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曾这般评价鲁迅: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能得此评价,完全是名副其实,他一生都在战斗,手中的笔就是他肆意挥舞的长剑,可以直抵敌人的咽喉。
鲁迅比毛主席年长12岁,两人几乎生活在同一时代,只是遗憾的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面。
两人离得最近的一次是毛主席北上进京,下车后便直奔鲁迅的住所,只是不巧的是,鲁迅外出并未在家。
自此之后,两人便越走越远,但心却越来越近,透过鲁迅的书,毛主席看清了他的立场,对他的书更是爱不释手。
在毛主席第一次访问苏联的时候,随身就携带了鲁迅的几本书,抽空就要看上两眼,而
在鲁迅的诸多著作中,毛主席极其喜欢《阿Q正传》,每当遇到难以说清的问题时,他总爱拿阿Q来举例子说明。
鲁迅影响了毛主席,也影响了当时无数的人,他以自己的方式叫醒了一些麻木不仁的国人,他足以支撑得起“民族脊梁”这块招牌。
当我们研究鲁迅的时候,总会侧重于他的文学创作,但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他也需要像我们一样得填饱肚子。
那么鲁迅在世的时候都吃些什么?
这点并不需要我们盲猜,因为
鲁迅在吃的方面很讲究,作为鲁迅恋人的许广平就记录了一份菜单,现在珍藏于鲁迅纪念馆里,而当我们查看菜单时,便会发现其丰盛程度令众人直呼难以想象。
许广平的地位
既然要说鲁迅的生活,就无法绕过他的婚姻,毕竟对于生活而言,婚姻会占据很多人的大半生。
在那个知识分子觉醒的年代里,封建社会里的包办婚姻依然是婚姻形式的主体,即便是鲁迅也未能逃脱。
鲁迅的发妻名叫朱安,她是一个极其可怜的女子,比鲁迅年长些,是鲁迅的母亲亲手为他张罗的一张婚事。
鲁迅对于母亲的安排,自然满心抗拒,当时的他已经接受了新思想的洗礼,对于这种没有爱情的婚姻,自然也接受不了,只是母命难违。
在26岁那年,鲁迅被母亲以生病为由从日本“骗”回了国,然后强逼着他与朱安结了婚,在婚后没多久,鲁迅便离开家再次东渡日本。
朱安虽然嫁给了鲁迅,但实际上她根本没有体会到婚姻的快乐。
在此之后,朱安一直与鲁迅过了20多年的挂名夫妻而实际上却完全过着独身的生活,至于说鲁迅为何后来终身未与朱安解除夫妻关系,是因为鲁迅深知在旧社会下,一旦离婚,朱安将遭受更为严重的折磨。
两人虽然未有夫妻之实,但朱安却一直扮演着鲁迅妻子的角色,鲁迅在外的日子,朱安一直照顾着他的母亲,从未有所怨言。
在鲁迅47岁那年,他从广州抵达上海,这期间曾经是他学生的许广平一直跟随着他,两人也开始了同居生活,在鲁迅之后的人生里,许广平一直照顾着他的生活起居。
相比较朱安而言,没有名分的许广平是幸运的,毕竟人生之中,快乐最为重要,那些名,终究是禁锢思想的累赘。
鲁迅的菜单
许广平与鲁迅在一起整整十年,她伴着鲁迅走完了最后的时光,而她的人生价值也在鲁迅的生命中得以体现,她叩开了鲁迅的爱情之门,给了鲁迅一个温馨幸福完整的家。
在生活之中,她既是鲁迅的恋人,又是其得力的助手,让鲁迅的一生不再有遗憾。
许广平爱鲁迅,自然也要肩负起照顾他的重任,尤其在吃饭方面,许广平更是无微不至,鲁迅对吃饭很讲究,毕竟民以食为天,鲁迅自然也不例外。
但是如果我们想当然的认为,鲁迅日常的饮食很朴素,那么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他的饮食水平非常“奢侈”。
在许广平提供的鲁迅饮食菜单里,我们会发现各种荤食,
比如说蒸鱼、牛肉、蒸鸡、羊肉、排骨、腊肉等等都是鲁迅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美食。
当然,这只是鲁迅在家里吃饭时候的菜单,如果有朋友到访,或者有什么高兴开心的事,鲁迅还会下馆子。
除了这些食物之外,鲁迅还特别喜欢吃甜食和零食。
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曾爱上了当地的一种甜食,在回国之后,一直念念不忘
,为了解馋,他还特意写信给在日本的朋友,托他寄一些回来。
喜爱甜食的人,通常牙齿都不太好,鲁迅自然也不例外,有一次因为牙疼而去看医生,回来的路上,还不忘在街边买些零食。
鲁迅的生活水平
看了鲁迅的日常饮食,或许很多人会认为,鲁迅只是一个读书人,他的生活水平该很一般才对,怎么能支撑起这么“奢华”的饮食?
其实,这种观念只是我们先入为主认为读书人就该是这个样子罢了。
在鲁迅生活的年代,虽然物质水平不如现在,但是读书人的待遇可不低,尤其是那些高校给教师所开的薪资更是惊人。
根据鲁迅的日记记录来看,
鲁迅在1912年到1926年期间的工资曾多次上调,最高的时候每个月有360块大洋。
而当时一般的人,比如说工人、车夫、伙计等职业,他们一个月的月薪也仅仅只有几块大洋。
按照购买力来算的话,往少了说,当时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100元人民币,这也就是说,鲁迅当时的工资相当于现在的三万多元。
鲁迅毕竟还是一位大文豪,他的写作稿费也是一笔不少的收入,在稿费多得时候,他的稿费甚至能高达上万大洋。
所以,在当时来说,鲁迅绝对是高收入人群,是稳稳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物,这也是为何他平日里可以任意享受生活中美食的根源所在了。
不过,
我们并不能因为鲁迅不像其他知识分子清贫就否认他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贡献,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是民族的脊梁。
食人间烟火的鲁迅,才是最为真实和最立体的,这点无容置疑。
参考资料:《鲁迅全集》等。
(图网,侵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