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利率3%以下银行消费贷或被叫停
10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潘晓俊(金融从业者)
根据财联社3月30日电,从部分股份行、国有大行地方分行人士获悉:多家银行接到总行通知称,4月起信用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或上调至不低于3%。有股份行华东某分行个贷部人员向已获得3%利率以下贷款的客户提示,“未提款客户请于周一(3月31日)之前提款”。另有华南地区国有大行个贷工作人员发布内部通知称“及时通知各自客户测额或者提款工作”。
当前消费贷利率跌破3%的"地板价",正在引发一场危险的资金暗流。当消费贷与房贷之间出现0.4%以上的利差,相当于每100万贷款每年节省4000元利息,这足以让不少房贷客户铤而走险。更值得警惕的是,多数城市的刚需购房首付正好卡在50万区间,与消费贷最高限额高度重合,这种"巧合"让资金腾挪变得易如反掌。但监管层此次的窗口指导堪称及时雨,表面看是堵住了套利通道,实则保护了金融系统的安全阀。
2024年普惠贷暴雷的教训就在眼前,当时大量房抵贷披着普惠外衣流入楼市,当房价下跌时,这些贷款立即变成烫手山芋。现在消费贷的本意是刺激真实消费,若再次沦为房贷替代品,不仅违背政策初衷,更可能埋下系统性风险。
银行间的利率内卷看似让利百姓,实则在制造危险的堰塞湖,监管层这次出手既保住了消费贷的"纯洁性",也守住了金融安全的底线。
3%的利率潘多拉魔盒
当消费贷利率跌破3%这道心理防线,整个资金市场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表面看这是银行让利惠民的好事,实则暗藏玄机。普通家庭30年期的房贷利率还在3.3%以上,这中间的利差足够让精明的贷款人打起算盘。试想,如果能把50万房贷转成消费贷,每年省下的利息足够全家出国旅游,这种诱惑谁能抵挡?但问题在于,消费贷最长不过5年期限,这意味着借款人实际上在玩"借短还长"的危险游戏。更棘手的是,消费贷的流向监管向来是行业难题,尽管银行会要求提供消费凭证,但现实中购物小票可以PS、消费合同可以编造,这些技术门槛在省下的真金白银面前根本不值一提。若放任利率内卷,不出半年,各家银行的贷后管理部门就要被海量的虚假消费凭证淹没。
前车之鉴犹在眼前
疫情时期的普惠贷款乱象就是前车之鉴。当时为帮扶小微企业,银行推出年化3.6%的优惠房抵贷,结果大量贷款摇身一变成了购房首付。某股份制银行2023年财报显示,其普惠贷款不良率从1.2%飙升至4.7%,其中60%坏账来自"名为经营实为购房"的客户。这些借款人算盘打得精:用低息经营贷置换高息房贷,赌的是房价永远上涨。可当2024年楼市转冷,他们才发现自己押错了宝——房子市值缩水20%,经营贷却要每月雷打不动还本付息,最终只能摆烂违约。现在消费贷利率比当年的普惠贷还要低,若再重蹈覆辙,后果将更严重。毕竟消费贷既不需要抵押物,又缺乏真实消费场景支撑,一旦形成规模性套利,等于是让银行系统背上了无数个隐形炸弹。
监管层此时出手抬高利率底线,看似冷酷无情,实则是用短期阵痛换取长远安宁,既守护了政策初心,也避免了重演普惠贷的悲剧。(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