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永远的盟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一切都以利益为核心。英法在欧洲斗了几百年,后来照样联手对付德意志。美英也曾打得你死我活,英国连美国的白宫都给一把火烧了,后来两国照样亲如一家人。至于中美关系,也经历过从同一战线到敌对再到合作再转变为竞争的曲折,在美国将中国视为头号竞争对手前,美国其实也有2次动手的机会,但是最后都放弃了,等到特朗普上台后,中国的国力已经强大到令美国不敢轻举妄动了,那么美国之前为什么放弃对中国下手了呢?
3月29日,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签署了一份秘密内部指导备忘录显示:美国把中国视为“唯一的步调威胁”,为了对付中国,美国宁愿减少在欧洲、中东等地军事存在并接受由此带来的“风险”,同时要求盟友承担更多防卫责任,俄罗斯威胁主要由欧洲负责。
这也就意味着,美国准备集中力量对付中国,为此不惜付出一定的代价。可美国也不得不承认,与中国爆发军事冲突是一件极具风险的事,美国甚至存在不低的战败几率,这让美国政府在对华政策上慎之又慎,不敢轻易涉险。
就连普通人都明白“要将危机扼杀在摇篮中”的道理,几十年前,美国明明拥有巨大的战略优势,却没有第一时间动手,甚至还跟中国展开合作,间接帮助中国崛起,美国这期间究竟犯下什么错误呢?
许多人会认为美国低估了中国,所以才给了中国发展壮大的机会,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准确。事实上,自从打了朝鲜战争后,美国就已经见识到了中国的发展潜力,一个能够创造轻步兵奔袭纪录的国家,一个能在上甘岭利用坑道作战挫败美军火力优势的国家,未来的发展潜力怎么可能低?
冷战爆发后,美国就已经将中国视为一个巨大的威胁,并不断针对中国进行各种间谍战、舆论战,还对中国进行了长时间的武器禁运与科技封锁。虽然到了冷战中后期,出于对抗苏联的需要,中美迎来蜜月期,美国放松了对中国的封锁,向中国出口了一些设备与技术,但是依然保持着极高的防范心理,比如中国想买F-16战斗机,美国给出的是使用涡喷发动机的阉割型号F-16/79。
并且即便是在蜜月期,美国也一直没有放弃“改造”中国的计划,总是想方设法在中国煽动各种舆情,为发动颜色革命创造条件。
冷战结束后,到特朗普上台前,中美曾有2次距离爆发冲突非常接近。一次是1996年的台海危机,一次是2016年的南海危机,但是美国最后都没有动手。1996年,美国挟冷战胜利者的余威,国力与士气正值巅峰。从武器装备来看,美国海空军已经装备了上千架第四代战斗机,并且具备了成熟的超视距空战能力,海湾战争期间,美军的超视距战果已经超过了近距离战果。反观当时的中国,只有20多架从俄罗斯进口的苏-27战斗机,能够与美国的第四代战斗机分庭抗礼,其余的歼-6、歼-7与歼-8战斗机,只具备有限的昼间作战能力,且只能进行近距离空战。
至于海军,双方更是差了不止一个维度,美国当时拥有10多艘大型航空母舰,并普及了宙斯盾作战系统,舰队拥有完善的中远近防空火力网。经常与苏联核潜艇打交道的美国海军,反潜作战能力更是举世无双,能够有效克制其他国家的潜艇部队。
而当时的中国海军,别说航空母舰了,就连大吨位的驱逐舰都没有,当时国内最先进的驱逐舰是排水量4000吨的052型驱逐舰,不及美国伯克级驱逐舰的一半,只拥有点防空能力,敌机如果从30公里外发射到底,052型驱逐舰就只能被动挨打了。
除了装备领先之外,经过冷战洗礼的美国军队,训练状态仍然处于巅峰,与当今松散腐败的美军完全不是一个水平,大部分美军指挥官都经过越南战争洗礼,一线作战部队又经过海湾战争的磨练,如果美国此时选择动手,胜算是最大的时候。
2016年,则是美国最后的机会。彼时中国造舰狂潮刚开始,大部分新型舰艇要么刚下水,要么刚服役还未形成战斗力,航母只有辽宁舰一艘,舰载机4年前才第一次在航母上着舰,当时具备海上作战能力的歼-15舰载机,可能连一个中队都凑不齐。至于歼-20隐身战机、055型驱逐舰、高超音速导弹这些武器,则要等几年才能服役,整体实力上依然是美国占据优势。
而美国之所以没有选择动手,不单单是因为不想承担与中国开战的风险,更重要的是与中国爆发冲突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上世纪80年代,美国除了与苏联对峙,还干了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对日本经济挥出一记重拳。当时日本汽车工业崛起,对美国汽车形成了严重的冲击,尤其是经历过石油危机后,许多顾客都喜欢轻便省油的日本车,再加上日本房地产的蓬勃发展,东京的地产价值已经超过了美国绝大多数城市。在日本汽车、家电等商品的冲击下,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大的市场危机,对美国来说日本的威胁要大于中国。
等到了冷战结束后,美国也已经完成了对日本经济的摧残,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但是欧盟的崛起,又让美国嗅到了危机,尤其是1999年欧盟推出欧元后,直接威胁到了美元霸权,这让美国将打压欧元作为了当务之急。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其实也有美国与欧盟争夺金融霸权的暗流,当萨达姆宣布使用欧元进行石油贸易结算之后,实际上就已经上了美国的必杀名单,1990年萨达姆入侵科索沃,美国可以放他一马,2003年萨达姆敢动美元霸权,那美国说什么都不可能放过他了,什么种族灭绝、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都只是借口罢了,否则美国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结束后就应该直接审判萨达姆,哪还用得着10年后才秋后算账?
反观当时的中国,在美国眼中并不是对手,反而是能够制衡欧盟影响力的合作伙伴。美国通过支持中国加入WTO,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赚取了大量利润。而且通过对华贸易逆差,美国得以将美元输送到全球,因为中国通过贸易,将大量廉价商品换成了美元,然后又通过能源与粮食进口,将美元扩散到世界各地,美国通过与中国的贸易,进一步巩固了美元的地位。并且美国还通过对华贸易,控制了通货膨胀,美国人能够一边印钞、一边享受着廉价的生活用品。
另外,在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将反恐视为了主要目标,高举防御性国防政策的中国,在美国看来无法对美国霸权形成实质性威胁,恐怖分子已经能够驾驶客机撞美国大楼了,而中国的军舰轰炸机却够不到美国,哪个威胁更大,在当时看来一目了然。
而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导致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开始破裂,经过数年休养生息的俄罗斯,再次表现出令西方忌惮的军事实力,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恢复战备值班,军改后的俄罗斯合成营,在叙利亚战场上大杀特杀,北风之神核潜艇、苏-57战斗机、布拉瓦潜射洲际导弹,都让美国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威胁。反观当时的中国,虽然有了歼-20,但是依然从俄罗斯那里进口了苏-35,这让美国人更加坚信,歼-20只是样子货,中国更依赖俄罗斯战斗机,直到多年后,中国手里依然只有24架苏-35,歼-20的数量却直逼300架,美国才察觉到自己好像被忽悠了。
2016年爆发的南海危机,美国第一次感受到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成果,虽然彼时的中国海军在美国海军面前依然显得稚嫩,但相比20年前,至少有了一定的还手能力,依托岸基航空兵与防空部队的掩护,也能在近海跟美国海军打得有来有回。而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的服役,让中国第一次拥有了能够直接威胁到美国海军的武器,至少在第一岛链内,美国海军打败仗的几率,开始大于打胜仗的几率了。
伴随着2016年的南海危机,炒作“中国威胁论”的特朗普爆冷击败希拉里,成为了美国总统,自此之后,美国开始将中国视为头号战略对手。虽然与中国的贸易,能够帮助美国稳定美元霸权地位,但是在美国眼中,中国已经不是单纯的“供应商”与“加工厂”了,尝试冲击高端市场的中国,正逐渐从商业合作伙伴变成商业竞争对手,当中国的电动汽车、客机开始与美国产品形成竞争的时候,这种合作关系自然就难以为继了。
如果换做其他国家,美国可能会出动航母舰队,逼迫对方来一个“城下之盟”,兵不血刃的夺回商业优势,可经历过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洗礼后的中国,甚至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想要获得跟美国平等对话的资格,首先必须有让美国感到忌惮的军事实力,中国发展军事实力从来不是为了跟美国争霸,而是维护自己受到公平公正对待的权利。中国取得长足的发展,其中固然有跟美国合作的因素所在,但绝不等于美国是帮助中国崛起的“恩人”,美国在拥有绝对优势的时候没有对中国下手,也不代表美国没有将中国视为敌人,一切都在围绕“利益”二字来决定行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