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紧急指令,来的又急又硬,面向全球各战区的一星以上将领及其士官长顾问,要求全部到弗吉尼亚州夸恩提科海军陆战队基地线下集结。人数规模直接冲到900+。这阵仗,别说外界想歪,美军内部都紧张。

要么临战会议,要么当场拿人。消息面上早就有风,特朗普对军内“不够忠诚”的高层看不顺眼,战争部长赫格赛斯上任后就开出了刀法很猛的计划:现役四星岗位裁掉一大坨,国民警卫队将官也砍,配合统一战区再缩一轮编制。算账的说法很直接,波及面超过百名高级军官,参谋班子也要被带走一批。这一来,美军建制层面不止是震动,像是要改骨头。

特朗普正在逐步摧毁美军吗

那天的夸恩提科,聚拢的不是一支部队,而是美国军界的中枢神经。有人打趣,像把全国医院的院长都拉到一个礼堂,任你怎么解释,都怪。可转折来得很快。媒体在29号给出最新口径,有匿名高层放话,此次会议并没有传言中的清洗,也没有重大军事议程。会议的过程,就是目的。用一句话形容,就是一次服从性测试。谁来得快,谁坐得住,谁眼神不飘,谁会在关键节点点头。这叫看态度。

把将领们叫来,是为了让他们感受一个东西,谁说了算。这种压迫感并不陌生。上一任期末尾,特朗普与军中建制派的龃龉已经公开化。有专家回顾,当时军方最高层与国会要员之间短兵相接,白宫被架空的说法喧闹。特朗普对那段经历至今难释,公开场合把相关将领的行为定性为叛国。情绪在这届更浓,手也更快。赫格赛斯到位没多久,对现役与退役高层动刀,明牌释放一个信号:忠诚排第一,其他靠后。

特朗普正在逐步摧毁美军吗

你去看这套行动的落点,很清晰。几个关键岗位已经换了牌子。参联会主席,三军文官部长,过去一任留下的名字一个个淡出。特朗普把自己的支持者推上去,用脚投票式的速度,重塑指挥链。有人说这是纠偏,也有人说是重塑忠诚体系。

反对声同样不客气,国际问题专家洛克伍德指出,把全球战区的最高指挥官从各自岗位上拎出来,赶来开一场没有实质议题的会,这件事本身就暴露出一种轻视。战备、训练、指挥都不是儿戏。如果全世界的分布式指挥节点同时出现短暂空挡,风险不只是纸面。

美国军队的传统,是文官控制军队。为此设计了去政治化的制度:将领晋升要过参议院那一关,现役不得公开站队,退役后的待遇和安保也有明确安排。这不是针对哪一任总统,而是为了让军队效忠宪法。专家约翰逊直言,如果忠诚成为唯一标准,专业被挤到下风,美军会被一点点改造成某一个人的队伍,外表还是美军,内核却在变。

特朗普正在逐步摧毁美军吗

有人会说,有参议院在,关口还在。麻烦在于,当前政局结构摆在那里。两院席位的实际态势,意味着总统人事案更容易通关。表决不再是技术审查,而是政治选择。当忠诚兼任硬指标,谁能升,谁会被提,谁被挡,逻辑就变了。那些对训练、补给、联合作战、敌情研判有深厚积累的专业军官,会在晋升中落后;善于对齐风向的人,会加速上位。这不止在组织架构上有影响,更在价值观上撬动军队的根。军人心里明白,什么时候该学专业,什么时候该学姿势。真正危险的是第二种反过来压住第一种。

美军的基础是其高度专业化的军官团,这是几十年打磨出来的。战区作战靠的不只是装备和预算,还靠两件看不见的东西:流程纪律与组织荣誉。当提拔标准从战功、能力,转为忠诚、立场,长链条的后果是清晰的。人才流动失衡,优选机制扭曲,难题岗位空心化,复杂联合作战更容易出错。战场不是办公室,错一次,代价是命。指挥层的任何短板,都会放大为真实风险。

特朗普正在逐步摧毁美军吗

外部世界也会感知变化,盟友看的是能力与可靠性,是否能在关键时刻站在位上,是否按约履责。对手看的是稳定性,尤其是战略层面的稳定信号。如果他们读到的,是一个在指挥链上反复拆换、在标准上不断漂移的军队,误判就更近一步。有人把这称作“战略噪音”。噪音大了,本该清晰的意图就模糊了。模糊的结果,往往不是安全。

那份调整清单,四星岗位要砍,国民警卫队要砍,统一战区再收一轮。听上去是在瘦身提效,实际上连着军内的层级平衡与战区的联合协调。一砍再砍,战区领军者的跨度扩大,人手缩编,参谋口径变窄。会议桌更小,声音更少,拍板更快。快不等于准。很多时候,准,需要不同系统的交叉验证,需要各军种把彼此的难点讲明白。这种话,在“忠诚优先”的气氛里,最容易被误解成不支持。

特朗普正在逐步摧毁美军吗

特朗普阵营的支持者有他们的逻辑,上一任期末的那些事,深深刺激了他们。他们坚信,军队里有一股所谓的建制派,与他们的愿景不匹配。于是要清,要换,要重塑忠诚网络。问题是,军队的忠诚对象是国家法律与宪制,而不是任何一个人。把忠诚私有化,这一步一旦迈出去,回头就不容易。制度被磨损的成本,不会立刻显形,却会在你最需要可靠性的那一天同时找上门。

美军的根基,是专业主义与制度约束。专业主义帮你打仗,制度约束帮你不乱来。把晋升通道与忠诚绑定,把清单与名单握在个别人的手里,把会议当成服从展示的舞台,这三步叠加起来,就是系统性风险。不是明天就垮,而是一天比一天更像“私兵化”。外界对美国军力的判断,也会出现偏差。盟友动摇,对手误判。最坏的情况,从来不是你打不过,而是你在没必要的时候出手,在必须克制的时候冲动。

这次夸恩提科的集结,看上去是一场乌龙,传言预热半天,结尾却是“服从性测试”。有人松了口气,有人更担心。担心的不是这一次,而是下一次。担心的不是有没有把人当场拿下,而是“忠诚优先”的逻辑会不会一路贯穿。担心的不是场子有多大,而是军队的根基会不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掏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