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终于交出“总裁”一职,格力正式进入“后董明珠时代”的权力过渡期。
作者 | 深水财经社 倪大九
4月22日,格力电器临时股东大会通过新一届董事会选举议案,核心人物董明珠的职务变动成为舆论焦点。
根据公告,董明珠顺利当选新一届董事并再次当选格力电器董事长,开启执掌格力的第五个三年任期。
值得注意的是,董明珠卸任了自2001年4月开始担任的总裁一职。
当晚,格力电器公告称新一届董事会聘请张伟为公司总裁,同时一批副总裁也新鲜“出炉”,这一系列举动预示着格力年轻化管理团队正式走上前台。
由此,格力电器正式进入“后董明珠时代”的权力过渡期,这场变革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深层原因,又将为格力的未来带来怎样的布局?
格力电器公告显示,董明珠2001年4月开始担任格力电器总裁,此次股东大会的决议也意味着,董明珠卸下担任了24年的总裁一职。
那么,董明珠为何会继续担任董事长却卸任总裁一职,这会对格力带来什么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董事长和总裁的职能分工有什么不同。
根据公司章程,董事长是公司战略决策的核心,负责董事会运作、重大投资决策及品牌形象;总裁则主抓日常经营管理和业务执行。
董明珠卸任总裁但保留董事长一职,体现了其角色从“一线操盘者”向“战略掌舵者”的转变。
为何仍任董事长?
从品牌影响力来看,董明珠已经成为格力电器的一张“活名片”。
她强硬的管理风格、卓越的营销能力以及对品质的执着追求,让格力电器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极高的品牌形象。
从战略决策角度而言,董明珠对格力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长远的规划。
通过担任董事长,董明珠可以继续把控格力的战略方向,确保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回顾今年2月,董明珠在腾讯自制栏目《酌见》中谈及接班人和退休话题时表示,“人是会变的”,而自己不变是因为怀揣梦想,“既然上了这条船,就得把船走好”。她还强调,如果自己现在退休,格力电器这个品牌可能就会没了。此前,董明珠也曾直言:“有人希望我退,但退了对对手而言少了一个劲敌。我们退不退是格力的自由,我所有的股民都不会让我退,想让我退的人既不是股民,也不是我的员工。”
为何卸任总裁?
不同于此前的“董事长+总裁”双重角色,此次董明珠将总裁一职交给了张伟,释放出其权力下放与企业传承的清晰信号,也让格力的管理层年轻化迈出关键一步。
董明珠近年多次提及“培养接班人”,此次调整或为技术派高管提供实战舞台,同时规避“权力过度集中”的治理风险。
根据公开资料,新总裁张伟1999年加入格力电器,历任供应链、企业管理、质量控制等多个核心部门负责人,是格力内部成长起来的“老兵”。
2020年起,他就担任格力党委书记,是战略执行和企业文化承接的重要人物。
此次张伟被任命为总裁,并提名方祥建、刘华、李绍斌、胡余生、王凯五位副总裁,正式形成以张伟为核心的年轻管理团队。
格力电器此次提拔的总工程师钟成堡更为外界关注。他2008年本科毕业后即进入格力,从技术员做起,历任研究院院长、总裁助理,如今兼任智能装备业务负责人。
这位“理工男”式的技术新贵,被视为格力坚持自主技术路线的象征。
随着董明珠开启第五个格力电器董事长任期,以及近期渠道领域“董明珠健康家”专卖店的陆续更名开业,体现出董明珠依然维持着对格力电器的掌控力,对公司经营而言,也维持了管理团队的稳定。
张伟、钟成堡等中青年管理团队的全面上位,则为格力电器“后董明珠时代”提前埋下种子。
人事变革只是第一步,真正挑战在于:张伟能否像董明珠那样,在风云变幻的行业格局中,带领格力找到新的增长突破口,完成真正的战略转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