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神舟二十号乘组顺利和神舟十九号乘组任务交接之后,眼下大家最关注的事情,就成了等到神舟十九号的三名航天员成功返回地球。
但我们都知道,航天器在返回太空时,最危险的地方莫过于经历黑障区的失联阶段。
可就在大伙儿为航天员们捏一把汗的时候,央视就发消息称,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
创纪录的硬核表现
2024年10月发射升空后,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三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驻留了超过170天,完成了大量任务。
2025年4月27日,他们与新上天的神舟二十号乘组——陈冬、陈中瑞、王杰,在太空举行了交接仪式,正式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
在神舟二十号乘组接过任务接力棒之后,他们会继续在太空驻留大约六个月的时间。
期间乘组人员将有条不紊地开展诸如防护装置加装工作,以及包括 59 项科学实验等在内的各项任务。
而神十九乘组,则准备踏上回家的旅程。
神舟十九号乘组在太空的高效运转的,不仅仅是任务完成得漂亮,他们还创下了多项世界纪录,让人看了直呼“中国航天牛!”
其中最吸睛的当属他们于 2024 年 12 月所创造的壮举 —— 单次出舱时长达到了 9 小时,成功刷新了太空出舱时长。
因为这次出舱并不是简单的“散步”,他们要安装防护装置、检查设备、加固扶手,为空间站的长期运行铺路。
而他们能撑住这么长时间,全靠中国自主研发的舱外航天服。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航天服总计被使用了 15 次,其中单件航天服的使用次数最高达到了 17 次,即便历经如此频繁的使用,这些航天服的性能依旧保持着稳定的状态。
这是什么概念?国际上其他国家的航天服使用次数和耐久性都远远比不上。中国航天技术不仅先进,还特别靠谱!
而蔡旭哲在任务中更是先后实现了五次出舱,凭借这样的成绩,他成为了中国出舱次数居首的航天员,被赞誉为 “太空行走第一人” 也实至名归。
除了顺利完成各项舱外任务之外,乘组人员还成功开展并完成了 80 余项科学实验。
这些成果不仅为空间站运行提供支持,还为未来月球基地和火星探测积累了宝贵数据。
不过天上的任务完成了,并不能算是“圆满完成所有任务”,神舟十九号乘组还要安全落地,这事儿才算是圆满。
50分钟回家路
虽然返回地球对神舟飞船来说已是常态化操作,但每一次都得确保万无一失。
神舟十九号将采用“五圈快速返回”方案,从脱离空间站到落地东风着陆场,只需50分钟。
这一路航天员要经历几个关键阶段:分离撤离、返回制动、自由滑行、再入大气层、开伞着陆。
其中最惊险的莫过于进入大气层时的“黑障区”,在这里飞船会以每秒近8公里的速度冲进大气层,外壳温度飙升到近3000摄氏度,周围空气电离形成等离子体鞘套,屏蔽电磁波,导致飞船与地面短暂失联。
过去这段“失联”让人揪心,但现在,中国早已破解了黑障区跟踪难题,雷达和光学设备齐上阵,稳稳锁定飞船轨迹,彻底告别失联困扰。
穿过黑障区后,飞船就会继续减速。到了10公里高度,1200平方米的巨型降落伞依次展开,把飞船速度从“高铁”降到“慢跑”。
最后1米时,反推发动机点火缓冲,确保航天员安全落地。
黑障区跟踪的硬核突破
事实上黑障区曾是航天返回的大难题,高温电离气体干扰通信,飞船轨迹难以捕捉,稍有偏差就可能偏离落点。
但中国在神舟十五号任务中就攻克了这一技术难关,官方宣布已实现黑障区稳定跟踪。
如今神舟十九号返回时,这项技术将再次派上用场,确保飞船全程“尽在掌握”。
具体怎么做到的?中国采用了“雷达+光学”双管齐下的策略。
雷达方面,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大树里测控区的“戈壁天眼”升级三次,运算速度快到毫秒级,速度测量误差仅0.02米/秒,精准捕捉飞船从100公里到10公里的动态轨迹。
而光学设备则负责辅助拍摄,针对东风着陆场的风沙环境还做了防护优化,确保落点影像清晰。
这些设备就像接力赛的“最后一棒”,为飞船精准导航,落点预报精确到厘米级。
而我们的搜救保障也毫不含糊,东风着陆场组织了多次全系统演练,地面分队模拟开舱、抬送航天员,空中分队五架直升机精准降落,10分钟内建立通信链路,把现场画面传回北京指挥中心。
着陆场13000平方公里的无人区没有网络信号,搜救队就会靠便携式衛通设备,在戈壁滩上架起“信息天路”,语音、图像实时传输,保障指挥调度畅通无阻。
其实神舟十九号任务的成功,是中国航天技术飞跃的缩影。
放眼未来,中国空间站将长期运行,月球基地、火星探测的计划也在稳步推进。
中国航天,正以自信的步伐,迈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信息来源:
光明网《迎接神十九乘组回家!着陆场各项准备就绪》
网线天津《祝贺!我国载人飞船黑障区跟踪测量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新闻网《太空“出差”超150天,神十九乘组将于“五一”前后返回地球》
央视新闻《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三次出舱活动 航天员7个小时干了点啥?》
千龙网《神十九乘组展开新一轮空间科学实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