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回应如何克服生长发育期

·2025年3月,陈若琳在北京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本刊记者 侯欣颖/摄)

“全红婵走过的每一步,

我都经历过。”


作者:陈佳莉 黄薇薇


2006年,14岁的陈若琳,拿到女子10米跳台世界杯冠军,成为当时中国跳水队最年轻的现役世界冠军之一。


2021年,14岁的全红婵,在几乎没有参加过任何世界级比赛的情况下,凭借惊艳的“水花消失术”,拿下东京奥运会金牌。


同样年少成名的二人,走下领奖台后面对过同样的困境、质疑和身体变化。陈若琳用3届奥运会5枚金牌的成绩,以不变应万变,成为少见的24岁还能站上10米跳台拿到奥运金牌的女运动员。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一战成名后,就像“走在钢丝上”一样,每一次的成绩波动或体重变化,都可能引发外界的大讨论。


2021年底,陈若琳成为全红婵的主管教练。


今年4月至5月,跳水世界杯赛事展开角逐,两人再次吸引全球目光。对于两人间的情缘,陈若琳在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时用一句话总结道:“全红婵走过的每一步,我都经历过。”



全红婵回应如何克服生长发育期

“让她少走弯路”


环球人物记者眼前的陈若琳身材娇小、笑容甜美,是对我们提出的采访需求不太会说“不”的温柔女孩。


“这么温柔能带好队员吗?”记者不禁好奇地问。


“我在训练中和私下完全是两个人。”陈若琳笑着说。


全红婵在一次访谈中被问到“最害怕的人是谁”,她捂着嘴笑而不语,一旁的陈芋汐插话“她最怕陈练”。全红婵不好意思地承认:“以前真的挺怕的,也不知道为什么。”


陈若琳2021年底担任全红婵的教练时,面对的是一个被外界誉为“天才少女”的跳水新星。转年4月举行的世界游泳锦标赛中,全红婵虽然拿到3个满分,但由于207C(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这个关键动作出现比较大的失误,最终以0.3分的微弱差距屈居亚军。到了10月的跳水世界杯比赛,全红婵又离冠军一步之遥。


心急的陈若琳在一次比赛中朝全红婵喊:“你累了得调动起来,累了光喊累,那有啥用啊?”


“运动员拿到一个不错的成绩之后,心态上都会出现起伏。我自己经历过,希望让她少走弯路。”陈若琳说,“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这句话我经常跟他们说。”



陈若琳带另一名队员练俊杰跟全红婵的情况不太一样。


练俊杰此前没参加过大型比赛,陈若琳给他的更多是鼓励,“放开跳,就不会比任何人差”。


遇到一些动作上的难题时,陈若琳以前习惯在脑子里反复打磨,上了跳台动作自然就出来了,但现在要把那些想法说给队员听,“理解上存在偏差,反而没那么容易”。


全红婵回应如何克服生长发育期

·2024年2月,陈若琳(中)率全红婵(左)、练俊杰在卡塔尔多哈参赛。(受访者供图)


赛场上,作为教练的陈若琳比她当运动员时还要紧张。


在场下看着其他选手一分一分追平时,她经常紧张到手心冒汗,“只能用面无表情来掩饰”。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全红婵稳定发挥斩获两枚金牌,练俊杰获得男子双人10米跳台金牌。看着全红婵哭着跑向自己,陈若琳的“扑克脸”松弛下来,冲上去把全红婵搂在怀里,宠溺和自豪溢于言表。



训练和比赛之外,教练的角色会一直延伸到队员生活的方方面面。


听全红婵在采访时说怕自己,陈若琳以一种半开玩笑的方式回应道:“怕我?头发是谁给她剪的,擦脸油又是谁给她买的?”


陈若琳比全红婵大15岁,比练俊杰大8岁,生活中更像是他们的大姐,会提醒他们队服该洗了,也会为他们的生日准备小礼物,“希望我们的心能够更近一点”。


全红婵回应如何克服生长发育期

·2025年4月21日,全红婵在微博分享了一张与陈若琳互动的照片。


全红婵回应如何克服生长发育期

高度自律成就“五冠王”


陈若琳的社交账号名叫“sunny”,意思是开朗的、阳光明媚的。记者每次给她发消息,聊天对话框都以她发的可爱表情结束。这种开朗的性格,或许缘于她相对顺利的运动员生涯。


陈若琳在4岁时就被家人送到江苏南通市儿童业余体校学游泳。在泳池边,四肢修长的她被跳水教练选中,改学跳水。跳水被称为“空中芭蕾”,身材修长,脚尖、膝盖漂亮,都可以让空中姿态更优美。陈若琳伸直右臂给记者展示,“如果肘关节这里是刀臂,也就是凸出来一块,可能也不太适合跳水”。


身形好,胆子大,陈若琳很快喜欢上了从跳台一跃而下的快感。从3米、5米、7米慢慢升到10米跳台,她的水感和悟性一点点被挖掘,“可以根据教练的要求迅速修改技术动作,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完成得特别好”。


全红婵回应如何克服生长发育期

·小时候的陈若琳。


2006年,14岁的陈若琳横空出世。作为队里最小的选手,她和搭档在世界杯赛场上接连击败众多强手,一举成为世界冠军。两年后的北京奥运会,陈若琳包揽了10米台单人和双人项目两枚金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陈若琳卫冕这个项目的两枚金牌,成为中国跳水队女子10米台领域的新王者。


很多人说陈若琳是天才选手,她坦言“更多靠后天努力”。


她是众所周知的高度自律的运动员,早早戒掉了零食和高碳水食物,每天保持足够多的运动量。“哪怕今天状态不好,或者受伤了,这个动作我也一定要练到最好,练不好就不走。”参加的比赛多了,陈若琳的心理素质过硬,关键时刻几乎没掉过链子。“其实也会紧张,全靠控制。”她说。


全红婵如今经历的“发育关”和成绩压力,陈若琳很熟悉。备赛2016年里约奥运会时,陈若琳一度走入职业生涯低谷。“要不要退役犹豫不定,每天的训练很痛苦,状态和竞技水平下滑得非常快”,让她差一点无缘里约奥运会。2015年底,另一组双人选手因为客观问题无法参赛,陈若琳决定抓住这次机会,“这肯定是我最后一届奥运会了”。


当时身边很多人鼓励她,如果她能在里约再拿一枚金牌,就是“五冠王”了。“其实那时非常不喜欢听这种话,还没开始比赛,好像奖牌已经挂到脖子上了一样,心态很受影响。”陈若琳说。


5253B,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一周半屈体——里约奥运会上,陈若琳搭档刘蕙瑕完成双人10米台最后一个动作,拿到金牌,也给她的运动员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全红婵回应如何克服生长发育期

·2016年8月9日,陈若琳(左)、刘蕙瑕参加里约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


回忆起在跳台上奋力拼搏的日子,陈若琳眼里闪着光。“人这辈子能够专注做一件事,是很幸福的,现在回想起来我都会笑出声,虽然过程中泪水也挺多,但结果是好的。”



全红婵回应如何克服生长发育期

“梦之队”该有的样子


除了全红婵和练俊杰,陈若琳还带着几名小队员。“老队员们可能面临退役,如果后面的人才接不上,就会出现青黄不接状态”。


当年郭晶晶退役时,就曾有人担忧跳水队缺少下一位领军人物,时任国家跳水队领队周继红直言请大家放心,“之后肯定会有更红的(跳水)明星出来”。近几年,随着张家齐、陈芋汐、全红婵等跳水明星接连出现,陈若琳惊喜地发现,越来越多普通人喜欢上了跳水,“有机会发掘出更多好苗子”。


在国家跳水队训练馆的日常训练中,“水花消失术”其实经常上演。陈若琳说,很多小队员都可以做到,只是因为还没出来比赛,没有被看到。当然,另一方面,对于小队员来说,能不能把训练中的状态在世界级大赛中完美展现出来,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进入国家队的小队员很多跟当年的全红婵一样,从地方队选拔上来,没什么大赛经验,但水平并不差。陈若琳说,现在运动员可以通过视频反馈查看自己入水前的状态,不像以前只能听教练讲,这些对于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提升会起到很大作用。


遇到一时难以攻克的技术动作时,陈若琳也会着急,“我急,小队员们也跟着急,动作就更做不出来了,我们都得调整状态,今天不行,明天继续!”


全红婵回应如何克服生长发育期

·陈若琳在近20年的跳水生涯中总是处于紧绷状态,如今依然不能松懈。(本刊记者 侯欣颖/摄)


陈若琳在近20年的跳水生涯中总是处于紧绷状态。运动员每周只有周日下午可以休息,有时为了能在第二天的训练中保持状态,她会回绝朋友的逛街邀请,在宿舍休息。那些年,跳水几乎是她生活的全部,“连续两天不跳,就找不到感觉了”。


如今当了教练,她还是强迫自己不能松懈。“如果我作为教练有一点放松,队员就会更放松。如果因此输掉比赛,我心里这关都过不去。我们出去比赛,不能说包揽,也要拿到大部分金牌,这才是‘梦之队’该有的样子。”



监制:张 勉

编审:陈佳莉

编辑:尹 洁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

全红婵回应如何克服生长发育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