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住在上海弄堂里的年轻人,在求职这天早晨醒来后一通手忙脚乱:顶着乱糟糟的头发,抱着水盆去公用水池洗漱,还要小心躲开前一日得罪的房东阿姨;穿袜子时,努力往下扯那个大破洞,然后卖力擦干净旧旧的皮鞋。推开门,刀子嘴豆腐心的房东,给这个年轻人送上一件看起来像样点的大衣……
这是最近播出的电视剧《追风者》开篇,年轻人魏若来准备去央行面试那一天的场景。这一天,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后面跟着无数个跌宕起伏的一天。
成长,大概就是持续奔跑于一条充满未知的道路。你的每一次选择,遇见的每一个人,都是开启命运的钥匙。时间不可逆,每个人或坚持或改道,但不会回头。
《追风者》的背景为20世纪30年代上海滩,年轻人魏若来进入银行职场、历经自我挣扎、最终选择正确信仰并为之奋斗的故事,以小人物的视角串联起大时代背景下革命的波澜壮阔,也折射出金融市场的动荡变革景象。
《追风者》颠覆了传统谍战剧的叙事框架,创新融入金融这一独特创作视角。颇有金融天赋的魏若来怀揣理想步入中央银行,在与沈图南亦师亦友的相处中见证了金融领域的腐败与黑暗。最终,这个青年会在沈近真的引导下确立人生信仰,参与粉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经济封锁,成长蜕变为在经济战线上独当一面的人才。
这部剧的金融视角,为观众带来了不少新鲜感。
《追风者》导演姚晓峰曾提到,这个剧本“从金融视角切入谍战斗争”,令他产生拍摄冲动,因为这种视角在国产剧是很罕见的。
革命事业需要经济力量支持,那么当年在经济战线上,前赴后继的战士又是如何践行理想和信念的?因此,这个故事为大家更深入洞悉那个时代提供了崭新的观察视角。
如今的国产剧都很重视塑造人物的“成长线”。毫无疑问,《追风者》也是如此。成长不是一句口号,亦不是需要过分修饰的漂亮衣裳,而是一个青年始于内心的抉择,以及不改初衷的前行。
在《追风者》故事的一开始,这个穿着不合身大衣闯大上海的年轻人,想法很“现实”,就是希望在上海滩找份好工作,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把江西家人接到上海过上好日子。
魏若来如愿进入央行,穿着打扮开始变得光鲜体面,而现实的真相并非如想象中那样美好。
姚晓峰说,魏若来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菜鸟”,在一个广阔的世界中摸索前进,逐渐认清方向并确定自己的人生道路。他相信,这个故事能引起每个年轻人的共鸣。
“当我们初次踏入社会时,所追求的目标是否就是最终的目标呢?即使走到了人生的中年阶段,我们仍在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比如沈图南。在故事中,每一个角色有对道路和信念进行选择的时刻,而这与我们当前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姚晓峰说。
目前播放的剧集中,沈图南和魏若来是央行师徒,沈图南和沈近真是兄妹,而沈近真又将会是魏若来在信仰上的引路人和指引者。可以想象,这几个人的关系,会因为人生路径选择的差异,而发生巨大变化。
在塑造这些人师徒之情、兄妹之情和朋友之情时,姚晓峰是希望让这几个人物先建立起一种“在血雨腥风中用鲜血换来的情谊”。“当他们出现分歧时,会突然发现自己深陷一张巨大无比的黑网。在浓厚的情感之下,他们在面对信仰的抉择时,心情必定是很纠结的。”
主创提到,魏若来是那个时代中热血有志青年的代表,以“乘长风破万里浪”为座右铭。他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信仰的选择,但对国家深沉又炽热的爱,对正义与公理的坚定信念,以及看到的百姓疾苦,让他最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红色信仰,用其毕生所学为红色金融事业而奋斗。
一件不合身的大衣,是魏若来闯荡大上海的第一个注脚。《追风者》总制片人张书维透露,魏若来的服装设计巧思将贯穿整部剧。“随着他获得了一件新衣,以及在上海滩的地位逐渐上升,他的形象也发生了变化。最后,当他毅然决定舍弃上海所有的繁华时,他穿回了破棉袄,与他所得到的‘决裂’。”
一部成功的时代剧,必然是能观照到观众所处的现实的。姚晓峰希望,透过剧中的“追风者”,年轻一代观众能看到自己的身影,看到自己所处的时代,并在历史中寻找现实生活中的答案。
一个年轻人确立正确方向、靠近正确信仰,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若干真实而深刻的生活体验,在自己心头刻下的一个个无法磨灭的刻度。
无数刻度连在一起,才让“改变”真正发生,有意义的答案终将出现在我们人生的考卷上。
沈杰群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