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特朗普在竞选总统时批评老拜登的那句话吗? 特朗普说:“你当了这么久总统,一个人都没开除过,你这干得合格吗?我是大刀阔斧,谁不合适我就开人。” 话虽这么说,但特朗普二进宫之后,却特别注重团队的稳定。毕竟,第一届的时候他没经验,作为政治素人,找了很多不合心意的人,换来换去确实耽误事。 所以,这次选人,他把忠诚放在第一位,能力放在第二位。 然而,无论怎么精挑细选,还是出事了。 第一个在特朗普内阁中“牺牲”的人出炉了,他就是国家安全事务顾问沃尔兹。沃尔兹犯了什么错,让特朗普忍无可忍呢? 这个错就是“信号门”事件。 所谓“信号门”,是指美国要对胡塞武装采取军事行动,美国的高管们组了一个群讨论这件事。 但问题在于,他们没有使用内部保密软件,而是用了一个叫Signal的商业软件。三月份,他们拉了一个群,在里面讨论怎么打胡塞武装,以及到时候对欧洲的态度。 这些内容后来都曝光了,比如他们说“欧洲就是搭便车的,苏伊士运河的货物全是欧洲的,我们干嘛替他们打”。 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和沃尔兹都在群里对欧洲极尽鄙视之能事。 内部聊天是怎么流出来的呢? 原因就是沃尔兹作为国安顾问,认错了人,拉了一个媒体记者进来——《大西洋月刊》的主编戈德堡。 想想看,国防部长、国安顾问、国务卿,还有副总统在一起讨论军事行动,却把一个媒体记者拉了进来。这种事在全世界任何国家都是不可想象的。 事情曝光后,全美舆论哗然,全世界也目瞪口呆。这种低级错误,简直让人觉得特朗普的团队是个“草台班子”。 于是,对特朗普及其内阁的批评之声呼啸而至。 面对批评,特朗普一开始说“没这事,没听说过”,但后来实在躲不过去了,就说:“《大西洋月刊》还有这杂志?他们是不是倒闭了?” 然而,纸里包不住火。 慢慢地,《大西洋月刊》刊登了他们聊天的内容(剔除了军事机密部分)。最后,特朗普没办法,只能接受了《大西洋月刊》的专访。 没办法,在哪里跌倒,就只能在哪里爬起来,这件事已经捂不住了。 面对这件事,总有人要背锅。我在凤凰卫视做过一些节目,他们让我预测,大家可以找找那个视频。 我当时的想法是,国防部长、国务卿这些官都太重要了,而顾问这种岗位可有可无,撤了就撤了。 果然,最后拿沃尔兹开刀。一方面,是他拉进来的人,谁干了谁负责;另一方面,这个岗位换个人,不至于引起兵荒马乱。 这就是为什么要把他撤掉。 当然,特朗普还算讲义气,不让他当顾问了,但准备派他去当驻联合国的大使,官职照样当,级别也不低。 不过,这一闹,沃尔兹肯定就失去了本届政府核心位置和重要位置的机会,以后也不会有太多机会了。 有人会说,就因为一个“信号门”就把他撤了,是不是太不仁义了? 当然不是。背后还有一个原因,沃尔兹属于鹰派,和特朗普的理念并不一致。 特朗普希望给普京更多的“胡萝卜”,通过和俄罗斯缓和关系来解决乌克兰危机。但沃尔兹却认为要对俄强硬,他是美国传统右派中特别强调对俄强硬的鹰派人物。 因此,让沃尔兹去和俄罗斯人谈,肯定谈不成。没办法,特朗普这才派了他的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去和普京谈。 两人一谈,相见恨晚。不同的人谈同样的事,效果确实不一样。 虽然沃尔兹遵从特朗普的理念原则,但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谁跟谁去谈,能谈成还是谈不成,这背后气场和内心的原则主张还是很重要的。 看着不顺眼,皱一皱眉,别人都能瞧得出来。所以,沃尔兹被撤换,直接原因是“信号门”,深层原因则是他和特朗普在理念上确实存在不一致的地方。 这件事就像在本届特朗普内阁撕开了一道口子,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第一个出事的人被撤了,那么接下来,如果事情再闹大,国防部长赫格塞思也会成为众矢之的。 美国国防部现在乱套了,很多人都对他很烦。说不定,特朗普会慢慢清理门户。 对特朗普来说,痛下杀手把不合适的人裁掉,其实没什么大问题,他都习以为常了,这是他引以为豪的地方。 但是,他自己以忠诚为原则、能力为第二,选了这么多人,动不动就给撤掉,这不也相当于打自己脸吗?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他也不会炒这些部长们的鱿鱼。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