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之间,武侠泰斗金庸先生已经过世3年了。

金庸的文学成就有目共睹,组成一副对联的14部武侠小说可谓经典中的经典。即使抛开武侠作品不谈,单是他创立的《明报》,也是香港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

所以说,不论从世俗角度还是从文学角度来看,金庸都是非常成功的。但一个人不可能只有正面,除非他是圣人,金庸自然是凡人,故而在他的身上,也有一些被人说道的地方。

比如他抛弃共同创业,并为他生下4个儿女的朱玫,转头娶了小29岁的年轻女孩林乐怡为妻,这件事从道义上就很难说得过去。

但正如金庸的小女儿查传诗所讲的那样:男人有魅力,才会迷倒天下间的女人。

金庸身为成功男士,身边的“资源”自然取之不尽,除非他有极强的定力,否则“英雄难过美人关”是不足为奇的。

除“抛弃糟糠之妻”外,金庸还有一件事也经常被人拿出来说,那就是他主政《明报》时,对供稿的作家很抠门,于是就有人说他“小气”。

那么金庸是不是真的很小气呢?站在那些供稿作家的角度讲,或许是的吧,但在另一些人的眼里,金庸非但不小气,还很大方,是一个靠得住的人。

比如在妹妹查良琇的眼中,二哥金庸就很仗义,金庸去世后,查良琇接受了采访,一边抹泪一边说:没有金庸,她可能都活不下去。

查良琇为什么对金庸如此感激,他们兄妹之间又究竟发生过什么事呢?

金庸亲妹妹:有困难,找二哥

金庸原名查良镛,出身于著名的海宁查家。

这个家族在清朝曾经十分显赫,康熙皇帝都亲自为其题写了一副对联: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

意思想必不用解释,就是说查家出了七个进士,叔侄两代有5个人进入翰林院,这样的家族,别说有清一朝,恐怕历朝历代都十分罕见了。

海宁查家不但在清朝很显赫,就算到了近代也出过许多名人,金庸自不必提,另一位大文豪穆旦也是这个家族的,他原名查良铮,从名字上就能看出与金庸的关系。

海宁查家传到金庸这一辈,名字中间都有一个“良”字,而且不分男女。金庸的父亲查枢卿娶过两任妻子,一共生下了13个小孩子,金庸是大房老二。

查枢卿的第一任妻子叫徐禄,是个大家闺秀,同样系出名门,著名诗人徐志摩就是徐禄的堂侄,所以金庸还得管徐志摩叫一声“表哥”。

徐禄生了7个儿女,分别是:长子查良铿、次子查良镛(即金庸)、三子查良浩、四子查良栋、五子查良钰以及查良琇和查良璇两个女儿。

上面提到的查良琇,就是金庸同父同母的妹妹,出生于1925年,只比金庸小了1岁。

查枢卿的第二任妻子叫顾秀英,她本是徐禄从娘家带过来的丫鬟。抗战期间徐禄在逃难途中离世,顾秀英就嫁给主人查枢卿作填房,并生下了4子2女,分别是:六子查良铖、七子查良楠、八子查良斌、九子查良根以及查良琪和查良珉两个女儿。

所以说,金庸一共有8个兄弟和4个姐妹,但顾秀英所生的4子2女只是他的同父异母手足,比起一母同胞的四兄弟两姐妹,感情还是要淡一些的。

1936年,刚满12岁的金庸小学毕业,过完暑假后去嘉兴上初中,从此开始了长期的独立生活。一个不足13岁的小孩被迫自立,可见当时金庸处境之艰。

金庸12岁离家后,一直到1945年才第一次返家,那年他已经23岁,妹妹查良琇也22岁了。

据查良琇回忆,哥哥回来时,全家人都高兴坏了,弟弟妹妹们都围在他的身边听他讲过去这些年的游历。

在妹妹查良琇的印象中,金庸从小爱书如痴,书香门第的海宁查家,正好又以“藏书丰富”闻名,金庸小的时候,家里光书房就有3个,他一有空就泡在里面,什么《明史》、《水浒传》之类的古籍,全都被他翻了个遍。

正是因为金庸饱读诗书,弟弟妹妹们才更愿意听他讲故事,因为金庸讲着讲着就会拎出一大堆典故,听得弟弟妹妹们如痴如醉。

可惜1945年的返家,金庸并没有待多久,他很快又去杭州工作了。杭州离海宁虽然近,但工作期间,金庸极少回家,所以查良琇以及其他弟弟妹妹们跟二哥金庸相聚的时间也很少。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金庸去了香港发展。与此同时,海宁老家也发生了一件大事:他的父亲查枢卿被评为地主,并遭到了处决。

那是查家最困难的日子,金庸的继母顾秀英不但要照顾自己的6个年幼儿女,还得为徐禄所生的4个正在读书的孩子提供学费,同时还要忍受别人的欺凌和嘲讽,最艰难的时候,顾秀英甚至偷偷变卖了查家的部分祖产,这件事也令其抱憾终生,觉得自己愧对查家祖宗。

查枢卿死后,家中的顶梁柱轰然倒塌,弟弟妹妹们没了依靠,便不由地想起了远在香港的二哥金庸。

其实那几年金庸过得也不怎么好,他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记者,尚未开始撰写武侠小说,《明报》也未创立,甚至正和第一任妻子杜治芬闹得不愉快。

可得知家庭变故后,金庸还是倾其所能为家里寄钱,扛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远在大陆的查良琇以及其他弟弟妹妹们并不知道金庸的难处,只知道感激二哥的仗义。

在那段时间,“有困难,找二哥”成了所有弟弟妹妹的共识。

家境普通,金庸补贴到2002年

2018年10月30日下午,金庸先生去世,这个不幸的消息,亲妹妹查良琇却是第二天早上才从女儿口中知道的。

查良琇只比金庸小一岁,当时已经93岁高龄,随女儿住在浙江临安乡下的一处普通农房中。

对金庸作品熟悉的人应该都知道临安,那可是大侠郭靖的老家,著名的“宇宙中心牛家村”,就位于临安。不知道是巧合还是缘分,金庸的亲妹妹居然就定居在临安。

据金庸的外甥吴石诚讲,金庸生前曾两次来到临安探望妹妹查良琇,只是不知道他老人家踏入临安地界时,会不会想到自己的大作《射雕英雄传》呢?

查良琇虽然跟哥哥金庸一样出身名门,小时候也酷爱读书,可毕竟是女子,人生很多时候自己做不了主,而是随着娘家和夫家的命运跌宕起伏。

悲剧的是,查良琇的娘家被评为地主,第一任丈夫又曾在国军效力,导致她的家庭成分一直不好,既分不到土地,也没法找份像样的工作。

当时她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艰难地讨生活,连饭都吃不饱,更别提拿钱给孩子们上学了。

金庸知道后,立刻从香港给她汇了一笔钱,查良琇拿到这笔钱,才让孩子们上了学,她经常告诫儿女:你们将来一定要好好报答二舅,没有他,我们一家就活不下去了。

金庸对妹妹查良琇的资助,一直持续到2002年。那一年77岁的查良琇开始领政府发放的补贴,有了经济来源后,她就亲自写信给金庸,说二哥已经为她操了半个世纪的心,现在生活有了保障,以后就别再寄钱了。

金庸听从了妹妹的话,从此没再寄钱,但兄妹俩仍然书信不断,透过这种古老的通信手段诉说着儿时往事,续写着兄妹情谊。

在金庸的持续资助下,查良琇独自一人将3个子女抚养长大,并给两个儿子娶了媳妇,也把女儿嫁了出去。

子女都有归宿后,50多岁的查良琇认识了第二任丈夫,但对方跟她一样也是个普通农民,金庸知道情况后,就继续给她寄钱,这一寄就是20多年。

2002年查良琇叫二哥别再寄钱后,金庸还特意在信里说:我给你在杭州买套房吧,这样你和妹夫可以搬到城里去住。

查良琇看到来信很感动,但她住惯了乡下,再加上子女们也都住在乡下,便去信说:房子不必买了,买了也用不上,我也不缺钱,一切安好,二哥你大可放心。

彼时的金庸已是亿万富豪,他当然不差杭州买房的那点钱。但他考虑到妹妹也有自尊心,既然她不愿意要房子,那也不便强行购买,所以最终没有为查良琇买房。

其实真说起来,如果金庸当初为妹妹在杭州买了房,现在那处房产的价值恐怕翻了几倍都不止,查良琇只要将房子卖掉,不但能还二哥金庸的人情,剩下的钱她就算再活二三十年也花不完了。

住在临安乡下的查良琇老人,看上去跟普通农村老太太没什么两样,如果她不说,谁也不知道这么一位其貌不扬的老人,居然是武侠泰斗金庸的亲妹妹。

金庸去世后,查良琇接受采访,她拿出珍藏的老照片一张一张地展示给记者看,那都是她过去跟二哥金庸相聚的珍贵瞬间。

查良琇的子女都是普通农民,她居住的女儿家,从房子和装修来看,也跟普通的农村人家没什么区别。

可就是这样的亲戚,亿万富豪金庸不但不嫌弃,而且还乐于往来。据外甥吴石城回忆,1988年,他还去香港看过二舅金庸,并且在其豪宅中住了20多天。

每当提起二舅,吴石诚都是一脸的敬佩,他虽然是个农民,年轻时也却把金庸的作品翻了个遍,什么《雪山飞狐》、《碧血剑》,他至今都记得剧情。

“皇帝也有草鞋亲”,金庸与妹妹查良琇一家虽然贫富悬殊,兄妹之情却没有断绝。从他和妹妹的往事就能看出来,金庸骨子里还是一个仗义的人,而非坊间所传的那样“小气”。

至于对《明报》供稿者抠门一事,也许也不能单纯用“小气”来形容吧,抛开作家的身份,他毕竟也是一个商人,而商人,又有谁不 “精明”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