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价格战陷入白热化时,不少世界科技巨头却早已将战略方向转至另一个潜力无限的赛道——人形机器人。马斯克对此早有预测,他认为未来世界上,每个自然人都将至少拥有两个人形机器人,其数量保守将高达100亿个以上

这无疑是一个比汽车行业更加庞大的市场,人工智能的带来会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为人类工作学习带来更多便利。但同时它也存在一定负面影响,当数亿个机器人进入工业、服务业领域,许多人工岗位必然会遭受影响,甚至被直接替代。

马斯克今年将生产一万台人形机器人

麦肯锡研究所给出了一组数据:在自动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2030年全球预计将有8亿人口的工作岗位被机器人取代。若真是如此,未来百姓的生活工作该如何保障?我们的下一代还能找到工作吗?

人形机器人前景

人形机器人历史已经数十年,目前在由技术验证期向初步商业化过渡,各项技术的先后突破也在不断带动产品行动能力的提高。眼下的人形机器人,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朝着商业化前景去探索。

马斯克今年将生产一万台人形机器人

2024年底,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的社媒更新了一段视频,画面中的Optimus机器人摆动着双臂,在夕阳的余晖下正在轻松攀爬着一个陡峭的山坡。它不仅能在下坡时稳中带快的完成动作,还能在发生侧滑时迅速调整重心,安然顺利的完成整组任务。特斯拉为视频配文称:每天散步能有助于清空情绪。

马斯克还特别强调道,Optimus机器人的一系列操作都没有依赖任何视觉设备,可以说是在蒙眼状态下进行的。视频一经发出就引发了广泛关注,有人评论道:这个机器人,有些过于‘人里人气’。

马斯克今年将生产一万台人形机器人

特斯拉的Optimus、波士顿动力的Atlas、优必选Walker等等,都是国际科技巨头看好人形机器人前景的直接表现。在国内,中企也开始大举进军机器人领域。去年底华为宣布正式进军人形机器人,比亚迪发布了专业人士招聘信息。根据市场预测,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高达27.6亿,到2029年将扩大至750亿元,占到全球市场的32.7%。

就目前来看,全球诸多企业都在积极推进人形机器人产品的升级量产,并且已经具备了商业化条件。未来人形机器人的落地场景除了家用外,还将用于各类产业制造上。

马斯克今年将生产一万台人形机器人

工业制造领域,人形机器人能替代人工承担一些高重复性、高危险性的工作,比如汽车生产线中的搬运焊接。应急救援上,在面对一些危险场景时,人形机器人能直接进入火灾现场、地震废墟等危险区域,减少救援工作者的伤亡。此外一些人形机器人还直接配备了热成像传感器以及生命探测仪,能对被困人员进行快速定位并实施搜救。

马斯克今年将生产一万台人形机器人

目前国际IT公司IBM已经结合AI、遥感以及边缘计算的力量,与美国国家电网、波士顿公司展开合作,成功打造出新一代安防巡检机器人。这款机器人能直接读取模拟仪表,并解释热图像从中发现问题。亚马逊也开始广泛使用Sparrow、Cardinal、Proteus等仓库机器人,打造自动化仓库操作和物理体系。

为了更好的提升机器人的工作效率,亚马逊还引入了红杉和Digit两种全新的先进机器人系统。根据统计,亚马逊目前已经部署了75万个机器人,与工人们协同工作,这些机器人的投用无疑会大大提升整体效率。

马斯克今年将生产一万台人形机器人

外国的机器人行业多点开花,国内自然也不甘落后。2024年可是我国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中国的机器人能写毛笔字、打咏春拳,还能入仓库搬重物,可谓能文能武、样样精通。

北京星动纪元科技的小星为例,小星完全采用AI数据驱动,并搭载了全球首个去噪世界模型。这款模型的作用是能让机器人在仿真训练时,有效提取到外界环境的关键信息,减少真实世界对机器人任务执行期间的干扰。目前这款机器人能在负重100千克的情况下,依然能做到正常行走。

马斯克今年将生产一万台人形机器人

从好的方面总结,人形机器人的出现能提升生产效率、提升安全性、灵活性,还能降低生产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依赖,进而减少成本支出。目前中国政府对于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前景也极为看好,工信部还印发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要求到2027年国内的人形机器人综合实力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机器人行业的长远规划作出了具体目标。

说完了好处,接下来再来聊一聊人形机器人发展,为社会带来的一些困扰和忧虑。

马斯克今年将生产一万台人形机器人

工人群体的担忧

早在2017年底,麦肯锡研究院就发布了一份有关人工智能的宏观报告。报告中提到,随着科技的进步,在2030年保守估计全球4亿人的工作会因为人工智能发生变动,激进估计则会影响到全球8亿人口。

这是一份7年前的预测,如今受到地缘政治、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预测结果是否依然准确适用,这里要打上一个未知号。但可以确定的是,当AI人工技术走出实验室,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必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马斯克今年将生产一万台人形机器人

当机器人介入到人类的日常生活后,我们可根据职位种类以及行业部门的不同进行划分,其中最容易遭受到自动化影响的就是在固定环境中进行物理活动的工作类型,比如机械操作、快餐准备以及数据收集等岗位。而影响较小的则包括管理、社会互动等等,因为机器在这方面的表现无法超越人类。

那么自动化趋势究竟是否代表着失业呢?麦肯锡鉴定指出,被机器人取代绝不意味着大规模失业,因为全新的就业岗位也即将被大量创造出来,我们包括我们的下一代应该将重点放在提升工作技能,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就业岗位大变迁。

马斯克今年将生产一万台人形机器人

按照研究所预测,如果自动化发展趋势极为激进,未来全球至少有3.75亿人需要主动转变职业,并努力去学习新技能。如果发展相对缓和,那么全球大约有7500万人需要完成职业转变。

深度剖析的话,刺激就业岗位喷涌式增加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

1.收入消费的增加,2015~2030年间,全球消费保守将增长23万亿美元,且新兴经济体消费阶层要占绝大多数。其中仅消费行业的收入,至少就要创造出2.5亿个新增岗位。

2.技术应用发展,2015~2030年全球科技支出涨幅预计超过50%,这意味着技术开发的相关工作需求也会出现大范围增加。按照麦肯锡研究所预测,2030年之前,科技发展趋势将最多为全球创造5000个就业岗位。

马斯克今年将生产一万台人形机器人

如果将视角聚焦在中国,到2030年我国大约要有1亿人口需要进行转变,这个规模约占当时就业人口的13%。如果将这个数字,与过去25年中我国农业向非农业劳动岗位的变迁规模作比对的话,其实数量并不算多。麦肯锡还针对我国自动化作出了进一步预测,认为2030年我国31%的工作时长都会被自动化,但如果自动化发展较为平缓,预计这一比例将降低至16%。

马斯克今年将生产一万台人形机器人

总而言之,人形机器人等智能技术的涌入,必将对我们的现有生活造成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新技术意味着新市场,新市场也就代表着众多新兴职业岗位,人们的未来生活是完全无需担忧的,大家所需要做的只有提升自身,去接纳新技术的出现。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人形机器人:下一个智能终端,还是另一种人类?

央视网:新质生产力在中国|我国人形机器人进化到什么程度了?

前瞻网:前瞻2025 | 中国人形机器人展望:先工业,后消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