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俄罗斯的战略专家就抛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他说,GDP数字根本不代表真实的国力,如果按照邻居印度的计算方式,那中国的GDP,绝对是世界第一,能把美国甩出好几条街。
首先得明白,咱们平时说的GDP,国际上算法不少,但主流国家基本都用“支出法”,算的是消费、投资和净出口这些。但这套规则到了不同玩家手里,玩法就千差万别了。
就说美国,它那30万亿美元里,有六成是虚拟经济。金融、房产交易这些就不说了,甚至连美国人自己在家做饭、打扫卫生这些家务活,都能折算成产值。光这一块,2024年就给美国“贡献”了差不多8万亿美元。这听着,就有点虚了,对吧?
但要说“会计算”,还得看咱们的邻居印度。
自从莫迪政府上台,印度的GDP统计规则就被大刀阔斧地修改了。2015年,他们不仅把计算的基准年份做了调整,还干了一件让世界都大开眼界的事:首次将畜牧粪便的价值纳入了农业产出。
你没听错,就是牛粪。在印度,晒干的牛粪饼不光是燃料,在很多地方还被当成驱邪祈福的圣物,市场需求旺盛。现在,这些牛粪饼摇身一变,从宗教符号成了拉动经济增长的“神圣指标”。
这还不算完。路边的小摊贩、蹬着三轮的人力车夫、贫民窟里居民自己搭的棚屋,甚至连股市涨了,都被印度大笔一挥,全算进了国家的经济总量。小作坊、三轮摩托,在他们的报表里,那都属于“制造业”。
这么一算,数据能不好看吗?
2019年,印度官方兴高采烈地宣布,GDP达到2.85万亿美元,以微弱优势超过了老牌强国英国,成了世界第五。印度媒体一片欢腾,高呼“全球增长冠军易主”。但要是按他们自己更推崇的“购买力平价”算法,那年的经济规模更是高达惊人的10.498万亿美元,是名义GDP的近4倍!
这种算法的“威力”,连美国的一些经济学教授都看不下去了,直言不讳地指出:“这种算法只适合用来宣传”。毕竟,就拿那一年来说,中国GDP的增量,就相当于印度经济总量的一半。
时间快进到2025年,印度GDP预计能达到4.2万亿美元左右,听着不错。但就在今年一季度,中国单季的GDP已经达到了4.44万亿美元,超过了印度全年的预测总量。体量上的差距,明明白白地摆在那儿。
好了,现在咱们就来开个脑洞。如果咱们也学印度这么算,结果会怎么样?
答案是,中国经济总量能轻松超过36万亿美元,直接把美国甩在身后。
为啥?因为中国跟美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咱们不玩虚的,咱们的数据,是实打实的实体经济。
你看看咱们身边。2024年,中国的基建投资占了GDP的15%。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年里,我们新建了3000公里的高铁,把5G基站的覆盖率干到了95%。这种能力,平时是经济的压舱石,到了关键时刻,就是救命的保障。疫情期间,咱们能迅速调配物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靠的就是这种强大的实体动员能力。
再说说工业。中国工业产值占全球的35%,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是什么概念?就是从一根针、一颗螺丝钉,到一台手机、一艘航母,咱们全都能自己造。2024年,咱们的制造业增加值达到了5万亿美元,汽车、手机、家电的产量都是全球第一。
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美国还在为产业链回流头疼,咱们的光伏、风电设备已经占了全球市场的60%以上,电池技术更是遥遥领先。咱们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接近3%,专利申请量连续五年世界第一。这才是硬邦邦的实力。
反观印度,制造业只占GDP的15%,很多关键零部件都得靠进口,经济的大头还是那些小作坊。而美国呢,虽然顶尖科技厉害,但产业链空心化严重,高端芯片想造出来,也离不开咱们中国的供应链。
所以,如果把中国这些强大的实体成就,都用印度的“放大镜”去算,比如把四通八达的高铁网带来的便利性、完整的产业链带来的安全感、技术突破带来的未来潜力,全都折算成“产值”,那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聊到这,其实已经超出了单纯的GDP范畴。那位俄罗斯战略专家认为,衡量一个国家真正的实力,不能只看经济账本,得看四个更深层次的“支柱”。而在这四个方面,他认为,中国无论如何计算,都已经是世界第一。
哪四个支柱呢?
第一,是国家制度力。
这不是说谁的选举更热闹,制度就更强。制度力的核心是两点:政府能否高效运转,以及能否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些年,咱们看到的西方“民主”国家,经常因为党派之争陷入政治内耗,一个基建项目能吵上十年。而在中国,从脱贫攻坚到太空探索,一旦定下目标,就能举国同心,迅速推进。这种高效的组织和动员能力,本身就是最强大的国力。
第二,是民族凝聚力。
一个国家,如果人心散了,GDP再高也只是个虚胖的巨人。印度内部的宗教、种姓矛盾根深蒂固,社会像一盘散沙。美国作为移民国家,种族对立、阶层分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光是2024年,各种社会抗议事件就超过了5000起。
而中国呢?我们有14亿人,却在五千年连绵不绝的文化和历史认同下,凝聚成一个整体。这种“拧成一股绳”的力量,是任何外部压力都打不垮的。
第三,是国家产业力。
前面已经提到了,咱们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这在和平时期意味着强大的竞争力和经济韧性,在非常时期,就意味着无与伦比的战略自主和战争潜力。二战时的美国、冷战时的苏联,它们的强大背后,都是无可匹敌的工业力量。今天,这个位置换成了中国。
第四,是军事国防力。
军队的强弱,不光是看几件先进装备。俄罗斯专家认为,要看三个维度:军队的士气、训练水平和装备体系。
论士气,上世纪50年代,咱们的志愿军就能在朝鲜半岛上,凭着“钢少气多”硬撼十七国联军。这种保家卫国、死战不退的血性,至今流淌在人民军队的血脉里。
论训练和纪律,解放军的严格和专业,全球闻名。论装备,咱们现在陆军有信息化的合成旅,一个旅的装备价值就可能超过200亿;海军有三艘航母,万吨大驱如下饺子;空军有歼-20这样的国之重器。更重要的是,这些装备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作战体系。反观美国,军力虽强,但摊子铺得太大,全球几百个基地,力量分散,效率反而打了折扣。而印度的军队,还在为装备的“万国造”和后勤保障头疼。
其实,除了俄罗斯专家的看法,国际上还有一个主流的、修正名义GDP的算法,叫“购买力平价”。简单说,就是看同样的钱,在不同国家到底能买到多少东西。这个算法,被很多国际组织认为能更好地反映真实的经济实力。
那么按PPP算,世界排名是什么样呢?
一个可能会让很多人惊讶的事实是:按照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测算,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早在2014年,经济总量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了。
到了现在,这个优势更加明显。中国的PPP规模已经远远领先于美国。说明即便是用国际公认的、更注重实际购买力的“尺子”来量,中国的真实体量也早已是世界之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