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国际舆论场关于中美关系的讨论始终热度不减。有人认为中美是战略对手,也有人强调两国利益深度绑定。但在我看来,单纯将中美定义为 “敌人” 过于片面,真正值得警惕的,是隐藏在美元体系背后的金融力量,也就是美联储及其代表的国际资本集团。这才是影响我们每个人财富增长的关键信息差。
鲍威尔
中美矛盾的本质:制造业竞争 vs 资产控制权争夺
中美之间的摩擦,表面看是贸易战、科技战,实质是全球化时代制造业产业链的主导权之争。美国铁锈地带的工厂倒闭与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其实是工业化国家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
中美两国人民的核心利益并不冲突。美国消费者离不开中国的廉价商品,中国也需要美国的技术和市场,这种互补性决定了两国 “斗而不破” 的基本状态。
举个简单的例子:2023 年中美贸易额仍接近 7000 亿美元,苹果手机 70% 的产能在中国,特斯拉上海工厂年产超 70 万辆汽车。这些数据说明,两国经济早已深度绑定。所谓 “中美对抗不可调和” 的说法,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美国跨国企业在中国拥有巨大利益,华尔街资本更不愿失去中国这个增量市场。
真正的问题,出在金融层面。当中国通过制造业积累大量外汇储备,试图用人民币结算石油、矿石等战略资源时,当中国推动数字货币跨境支付时,这些动作触碰了美元霸权的根基。而美元霸权的维护者,正是美联储背后的资本集团。
美联储的终极目标:收割全球核心资产
为什么说美联储才是关键?很多人误解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个由华尔街巨头控股的 “金融俱乐部”。从 1913 年成立至今,美联储的决策始终围绕一个核心:维护美元信用,以便国际资本集团通过货币工具收割全球财富。
过去 100 年,每隔 10-15 年就会爆发一次金融危机,从 1929 年大萧条到 2008 年次贷危机,每次危机后都会出现大规模资产并购:美国资本低价收购拉美铜矿、日本半导体企业、东南亚港口…… 这不是巧合,而是精心设计的收割周期。
如今美国国债规模超过了 38 万亿美元,债务违约的风险大大增加,这看起来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圈套”。美国通过引发债务危机,让全球优质资产的价格大幅下跌,然后再用美元低价收购这些资产。
巴菲特为什么手握 3000 多亿现金?不是他保守,而是顶级资本早就知道会有抄底时刻,索罗斯频繁增持黄金 ETF,这些动作都释放出明确信号:国际资本正在为一场世纪抄底做准备。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说得很直白:美联储的职责是维护美元价值和控制通胀,而非服务美国政府。这句话道破了天机。对于掌控美联储的资本集团而言,美元只是工具,他们真正想要的是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资料控制权——能源、矿产、粮食、核心企业,这些才是真正的财富。
美国政府可以破产,美元可以贬值,但只要掌控了这些生产资料,资本集团的地位就牢不可破。看看李嘉诚最近的资产抛售,看看全球大宗商品的流向,这个趋势已经再明显不过。
美国总统的"让美国再次伟大"口号,本质上是一场表演。他和金融资本集团是一体两面:经济好时推高资产价格获利,经济差时抄底收购。无论经济周期如何波动,他们都能稳赚不赔。
中国为何成为资本集团的 “眼中钉”?
那为什么西方资本对中国如此忌惮?因为我们的经济体制是他们收割模式的最大变量。在西方,土地、监狱都能私有化,但中国的核心资产牢牢掌握在国家手里。
比如你想收购中国的电网、高铁?门都没有。这种体制壁垒让西方资本无法像控制其他国家那样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所以他们才会怂恿美国政府打贸易战、科技战,本质是想逼中国按他们的规则出牌。
巴菲特
但没想到的是,贸易战打了这么多年,中国反而越打越强:产业链更完善了,人民币国际化加速了,甚至开始在新能源、5G 等领域弯道超车。
这让资本集团慌了,如果中国崛起,意味着他们失去了一个待收割的市场,甚至可能成为收割者。所以他们才会孤注一掷,试图用美债爆炸来制造全球性危机,趁乱完成对中国资产的低价收购。
证据就摆在眼前:过去五年美国增发的货币量,相当于此前240年的总和。美国国债从2020年的27万亿飙升至如今的38万亿,增速是历史平均水平的两倍。这种反常的货币超发,预示着风暴即将来临。
普通人应守好本金,等待黄金坑
说了这么多,普通人该怎么应对?
记住一个核心原则:在危机爆发前,保住流动性;在危机爆发时,抓住核心资产。具体该怎么做呢?这里给条友们打个预防针,以下只是我个人的理解和建议,大家可以选择对自己有用的部分。
第一,预留保命钱。至少把 50% 的资金换成流动性高的资产,比如高评级美债(目前收益率 5% 左右)、黄金白银、核心城市能收租的房产,或者高股息股票(每年分红 5-10%)。这些资产既能保值,又能随时变现,避免在危机来临时被迫割肉。
第二,谨慎投资,不盲目梭哈。剩下的 30% 资金可以考虑进攻性投资,比如优质成长型股票、新能源等赛道,但一定要控制仓位,别加杠杆。记住,危机前的繁荣都是假象,很多看似赚钱的机会可能是陷阱。
第三,紧盯信号,果断出击。关注两个关键指标: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往往预示危机)和中国政策动向(比如是否释放宽松信号)。一旦发现资产价格暴跌,比如股市腰斩、房价大跌,不要恐慌,这可能是普通人这辈子难得的阶级跃迁机会。
此时果断出手,买入被低估的核心资产,如优质企业股权、稀缺资源,未来十年的财富差距可能就取决于这一买一卖。
结语:用资产思维对抗货币游戏
最后想强调一个底层逻辑:货币只是工具,资产(生产资料)才是硬道理。美联储可以无限印美元,但无法凭空创造石油、芯片工厂或高铁网络。作为普通人,我们无法改变国际金融规则,但可以调整自己的财富坐标系,少盯着账户里的数字涨跌,多想想自己真正拥有什么能产生价值的东西。
记住,危机危机,危中有机。未来 5-10 年注定是动荡的十年,但危机从来都是危险与机会并存。保持清醒,守住本金,我们或许能在这场全球资本的洗牌局中,为自己赢得一张入场券。关键在于,你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你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