心的策划,王邵义成功地进入并盗取了清代皇陵——咸丰皇帝奕詝的陵寝定陵的大部分珍贵文物。 尝到甜头的王邵义很快就进行了第二次盗掘,这一次,他选择了慈禧太后的陵寝。慈禧地宫的奇珍异宝不计其数,至于它的价值,在《爱月轩笔记》有详细的记载。这座千人大墓,被王邵义等一行人洗劫一空。正所谓树大招风,两次的团伙盗陵,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可未等他们行动,王邵义就已先行一步,贿赂了张尽忠和张森。
作为情报人员,张尽忠和张森提出了一系列蛊惑人心的口号,让村民们认为他们盗陵的行为是是“合法合理的”,并借此蛊惑村民们加入他们的队伍,好为接下来的盗陵打掩护。王绍义、张尽忠等人瞄准了几座大的陵,打算干一票大的,一次把它们盗掘一空,为此他们准备了大量的炸药,和钢铁特制的工具。 打开大门的他们,被里面的诸多宝物震惊了,那些宝物个个价值连城。他们立即动手把那些宝物搬了起来。很快的,整个清东陵14座陵寝,都被他们洗劫一空, 其中,王绍义和张尽忠两人得宝最多。本以为可以依靠这些宝物挥霍好几辈子的两人,可是他们这次的盗陵行为,被有关部门侦知,开始全力调查此事。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王邵义、张尽忠在得知消息后,立即收拾了行李,潜逃了出去。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两人最终还是被办案人员抓捕了回来。
1946年6月27日,办案人员在唐家庄一个小煤矿发现并抓捕了潜逃的张尽忠,一年多后,张尽忠病死于北平某个看守所。身为土匪的王邵义,利用自己的“本事”,让办案人员连续缉捕五年,才将其抓捕归案,之后,他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枪决。其余的团伙,无一例外地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被盗的珍宝中有一部分被卖到了国外,办案人员根据盗陵者的描述,前往海外追回了部分的珍宝,可仍有不少的珍宝留在了海外,无法归回祖国。 此外,盗陵者的行为让不少的棺椁以及地宫的结构遭到了破坏,给后续的考古工作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难题,也给中国考古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
国家有明确的律法禁止偷盗文物,可仍有一部分人为了自己的私欲,
知法犯法,冒着被制裁的后果去偷盗文物。对于这些人,国家必定会严厉地打击和抓捕,无论他们潜逃到什么地方,国家都会不遗余力,将其绳之以法。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