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在中国香港特区演变成为一种有周期性的风土病,当地仍有不少市民外出时选择戴口罩出行。图为4月中旬港铁某站内。摄/焦建
在过去四个星期,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共录得81宗涉及成年人的新冠严重个案,其中包括30宗死亡个案
文|《财经》特派香港记者 焦建
编辑|苏琦
随着新冠病毒(当地称2019冠状病毒)主要监测指标数据出现一年来新高,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下称“香港卫生防护中心”)于5月15日发出呼吁称,社会各界应提高警觉,加强个人卫生和保护措施,包括尽快接种初始剂次的新冠疫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日公布的监测数据也显示,4月以来中国内地多地出现新冠病毒感染上升趋势,南方省份监测阳性率高于北方,整体疫情呈活跃态势。
据5月16日《财经》相关报道:此次新冠病毒感染重新抬头,可能涉及两方面原因:一、人群中因自然感染产生的新冠病毒抗体逐渐消失;二、今年2月经历了一波流感全国性流行后,人群总免疫力下降。
具体到中国香港的本轮活跃周期,按照中国香港特区公布的最新的监测数据(截至5月10日),污水监测新冠病毒含量、检测阳性率及化验所新增核酸检测阳性数目在过去四周持续上升。其中呼吸道样本对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的比率,则从四周前的6.21%逐步增至13.66%,为近一年的新高。
当地急诊室、普通科门诊及定点私家诊所的新冠求诊比率近日亦出现明显升幅。按照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公布的相关数据(截至5月10日),在过去四个星期,该中心共录得81宗涉及成年人的新冠严重个案(包括30宗死亡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中83%属于65岁以上人士,这些较年长个案中超过九成有长期病患,只有一人在过去六个月内曾接种新冠疫苗加强剂。
按照中国香港特区于2024年10月4日生效的疫苗接种计划新政策,优先组别的当地市民如已完成初始剂次,不论过往已接种多少剂次疫苗,于接种上一剂疫苗或感染新冠病毒至少180日后(以较后者为准),可免费接种额外的加强剂。优先组别包括年届50岁以上的人士、18至49岁有长期病患的人士、6个月大或以上免疫力弱的人士、孕妇、医护人士。
自2023年1月30日至2025年5月10日,经初步评估,当地死因与新冠有关的累积死亡人数为1437人。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亦是近期中国香港高度关注的热点之一。从年初至今,当地共统计有五宗严重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未有死亡个案),其中两宗有长期病患纪录,三宗未曾接种新冠疫苗初始剂次。
“相关数字反映即使儿童过去的健康状况良好,患上新冠后亦有机会出现严重并发症。”香港卫生防护中心总监徐乐坚医生指出,“目前中国香港主要流行的XDV变异病毒株与JN.1相关,因此本港使用的JN.1新冠疫苗能有效预防,减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同时提升群体免疫力。”
2024年初,香港当地主流变异病毒株从XBB转为JN.1,2024年三季度则由JN.1转为KP.2及KP.3。2025年3月下旬,病毒则开始转为XDV。XDV 是一种与 JN.1 相关的变异病毒株。当地最新资料并未显示XDV会比JN.1和XBB及其后代谱系引致更严重疾病。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统计数据,自2024年5月以来,新冠病毒原本的主要流行株JN.1正逐步被XDV及其亚分支取代。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于2025年3月17日发布的2019冠状病毒病流行概况,该组织正监测一个需要留意的变异株,包括 JN.1,以及其他七个受监视的变异株,分别为JN.1.18、KP.2、KP.3、KP.3.1.1、LB.1、LP.8.1 及 XEC。
在此前曾持续数年的新冠疫情复常后,中国香港的新冠病毒呈现出半年至九个月一次的活跃周期。为密切关注当地的变异病毒株流行情况,香港卫生防护中心一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追踪名单及邻近地区的流行变异病毒株进行密切监察。
在参考近年来当地及全球流行病学数据后,香港卫生防护中心认为,新冠已在当地演变成为一种有周期性的风土病。而病毒活跃周期则与两个因素有关,即主流变异病毒株变化,以及社区群体免疫力下降。
徐乐坚也指出,新冠变异病毒株不时改变,因此不能掉以轻心,“香港卫生防护中心会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继续密切监察变异病毒株的情况,慎防日后可能出现毒性较强或与疫苗不匹配的变异病毒株”。

责编 | 张雨菲
封图来源 | 视觉中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