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试过通过一支烟,回到几十年前的记忆里?就像嗅觉带来的瞬间穿越,那一股子烟草的香气不仅是味道,更是故事。九十年代的烟,真是有一种魔力——它们自带“爷爷滤镜”,谁抽过,谁就能随便给年轻人讲一整晚的故事。

那时候的烟不只是烟,它是生活的风景,也是时代的缩影。

九十年代最受欢迎的老香烟,全抽过的都当爷爷了

你说现在的年轻人谁还认识“红梅”“大前门”“蓝金鹿”?可九十年代,这些烟能撑起一个人半辈子的记忆。抽过五种的,基本都已经年过半百了,抽过十种的,那就是见过世面的老江湖了。

我小时候就对“红梅”有特别的记忆。那是九十年代中期,南京邮电公司上门装电话的师傅们,手里都离不开一包红梅。

你知道那时候电话多稀罕吗?一户人家能装上电话,那可比现在买台苹果手机还让人兴奋。于是人家一边递烟一边笑:“师傅,快点给装上。

九十年代最受欢迎的老香烟,全抽过的都当爷爷了

”红梅这烟也分档次,黄红梅三块八,白红梅二块二,真是“有钱抽黄,省钱抽白”。记得有一次,我坐车从成都到新疆,72个小时,三个人硬是抽掉了两条黄红梅。这种烟,抽的不是味,是一种陪伴。

说起陪伴,我爸那时候最爱让我去小卖部跑腿买烟——蓝金鹿、大前门、丰收,单听名字你就能感觉到一种质朴的幸福感。

蓝金鹿一包才0.38元,买完还能剩点钱给自己买糖吃,真是个甜蜜的差事。小孩嘛,最开心的就是这种“跑腿有奖”的活儿。

九十年代最受欢迎的老香烟,全抽过的都当爷爷了

后来想想,那时候的烟就像是生活的调味剂,便宜的蓝金鹿,贵一点的石林,各有各的味道。至于石林,我印象特别深,旁边国营饭店的学徒工,常常凑三五毛钱买两根石林,抽得眉飞色舞,能把五毛钱抽出五块钱的满足感。

上海的烟就更不一样了。上海人讲究,认定自己地盘上的烟才是精品。

什么熊猫、中华、红双喜、牡丹,光听名字就透着股“咱上海人自己的骄傲”。

九十年代最受欢迎的老香烟,全抽过的都当爷爷了

我有个东北朋友一听说这些烟,眼睛都亮了,说:“这烟就是精品中的精品,东北那地儿也有好烟,人参烟,黄盒的,抽一口都觉得自己要飞升成仙了。”不过说真的,那时候的烟真像是一种社交工具,哪怕是东北扭秧歌的演员,收工了发盒烟,摸到什么都笑得合不拢嘴。

要说九十年代的“网红烟”,红山茶绝对榜上有名。江苏那边有句顺口溜:“穷三五,富中华,才抽红山茶。

”河北人也不落后:“穷国槟,富中华,不穷不富,红山茶。”这烟有点意思,穷人眼里它是好烟,富人眼里它是接地气的象征。那时候的人,抽烟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拉近距离。红山茶就是这种“有温度的存在”。

九十年代最受欢迎的老香烟,全抽过的都当爷爷了

石林烟更是另一个时代的“记忆杀”。五毛钱两根,贵得让人肉疼,可味道却好到让人念念不忘。

1988年,全国名优香烟评选,云南烟占了七席,石林就是其中之一。学徒工们凑钱买两根石林,一人分一根,抽得那叫一个心满意足。现在回头看,哪怕市面上一盒卖到一百块的烟,都未必能吊打当年的石林。

河南的彩蝶和散花烟也有故事。

彩蝶一块七一包,散花便宜点,大家都爱用顺口溜调侃:“有钱没钱,都吸彩蝶;有发没发,都吸散花。”穷开心的时代,人们抽的不是烟草,而是生活里那点小幸福。

我记得有一次,老邻居一起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当年的烟。

一个六十多岁的爷爷感慨地说:“我小时候家里穷,跑腿买烟是我最开心的事。

九十年代最受欢迎的老香烟,全抽过的都当爷爷了

现在有钱了,烟也贵了,可抽来抽去,总觉得少了点味道。”听到这话,我突然明白了,九十年代的烟带给人的不是享受,而是那些年纯粹又简单的日子。一根烟的味道,常常能把人带回到兄弟姐妹围坐一桌、彼此分享的那个时候。

烟的故事,是时代的故事。九十年代的烟,抽的是人情味,品的是那个年代的烟火气。

你抽过哪种?哪怕没抽过,听过这些名字,会不会让你也想起一些人、一些事?留言聊聊,说不定还能找到和你一样有故事的朋友。

九十年代最受欢迎的老香烟,全抽过的都当爷爷了

金句结尾:“烟灭了,味道却还在;人走了,故事却未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