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印度把糖尿病高发矛头指向西方快餐

印度,正深陷一场规模空前的糖尿病流行危机。

曾被视为“富贵病”的二型糖尿病,如今在印度已普遍蔓延,其魔爪不仅伸向富裕阶层,更侵蚀着各个年龄段及社会经济背景的人群。2023年的一项重大研究揭示,印度现已占全球糖尿病病例总数的四分之一,约有2.12亿人正与此病搏斗。这一惊人数字综合了已知与尚未确诊的病例预估值,较1990年增长了约八倍。

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哪个国家曾经历如此迅猛的糖尿病患者增长。这场危机的爆发速度,令专家们震惊,并彻底颠覆了数十年的预测模型。科学家们正争分夺秒地探究问题根源与应对方案。他们指出,从饮食习惯的急剧改变、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乃至数百年间形成的遗传特征,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为糖尿病发病率的飙升创造了“完美的温床”。专家同时警告,在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若想有效控制糖尿病,可能需要耗费数十年的漫长光阴,而这场危机或将在未来数年内持续阻碍印度的经济发展。

印度把糖尿病高发矛头指向西方快餐

遗传学

糖尿病的本质,源于血糖水平过高且无法得到有效调节。其中,一型糖尿病是先天性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体内无法产生足量的胰岛素;而占全球病例高达95%的二型糖尿病则通常在成年后发病,其成因在于身体要么无法生成足够胰岛素,要么对胰岛素产生抵抗性——这往往是胰腺为维持血糖平衡而长期超负荷运转的结果。

这一诊断,将彻底改变患者的人生轨迹。据统计,糖尿病平均会缩短患者七年的生命。在印度,由于数百万民众缺乏充分的医疗保障,糖尿病的后果显得尤为惨重。持续性的高血糖会严重损伤血管和神经,最终导致截肢、失明、中风、心脏病及肾衰竭等并发症。该疾病平均每年在全球夺走约160万人的生命。在印度,糖尿病引发的截肢手术正日益年轻化,20岁出头的年轻人、青少年甚至儿童都已成为该病的受害者。

专家指出,印度糖尿病危机的关键诱因之一,在于其人口独特的基因构成。研究显示,南亚裔人群一生中患上此病的概率是其他族裔的4至6倍,且即便体重较低也可能发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与人体脂肪的储存方式密切相关。

印度把糖尿病高发矛头指向西方快餐

南亚人更容易在腹部囤积脂肪,这些脂肪会包裹住肝脏和胰腺等重要器官。这种被称为“内脏脂肪”的脂肪尤为危险,因为它会加剧胰岛素抵抗——即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失常,从而导致血糖水平更难控制,最终大幅提升患糖尿病的风险。

根据今年首次测量腰臀围数据的最新全国家庭健康调查(NFHS),印度约有40%的女性和12%的男性存在腹部肥胖。调查结果印证了南亚裔人群可能在较低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值时即患上糖尿病,即使其体重尚处于健康范围。科学家们尚未完全理解南亚人群为何具有这种生理特征,尽管历经多年研究,仍未发现单一的致病基因。

但一个主流理论将其溯源至前几个世纪频发的饥荒。数代印度人曾饱受粮食短缺之苦,在季风降雨不均、长期干旱以及殖民时期粮食外流政策的多重打击下,仅靠稀缺的营养勉强生存。专家认为,为应对这些极端压力,南亚居民可能进化出更易于储存体脂的特性——这种在饥荒情境下具有生存优势的机制,如今却在相对富足的时代,成为了一项重大的健康隐患。埃克塞特大学代谢疾病专家戴维·斯特兰教授对此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今引发糖尿病的基因,实则正是昔日抵御饥荒的保护机制。若能快速增重、过量进食并以脂肪而非糖原的形式储存能量,那么生存几率便会大幅提升。”

饮食

自1990年代以来,印度糖尿病患者数量激增了200%,而该国饮食文化的剧变程度同样难以言表。专家们指出,这种转变正是病例激增背后的核心推手。尽管印度仍被视为素食主义和健康家常菜的“堡垒”,但现实中这种形象更多属于一种“神话”。近几十年来,快餐消费量呈爆炸式增长,其中许多产品都源自西方进口。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超加工食品在印度的年均销售额增长率高达13%。到了2021年,仅甜味饼干就占据了超加工食品市场43%以上的份额。过量摄入蛋糕、饼干等高添加糖食品及精制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血糖急剧飙升,迫使胰腺超负荷运转,最终降低胰岛素分泌的效率,由此诱发糖尿病。

“基因和家族病史可能为糖尿病埋下隐患,但真正扣动发病‘扳机’的,是你与环境的互动以及你的生活方式。”华威大学全科医生兼临床副教授斯蒂芬·劳伦斯博士在接受《每日电讯报》采访时指出。劳伦斯教授补充道:“饮食结构对糖尿病易感性的影响最为显著。”

印度蓬勃发展的中产阶级,其生活方式已与父辈截然不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久坐习惯的加剧,以及因更多女性加入劳动力市场而导致的家庭烹饪减少,都深刻影响着这一群体。

印度把糖尿病高发矛头指向西方快餐

可口可乐、百事、必胜客、麦当劳等跨国巨头抓住这一机遇,以洪水猛兽之势迅速占领市场,培养出一代将西式食品视为身份象征的消费者。劳伦斯教授对此不无担忧地指出:“他们接触到的是那些被他们视为‘西方精华’的食品,但事实上,这些食品正在无情地危害着他们的健康。”

然而,因饮食变化导致糖尿病风险上升的群体,并不仅限于中产阶级。尽管碳水化合物数百年间始终是印度饮食的核心,但在过去七十年间,印度人餐盘中的碳水化合物类型已发生剧变。1951年,印度政府开始大力补贴低成本、高产的作物——主要是白面粉和白米——以避免在脱离英国独立后仍依赖外国粮食援助。这意味着原本用于制作主食的大麦、小米、苋菜等全谷物,被廉价的精制碳水化合物所取代,后者从此成为该国饮食的主流。这项被称为“绿色革命”的举措,使得印度人均精制大米和小麦的消费量几乎翻了两番。

尽管高产的白米和小麦历来被视为对抗全球饥饿的重要力量——它们为大众提供了廉价的热量——但其对血糖的影响却极为严重。

印度把糖尿病高发矛头指向西方快餐

精制碳水化合物的血糖指数远高于全谷物,会导致血糖急剧飙升。大量研究证实,其摄入量与糖尿病风险升高密切相关,部分研究甚至预测,高白米消费量会使患病几率增加20%。斯特兰教授解释道:“高碳水饮食无疑是诱因——大量的白米饭和大量的恰帕提(Chapati)类面包。加之印度裔人群特殊的脂肪储存机制,进一步推高了患病风险。”

饮食结构的剧变,正与显著的城市化进程相互叠加。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印度城市人口占比已从1960年代的18%跃升至当前的35%,并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40%。专家指出,城市化是糖尿病的已知风险因素,主要因为它助长了久坐的生活方式,并使包装加工食品更易获取。城市环境往往伴随着体力消耗较低的工作性质及日常活动量的普遍下降,从而加剧肥胖问题并提升糖尿病风险。研究发现,印度城市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远高于农村地区,分别为14.9%和9.5%。

印度糖尿病危机将如何演变?

目前看来,印度的糖尿病危机暂无缓解的迹象。现有模型预测,到2050年,至少四分之一的印度人将罹患二型糖尿病,但实际发展可能更为严峻。斯特兰教授指出:“在印度,每次预测病例数——即便采用最坏情况假设——最终结果都低于实际情况。”他补充道:“十五年前的预测显示,印度糖尿病患者应在9000万左右,而如今的实际数字已超过预估的三倍。”

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

印度把糖尿病高发矛头指向西方快餐

印度政府目前正扩大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医疗保障计划,希望到年底能覆盖至少7500万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该计划部分由世卫组织资助,内容包括:在全国范围内增加对30岁以上成年人的筛查项目;补贴药物和血糖监测仪;以及向农村地区派遣医疗团队,培训医护人员以更好地照护糖尿病患者。

此外,减肥针剂的问世或将带来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的希望。司美格鲁肽(Semaqlutide,诺和泰 Ozempic的主要成分,可改善血糖控制并促进减重)将于明年三月在印度失去专利保护,专家认为此举将引发显著降价。预计价格将暴跌70%至90%,每月费用从平均200至250英镑降至25至50英镑。尽管该药物对许多人仍难以负担,尤其是贫困线以下人群,但有望让印度蓬勃发展的中产阶级更容易获得。

不过,专家们警告称,短期内注射疗法可能收效甚微。斯特兰教授指出:“现实情况是,这是一个多因素交织的问题,并没有快速的解决方案。”

作者:梅芙·卡利南,全球卫生安全记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