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喜欢看神话故事,尤其爱看中国神话。

自从看了《封神1》以后,就一直期待着《封神2》的上映。

昨天终于和家人一起看了这部网友口中的“神话史诗”——《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

不得不说,完全超出预期。

《封神2》既有专属于咱们中国人的视听美学,又有精彩刺激的特效斗法场面,紧凑又细腻的叙事,让人不忍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封神2》中的台词,更是精彩,深刻,说透了天道、人性、人的价值选择,让人回味无穷。

看懂了这些台词中的深刻人生哲学,你就活通透了。

01

  • “我的剑已经保护不了西岐,我不想再有人因为我而死。”

《孟子·告子上》中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用“生”代表私利,用“义”代表公利,他认为二者相互冲突时,连生命也是可以舍弃的。

《封神2》中,姬发面对这个抉择时,也做了同样的选择。

殷商大军压境,做了周密部署还惨败之后,为了保护百姓他决定“献祭”自己。

后来,看到守城无望,他再次请求邓婵玉,绑了自己,换取西岐百姓性命。

生命可贵,谁都想好好活着,去体验这人间的美好。

但为了守护西岐的百姓,献祭自己又何妨?

面对私利和公利,纣王殷寿却作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

《封神2》殷寿为了自己的私欲“做全天下的王”,下令讨伐西岐,争夺封神榜,甚至还下令杀掉所有西岐的百姓。

他还听信申公豹的建议,把士兵炼化成没有情感,没有意志的蛊兵。

何等自私?何等恶毒?何等残暴?

正因他的这些举动,让他德不配位,失去人心,加速了殷商的灭亡。

02

  • “我为了活人而战,而你为了死人而战。”

顶胯后腰,人马合一。

邓婵玉一出场,常年征战沙场的女将军就有了具象化的形象。

网友说她重新定义了女战神。

她武艺超群,胆略过人,从小跟随父亲在战场上厮杀,练就了一身不输男儿的本领。

在她身上你从来看不到忸怩和不安,无论何种处境,她总是自信从容。

被西岐士兵唱歌调笑,她自信地让别人唱;被下属撞见洗澡时,她还是“若无其事”穿衣,淡定地指挥作战。

早期的她,飒虽飒,却少了灵魂。

她只是战场上的一把刀,是纣王手里的一件冰冷的兵器而已。

在后来与姬发的屡次交手中,姬发告诉她:“我为了活人而战,而你为了死人而战。”

是的,她为了去世的父亲而战,为了邓家军而战。

她活在过去,活在“绝对服从”的秩序之中。

而姬发是为了活着的人而战,他活在当下。

后来,她慢慢挣脱了绝对服从的枷锁,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她开始为活生生的人而战。

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从一出生就会被灌输各种价值观,各种“你应该做什么”。

在成长中,慢慢对这些观念祛媚,逐渐找到自己,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

正如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便是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便不枉在人间走一趟。



03

  • “自助者,天人共助。”

“所谓神话,不过是把人的故事讲给天地听。”

《封神2》最让人感动的地方就在于,在“人、仙、妖”的世界观下,电影仍选择去讲人的故事。

正是这些普通人的智慧和力量,他们的选择与坚守,才创造了一个个神话。

面对实力悬殊的对手,你该怎么办?

我想大部分人会变得颓废,不战而败。

西岐的士兵和百姓却不是。

他们多年未战,就自发组织操练,严阵以待。

甚至连白发老翁,都开始拿起了兵器准备保家卫国。

他们的坚定,给了姬发迎战的信心,也为姜子牙后面的部署做好了准备。

在姜子牙设巧计钓鱼成功后,庆功酒上西岐老臣感谢姜子牙时,姜子牙说:

“自助者,天人共助。”

人不自助,天也难渡,是他们用血肉之躯力战魔兵,坚定守城到最后一刻,才等来了贵人殷郊。

后面与闻太师的大战中,也是他们守望相助,互相搀扶着躲避阵法。

法力全无的姜子牙,再设巧计,以身为饵,才在绝杀阵法中等来了转机。

《警世恒言》 中有云:“人有逆天之时,天无绝人之路。”

人生海海,绝境常有,磨难常有,其结果如何,全看我们如何去“渡”。

无论是电影里的战争对弈,还是生活中的磨难,自弃者永远都是自掘坟墓,自强者永远是想方设法自渡。

咬紧牙关,开动脑筋,你的坚持,会让一切变得不同。

04

  • “我的刀可以杀敌,但绝不杀平民百姓。”

《封神2》中把剧情推向高潮的一个重要人物就是闻太师。

《封神演义》中这样描述他:“为保商朝基业,殚精竭虑,东征西讨,镇朝歌江山、稳殷商气数,为人刚正不阿,甚有威望。”

电影中的他也是如此。

文武双全,有勇有谋,但就是这样一个殚精竭虑的大将,最后变成了一个冷酷无情的杀手。

何以至此?

有网友@翡冷翠的云杉看了《封神2》后分享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一针见血地说出了闻太师“堕落”的根源。

闻太师的十绝阵中的一个符号代表的是“臣”。

也正因这个“臣”字,闻太师成为了“助纣为虐”的刽子手,设下十绝阵无差别屠戮西岐百姓。

后来,在姜子牙,姬发,邓婵玉的努力下才找到了破阵的阵眼。

生死存亡关头,闻太师还是以忠君思想来说服邓婵玉助他。

觉醒的邓婵玉,早已脱下了“愚忠的铠甲”,对闻太师说:“我的刀可以杀敌,但绝不杀平民百姓。”

最后两人同时葬身战场。

但他们死亡的意义却截然不同。

闻太师的最后结局,不是忠君爱国,而是愚忠误国。

邓婵玉最后的结局,不是牺牲,而是加冕。



05

  • “天下共主,以救苍生。”

“天下共主,以救苍生。”这句台词的内核贯穿电影始终。

这句话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仁字。

西岐大军与殷周对战,就是为了推行仁政,让百姓免受战乱之苦,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主角姬发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颗仁心。

他视西岐百姓为家人,处处为百姓着想。

就连面对自己的对手时他也不忍下狠手,多次手下留情,展现自己仁的一面。

与邓婵玉在交锋中,有几个细节很打动人。

第一次和邓婵玉坠落悬崖后,他本可以拿石头砸开邓婵玉的手,他举起石头的那一刻却没下去手。

后来,两军交战,他又一次救了落入水中的邓婵玉。

也正是他一次次的仁慈,打动了邓婵玉,在之后的破阵的关键时刻,助他一臂之力。

《孟子》中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相比纣王的荒淫无道,残暴不仁,姬发的仁爱与善良,是后来四方诸侯响应的关键。

西周战胜殷商,之后推行仁政,更是后世建立周礼与儒家思想的关键。

在《封神2》里,我们不仅看到了精彩的神话故事,更看到了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之路。

我们也因为这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越变越好。



06

有人说,影视的出现让我们的人生延长了三倍,因为我们在里面获得了至少两倍不同的人生经验。

在《封神2》里,我们见过生,见过死,也学会了如何选择,如何好好生活。

电影里,我最喜欢的是西岐大军第一次胜利庆祝的那一幕。

大家搬出了酒,在篝火旁边载歌载舞。

西岐农妇拉着姜子牙一同庆祝时,他推诿说:“我正忙着天下大事呢。”

不料,农妇却说:老百姓开心才是天下大事呢。

是啊,活在当下,开心富足,才是天下大事。

愿,大家都能在看完《封神2》走出电影院后,创造自己的神话,愿大家都能活得开心富足。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