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63年的白江口,大唐水师以火攻焚毁倭船四百余艘,海水为之赤红,然而这场胜利后,唐朝军队却止步朝鲜半岛,任由日本退回孤岛舔舐伤口。
从这里开始,中国与日本之间,开始了一种十分诡异的两国关系,只要中国成为胜利者,那么日本就可以退回本岛,如果日本胜利,就会步步紧逼。
到了元朝,忽必烈两次跨海东征,十余万元朝大军被“神风”台风吞噬,日本人将天灾解读为神佑,从此在日本人内心埋下“本土不可侵犯”的狂妄种子,1592年,明朝倾国之力击退丰臣秀吉的侵略,却因国力耗尽无力反攻日本本土。
我国历史学家黄仁宇曾痛心疾首:“我们总在别人家门口打赢,却从未踏进他们的玄关。”
黄仁宇以历史学家的视角,一针见血的点出了中日两国关系的关键点,那就是日本一直在试图侵略中国,甚至历史上多次侵入到中国的核心腹地。但是中国却从来都没有进入到日本的本土,甚至连一次完整的登陆都没有。
不管是唐朝,还是元朝,都远远达不到最讽刺的一步,最残酷的讽刺发生在1894年,甲午海战在这一年爆发,北洋水师的主力军舰定远舰被日军鱼雷击中,在极短的时间内,这个庞大的巨舰,就立刻沉没了。
管带刘步蟾选择自爆殉国,他至死不知道,东京街头正张灯结彩庆祝“打败亚洲第一舰队”,这场惨败让日本狂吞台湾、辽东半岛等当时清廷十分重要的战略腹地。
当时的日本经过一场大规模的甲午海战之后,短时间内,根本就没有办法恢复国力,日本的经济,已经到达了即将要崩溃的边缘。
但让谁都不会想到的是,仅仅是一场战争的失败,就让清廷彻底被吓破了胆子了。赔款1.5亿两白银。
这笔巨款,让清廷背上了沉重债务的同时,养肥了日本,让日本有了后来在亚州四处侵略的国力基础。养肥了日本的同时,也养肥了日本的野心,日本军国主义野心彻底失控。
现在当我们开始重新回溯中日两国的历史,我们就不难发现,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每当中国强盛,总以怀柔待日本;而日本强大,必以屠刀向中国。
2023年8月24日,日本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太平洋的瞬间,中国海关立即宣布全面暂停日本水产品进口,中国有针对性的制裁,无疑向外界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那就是中日关系的容错率正在归零,或者说两国都开始清楚过来,关系正在朝着并不友好的氛围发展。
除此之外,就是钓鱼岛问题了。在钓鱼岛海域,中国海警船与日本巡逻艇的“猫鼠游戏”,从2011年开始,到现在已经14年的时间了,2024年日本《防卫白皮书》首次将中国列为“最大战略挑战”,其“出云”号准航母完成F-35B战机起降测试,日本的战略目的,还是想要试图挑衅中国。
更令人警觉的是,美军在冲绳部署的“濒海作战团”,专为“岛屿争夺战”量身定制,如此大张旗鼓,明目张胆的针对中国行为,其实更像是一种战争前的演习。
军事专家戴旭就是基于此,才做出了下面的警告,戴旭称:“日本这个民族只认拳头,1945年他们向美国投降,却至今不承认被中国打败。”他列举一组数据,日本现役潜艇仅20艘,不到中国的一半,其90%石油必经马六甲海峡,而中国火箭军早已将这条水道纳入东风-26的射程。
换句话说就是,现在火箭军已经做好了准备,防的就是一旦日本方面出现战争前的失控状态,那么中国完全有能力彻底将日本逼退,甚至是将其赶到海里去喂鱼。
不过,真正的火药桶更大程度上,藏在经济领域。2024年中日贸易额突破3600亿美元,日本车企30%利润来自中国市场,某日本智库曾模拟“中日断交”,一旦双方断交,那么丰田股价将单日暴跌25%,九州半导体工厂会有50万人失业。
这种“窒息式依存”,日本人只要能将账目算清楚,就会明白,一旦自己用战争挑战了中国,那么最大的损失,就是自己将彻底失去最大的经济来源,同时将会被中国用最凶狠的武器招待。
今天的东海地区正在上演现代版“胆小鬼博弈”。中国海军辽宁舰编队穿越宫古海峡已成常态,从最开始的时候,辽宁舰航母编队需要打开全部的雷达防御性通过,再到今天大摇大摆的通过,就足以证明,中方的装备,一直在起飞式的发展,日本航空自卫队飞行员却因频繁拦截中国军机患上“战斗疲劳症”。
日本海上自卫队,甚至出现了只要看见中国舰队通过,那么就开始出现躲避的情况。
2025年初春,当日本宣布将钓鱼岛“国有化”14周年之际,解放军在舟山群岛试射了最新型反舰弹道导弹,落点距日本划定的“专属经济区”仅37海里。
戴旭提出的“终极解决方案”从一开始提出,就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支持者认为必要时以可控军事冲突,一次性解决历史积怨,支持者翻出明朝戚继光的训诫:“倭寇畏威不怀德”。
而反对者则引用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我们所有中国人都必须面对一个事实,日本防卫省2025年度预算飙升至7.5万亿日元,约合3800亿人民币,其中专门列支480亿日元用于“西南诸岛防御”。
对于今天的东亚地区来说,中日两国的矛盾,或许可以用一个十分形象化的比喻来形容。中国像头勤恳的耕牛,总想用丰收的稻谷感动邻居,日本则是匹饿狼,牛越强壮它越忌惮,牛若生病它便扑咬,真正的和平,从来不是靠单方面忍让,而是让敌人清楚,战争的代价他们付不起。
当日本富士山下的樱花又一次盛开时,历史留给日本的抉择时间,真的已经不多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