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赖清德表示,大陆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把台湾说成是中国一部分,这样“吞并”台湾“主权”,是“境外敌对势力”。在两岸关系不断紧张的情况下,这位台湾领导人突然发表这样的言论,把对岸称为“境外敌对势力”,还称对方想要吞并台湾的主权,这到底是出于政治手段,还是隐藏着更大的危机?
在政治精英构建的叙事中,赖清德当局正以"国家安全"为名,将大陆定性为"境外敌对势力",试图打造一个封闭的政治堡垒。
他们通过系列法律手段强化这种对立——修订"反渗透法"、拟增设"对敌效忠罪"、推动恢复"军事审判",这些举措实际上是针对岛内主张两岸交流的声音,制造"寒蝉效应"。
另一方面,在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关心的始终是柴米油盐的民生问题,农民担忧农产品销路,渔民发愁渔货价格,工人害怕工厂停工,这些实实在在的生计问题,与政治人物高喊的"主权"口号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种割裂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被迫分离的两岸婚姻家庭,到遭受重创的观光产业,政治对抗的代价最终都由基层民众承担。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当局极力推动"去中国化",但两岸的经济文化联系依然难以割断。
2024年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依存度仍超过30%,近7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凸显出经济规律远比政治口号更有说服力。
文化认同同样如此,当官方关闭孔子学院时,民间自发的寻根交流仍在持续,这种根植于历史与血脉的联系,证明人为筑起的政治高墙终究难以阻断民众内心的真实情感。
更值得反思的是,在当局大张旗鼓推动"全民防卫"的同时,台军却面临严重的征兵困境。
志愿兵员额长期招不满,士兵宁愿赔付违约金也要提前退伍,这些现象反映出年轻人对沦为政治棋子的抗拒。当安全议题被过度政治化后,反而可能危及台湾真正的安全根基。
当前台湾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或许不是外部所谓的"威胁",而是政治精英构建的对抗叙事与民众现实需求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
这道鸿沟不仅割裂了社会共识,更在动摇台湾发展的根基,如何弥合这种分裂,让政策回归民生本位,才是台湾社会亟待解决的深层课题。#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信源:中国新闻网——《赖清德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未统治台湾”,国台办驳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