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俪刚刚收官的新剧《》,平台热度卡在了8800,始终没能突破9000.

鉴于各个平台的热度含金量一再下滑的现状,这个热度水平尚未达到热播,成绩之于孙俪来说并不理想,这导致她的扛剧能力开始遭到质疑。

成绩不佳,不能全怪孙俪

有一说一,《乌云之上》的成绩不理想,不能全部怪孙俪。

作为一部悬疑剧,《乌云之上》给出的故事条件都略显套路化了。

孙俪饰演的女主角韩青是一位女警察,因为不能接受合作多年的搭档钟伟(罗晋饰)在侦察案件的过程中意外消失,她在后面的工作中始终没有放弃任何关于钟伟的线索。

而后面的案件安排也多少会跟钟伟的失踪案有关,警察通过抽丝剥茧,最终破获了一起大型的失踪、杀人、贩毒案。

韩青这个人严肃,在工作中不苟言笑,办起案来风风火火不知疲倦,永远雷厉风行。

刑侦类的影视剧看多了,你会发现,给主角安排一个这样的人设,已经成为了此类作品的通病。

只不过,之前的作品会把这种人设安排给男主角,现在则是给了女主角,试图通过这种方式给观众一些新鲜感。

而主角的搭档永远在出事的路上,要么是失踪,要么是牺牲,主角就像得了ptsd一样,一边沉浸在搭档出事的痛苦中,一边报复社会似的拼命工作。

最后的大boss一定是一个主角团非常熟悉的人,不是同事就是家人。

编剧在构思此类作品的时候,键盘之下就像有一个模板,疯狂往里面套用各种剧本公式。

这种极度套路化的作品,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透着乏善可陈的无聊,让人没有想要追看下去的欲望。

每一个所谓的反转都在观众的意料之内,看多了就失去了对剧情高潮的期待,而整部剧也会因为缺乏新鲜的剧情张力变得不上不下,那最终的数据显示不温不火,也实属正常。

现在国内悬疑、刑侦方面的剧集越来越多,如何在给到观众新鲜感的基础上以质取胜是关键。

每一种题材都有多个可以深挖的角度,编剧不能死死抓着大方向不放,而是要学会以小见大。

《猎罪图鉴》的画像师,《法医秦明》里的法医,《别对我说谎》里面的微表情读心专家……不断带给观众趣味性的同时,还能科普当下刑侦破案的多重手段,在这一点上,国产编剧还是需要多向港剧、日剧等取取经。

扛剧女王不灵了?

本以为就算《乌云之上》谈不上口碑好剧,至少有孙俪在,是个扛剧保障。

犹记得当年的《芈月传》剧情疯疯癫癫,却也能靠着孙俪的名头,硬是播出了历史正剧的效果。

《安家》看的人直摇头,但收视率就是爆表,数据重压之下谁敢说一个不字。

只有《那年花开月正圆》算是口碑热度双双起飞。

孙俪成为众人眼中的扛剧女王,这一切还得从《》中的孙俪说起。

其实孙俪在《甄嬛传》之前,已经有了《玉观音》、《幸福像花儿一样》、《小姨多鹤》等口碑作品,毫无疑问是品质剧的代表。

但《甄嬛传》才是那个让孙俪这个名字真正席卷大江南北的现象级爆剧。

要说演技,孙俪用她在剧中的一百种哭法,哭到你服气。

无论是前期的懵懂少女,还是后期的狠辣宫妃,孙俪的过渡无比自然,看的同期女演员不禁为自己的演艺事业摇头。

这样的好演员,也会有失灵的时候?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关于孙俪演技的负面评价。

不外乎“用力过猛”“表演痕迹过重”“太想表现了”诸如此类的言论,看的人疑惑,这还是那个以演技取胜的孙俪吗?

然而就像《乌云之上》的编剧为了不出错选择套用公式一样,在发现自己的演技被网友盛赞之后的孙俪,似乎也在内心给自己设置了一条演技及格线。

当一个演员开始有意无意的去在意一些东西,她就无法再进行纯粹的创作,而是总结出一套表演经验,永远不再踏出这个安全区。

爆发力极强的哭戏,雷厉飒爽的处事,极度失意时黯然的表情……这些放在《甄嬛传》中被称为表演教科书的片段,在被孙俪多次换汤不换药的使用之后,终于给观众带来了审美疲劳。

幸运的是,《甄嬛传》遇到的是十几年前的孙俪;不幸的是,《乌云之上》遇到了现在的孙俪。

一个战战兢兢怕出错的剧本,遇到了一个兢兢业业不出错的演员。

实在是,缺乏惊喜。

从《甄嬛传》之后孙俪接的几部剧来看,选择权更多了,她反而陷入了某种思维定势里。

就像一个被设置了数据的app,在选择剧本的时候,自以为是的替观众筛选了他们爱看的东西。

如果长此以往,《乌云之上》的失败绝不会是最后一部。

《乌云之上》结束了,孙俪的演员人生还在继续。

不可否认,她是个好演员,她有自己对演戏的执着,在接戏时试图冲破一些不成文的规定,在拍戏时坚守自己读剧本的习惯。

或许她可以放下《甄嬛传》带给她的荣耀与束缚,放下对她演技的赞叹和评价,在全新的作品里找回曾经那个心无旁骛地孙俪。

那么,孙俪作为头部女演员的号召力,就一直都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