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印度近期在中印边境接连动作。其先是宣称在中印边境方向增兵一万人。3月9日,莫迪前往中印边境区域,在印方宣称的所谓“阿鲁纳恰尔邦”参加色拉隧道项目揭幕活动。印军声称该项目能增强印军军事调动能力,强化备战,促进印度边境区域经济发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1日就印方动作发出警告,汪文斌指出,藏南地区为中方领土,中方对印方非法设置的所谓“阿鲁纳恰尔邦”向来不予承认,印方无资格单方在该地展开开发事项。汪文斌阐明后果称,印方相关做法将让两国边境问题更为复杂,损害两国在保障边境局势稳定上的行动。
       审视印方相关动作时,应首先看到一个基本点。即中印边境局势的缓和并非建立在沟通谈判基础上,而是以中方对印方形成的军事威慑态势为支撑。印度曾被英国殖民,其独立后基于英国殖民遗产走上对外扩张路径。吞并锡金、切断巴基斯坦东西部联系,后者成为当下的孟加拉国。


       印度成为不丹的外交指导国,禁止不丹同常任理事国中的任何一国建交,为效仿吞并锡金做法吞并不丹做准备。印度以军力优势及同尼泊尔的经济联系为要挟,蚕食尼泊尔主权。干涉马尔代夫内政、在该国至今仍保持驻军。阿富汗战乱及巴基斯坦恐怖主义问题背后,也有着印度的手笔。
       以反殖民、南方国家领军国自居的印度,对周边小国则输出殖民手段。这样的印度,与中国在寻求发展中国家整体利益、欧亚及全球秩序基本规则上有一定的共同利益。在地缘领域及国家发展的基本原则上,则存在针锋相对的情况。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印度蚕食鲸吞中国西南领土的谋划。也向全球实质证明了中印战争能力的距离,使印度进行舆论渲染也无法挽回国际地位滑落的局面。2020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是一次微缩版的中印对撞,继续表明中印具体军事能力上的距离,驱动印方消除蚕食中方实控区域的念头。


       当下这一轮印方激化中印边境紧张局势的动作,受两方面因素驱动。一,莫迪及其相关势力寻求连任继续主事印度,为此其采取的做法是激化印度国内情绪,对莫迪形象进行放大、神化。去年的G20新德里峰会成为了莫迪个人形象的宣传场。莫迪政府还推动印度更名为巴拉特等做法。加热中印边境问题、展示对主要地缘对手中国的对抗性态度,是印度国内相关势力拉取支持度的工具之一。
       印度的对华情绪中,其中一点是中国在1962年打败了印度却不殖民印度,有印度舆论认为这是比殖民印度更大的羞辱。印度在欧亚大陆的历史演进中长期缺席,由此积累下的负资产是庞大的。英国及西方当下被印度裔反向渗透的境遇,凸显着入局印度这一人文洼地所对应的长期代价。小米等中企的在印境遇,也显示着印度陷阱的事实存在。


       二,西方体系下对华发难的陆海联动。美国与印度同为海权国家,两者基于美印利益输送关系及美日印澳等框架,在对华地缘动作上具有一定的联动性。这一局面,要求中国加速“一带一路”对全球各地的连通穿插,对美印相关地缘做法形成反包围,推动新质技术转化为军队实战力,更好拱卫中国国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