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其人数大约有5.1万人。在中文互联网上,塔吉克族经常被称为我国唯一白种民族,另外有许多朋友恐怕也听说过“汉日天种”的传说。而在国际上,也有一个国家以塔吉克命名,即塔吉克斯坦。但桃花石杂谈在这里却要告诉大家,我国的塔吉克族和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分布的塔吉克人其实并不是一回事。那么我国的塔吉克族究竟有什么历史?汉日天种的传说又有什么历史依据呢?
公元644年,高僧玄奘在从印度取经回国的路上,路过了位于今天新疆塔什库尔干的渴盘陀国(又称渴槃陁、朅盘陀等)。而在这里,玄奘听到当地人自称“至那提婆瞿呾罗”(Cina-deva-gotra),如果翻译差不多过来就是“汉日天种”。而玄奘对于这个名称的缘由进行了详细记载。
根据当地人的传说,在远古时代,西方波利剌斯国国王要迎娶汉地公主,而迎送公主的队伍在走到葱岭(帕米尔高原)却遭遇战乱,被困在了当地。之后这支队伍将公主安置在了一座只能通过梯子上去的孤峰之上,兵士们则在孤峰周边团团守卫。
这样经过3个月之后,当地的战乱总算是平息了,但人们却发现公主已经怀孕,这下波利剌斯国的使臣就慌了,觉得这样回去之后国王恐怕会把自己当成首恶杀掉。而这时公主的一位侍女出来说,公主是因为与天神相会才怀孕的,因为其实这段时间每天中午的时候,都会有骑士从太阳中骑马来到孤峰和公主相会。
虽然队伍兵士对这一说法也将信将疑,但大家都知道回到波利剌斯肯定难逃一死,所以最终干脆就在当地安顿下来,自己建立了一个政权。而在玄奘到听的传说里,这个政权也就是他当时所在的渴盘陀国了。
而在20世纪初,英籍匈牙利探险家斯坦因在塔吉克族聚居的我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南部一条峡谷里发现了一座用土砖和松枝叠成的古堡,而周边的塔吉克族民众将其称为“克孜库尔干”,就是“公主堡”的意思。再结合其它一些证据,斯坦因认定这个城堡就是“汉日天种”传说里公主在帕米尔高原的停留地。
不过,在古代中国相对严肃的史料里,并没有唐朝以前中原公主远嫁帕米尔高原以西的相关记载。但玄奘所做的记载曾以严谨则著称,因此近代的许多史学家也针对“汉日天种”的传说进行过一些考证,而且也确实有过一些间接的发现。
首先的发现来自古书《穆天子传》,虽然这部书基本上可以被视为神话,但一些近代学者在对西周青铜器金文进行研究之后发现,《穆天子传》中的一些故事其实也是在真实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进行演绎的。
而在《穆天子传》中曾经提到,周朝的太王古公亶父(dǎnfǔ)曾经“封其璧臣长季绰于春山之虱,妻以元女”,也就是说他曾经将自己的“壁臣”长季绰封在春山(可能是帕米尔高原)之南,并将长女许配他为妻。
而还有学者在研究波斯的史料时又发现,在公元10世纪波斯史诗《列王记》里,曾提到波斯王哲姆锡特曾娶马秦(Machin)国王马杭(Mahang)之女为妻的故事。而近代一些学者研究之后认为,古波斯语里的“ma”这个发音有“大”的意思,而“hang”就是“王”的意思,所以波斯史诗里的“马秦国王马韩”可能就是指大秦国大王,而中国在波斯语言里的发音也与“秦”类似,所以这段故事也确实有可能讲的是远古波斯帝王与中国王族通婚。
同时,这些学者又发现,《列王记》里所说的“哲姆锡特”(Jamshid)与《穆天子传》里记载的长季绰的发音极其接近,所以有可能这两个故事说的就是同一个历史事件,即在商末周初时,周王族可能曾与波斯王族有过通婚,而当时周王族将波斯王族视为臣子,所以《穆天子传》中将其称为“壁臣”。
当然,这种关联只能算是假说。但这些推论也表明,“汉日天种”的传说也确实有可能有真实的历史事件原型,而这也说明塔吉克族和中原很可能自古就曾有过极其密切的关联了。
那么说完了传说,我们再来说说褪去了传说色彩的塔吉克族。现代一般观点认为,中国的塔吉克族和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塔吉克人的主体生活在阿富汗)的塔吉克人并不是同一个民族。中国的塔吉克族可能是远古时代生活在新疆地区的塞种人的后裔,在公元11世纪前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
在现代,中国的塔吉克族为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族的语言,而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的塔吉克人所说的语言则属于印欧语系西伊朗语族,两种语言相互听不懂,无法相通。所以有时为了区别这两个民族,一些出版物上也会将这两个民族分别称为高原塔吉克和平原塔吉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