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伏天热不热,就看清明”,今日清明,今年三伏天期间会很热吗?

今天是公历4月4日,农历三月初七,当时间到达20时49分时,我们将进入农历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节气”。

“伏天热不热,就看清明”,今日清明,今年三伏天期间会很热吗?

今日清明,它不仅是节气,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叫作“清明节。并且,现在的清明节是融合了三个节日,一个是寒食节,一个是上巳节,一个是清明。其中的寒食节是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伏天热不热,就看清明”,今日清明,今年三伏天期间会很热吗?

今年清明节你是怎么过的呢?是回老家上坟祭祖,还是和家人一起去踏青游玩呢?建议大家有时候一定要回家上坟祭祖,在感恩和观念的同时,也会获得祖先的庇佑。

今年的清明为何是4月4日呢?

古代判断哪天是清明节,大致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看星星,就是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的位置时,就进入清明了;一种方法是看太阳,当太阳的位置刚好到达黄经15°时进入清明。

“伏天热不热,就看清明”,今日清明,今年三伏天期间会很热吗?

今年的北京时间4月4日20时49分时,太阳位置刚好到达黄经15°,是今年清明的交节时刻。所以,今年的清明在4月4日这天。

清明一到,整个春季这6个节气就剩下谷雨一个节气了,紧接着就进入炎热的夏季。

那么,今年三伏天热不热呢?在民间流传着“伏天热不热,就看清明”的说法,怎么个看法呢?看看老祖宗留下的农谚是怎么说的!

“伏天热不热,就看清明”,今日清明,今年三伏天期间会很热吗?

在说农谚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今年是哪天入伏,哪天出伏,共计多少天?

古人是根据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把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和冬,其中长夏就是我们说的“三伏天”。

“伏天热不热,就看清明”,今日清明,今年三伏天期间会很热吗?

三伏天”既不是节气,每年的时间又不固定,但它却是一年当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农作物在此时生长最为旺盛。

那么,三伏天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我们只要记住这21个字口诀就能轻松算出来三伏天中的初伏、中伏和末伏的起始时间,就是“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四庚数中伏,秋后一庚数末伏”。

简单来说,就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算起,初伏为10天;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开始算起,中伏为10天或20天;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算起,末伏为10天。

“伏天热不热,就看清明”,今日清明,今年三伏天期间会很热吗?

那么,什么是“庚日”呢?

我国古代记日子的方法和我们现在的公历不一样,主要是用“干支历法”来记日子,就是用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俩俩相配,共有60组可能,用来纪年、纪月、纪日,叫作“六十甲子”。

天干有十位,称为“十日”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位,称为“十二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庚日”是指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字的日子,每十天就会出现一个“庚日”,在“六十甲子”中共有六个,分别是:庚子、庚寅、庚辰、庚午、庚申、庚戌。

“伏天热不热,就看清明”,今日清明,今年三伏天期间会很热吗?

由于每十天就会出现一个“庚日”,所以,初伏和末伏的天数都是固定的,都是10天。但是,中伏不固定,主要取决于夏至到立秋之间有几个庚日,有4个庚日,中伏就为10天,有5个庚日,中伏就为20天。

按照这个方法,我们翻看日历,就能看到,今年的夏至到立秋之间一共是有4个“庚日”,因此,今年的中伏是10天!

这样一来,按口诀“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四庚数中伏,秋后一庚数末伏。”来计算,今年的三伏天是从7月20日开始的,到8月18日结束,共计30天。

具体日期如下:

初伏:2025年7月20日-7月29日 共计10天;

中伏:2025年7月30日-8月8日 共计10天;

末伏:2025年8月9日-8月18日 共计10天。

总之,今年三伏天共计30天,7月20日入伏、8月19日出伏。

“伏天热不热,就看清明”,今日清明,今年三伏天期间会很热吗?

我们算出来今年的三伏天了,那么,今年三伏天期间到底热不热呢?老祖宗留下的清明节气里有预兆,看看还准不准了!

一、早清明,热死老牛;晚清明,六月穿袄

这里说的“早晚”是按清明出现的月份来说的,民间把清明节气出现在农历二月里称为是“早清明”,出现在农历三月里则称为是“晚清明”。

这句农谚的大意是说,如果当年的清明节是“早清明”的话,那么就预示当年的夏天非常炎热。

“伏天热不热,就看清明”,今日清明,今年三伏天期间会很热吗?

反之,如果当年的清明是“晚清明”的话,则预示当年到了农历六月(三伏天)时相对凉爽一些。

今天是清明,对应农历三月初七,显然今年是“晚清明”,意味着今年到了农历六月(三伏天)时天气会凉爽一些,不那么炎热。

需要注意的是,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为炎热的一段时间,如果这个时候不热反而比较凉爽了,说明阴雨连连的天气比较多,甚至可能出现洪涝,淹没农田。

“伏天热不热,就看清明”,今日清明,今年三伏天期间会很热吗?

二、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

这里说的“梅雨季节”,是指每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梅子成熟的季节总会出现一段持续阴雨天气。

这句农谚不难理解,我们从字面上来看,大意是说,如果当年清明时节没有降雨或者降雨比较少的话,那么就预示到了梅雨季节时会干旱少雨,天气比较炎热。

反之,如果清明时节下雨的话,则往往预示到了梅雨季节时阴雨天气比较多,天气相对凉爽一些。

“伏天热不热,就看清明”,今日清明,今年三伏天期间会很热吗?

那么,怎么判断什么时候“入梅”和“出梅”呢?

古人留下了一个判断方法,虽然没那么精确,但前后差不了几天,还是可以作为参考的!

这个方法就14个字,叫作“芒种过,逢丙入梅;小暑后,逢未出梅。”意思是说,芒种节气后的第一个“丙日”这天开始“入梅”,小暑节气后的第一个“未日”这天“出梅”。

按照这个方法,我们可以算出,今年芒种后的第一个“丙日”是在芒种后的第二天,这天是农历五月十一(丙午日),对应公历日期为6月6日,这天便是“入梅”的日子。

小暑后的第一个“未日”是在农历六月十九(癸未日)这天,对应公历日期为7月13日,这天便是“出梅”的日子。

“伏天热不热,就看清明”,今日清明,今年三伏天期间会很热吗?

综上所述,按古人的判断方法,今年的梅雨季节大致在6月6日至7月13日之间。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日期,我国幅员辽阔,“入梅”和“出梅”的日期会有差异,笼统的来看就行。

所以,按这句农谚的说法,今年清明时节以晴天为主的话,那么就预示6月6日到7月13日期间可能会干旱少雨,相对炎热。反之,如果清明节下雨的话,则预示6月6日到7月13日期间阴雨天气多,天气相对凉爽一些。

三、清明热烘烘,酷暑热死牛

这句农谚也不难理解,意思是说,如果清明节这天天气比较热的话,那么就预示当年的夏天会比较酷热,连耐热的老牛都承受不住。

“伏天热不热,就看清明”,今日清明,今年三伏天期间会很热吗?

四、清明热得快,伏里蒸煮天

这句农谚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大意是说,如果今年清明前天气就已经非常炎热了,那么,就预示当年的伏天里会非常闷热。

以上这些农谚出自不同的地区,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判断的主要依据,还是要结合当地的天气预报来综合预测。

今日清明节,看了一下天气,我们哈尔滨这天是个晴天,有风,您那边的天气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呢?麻烦您分享一下,感谢阅读,祝您越来越好!

#今日清明#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