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王朗原本是三国时期的名人,但我们现在对他的了解,大多来自《三国志》中的经典片段——“武乡侯骂王朗” . 毕竟,经过艺术处理的人物与历史上的人物不同,但放在王朗身上却不是“不同”那么简单。 首先,王朗绝不是一个“厚颜无耻”的人,而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经学名士。 其次,王朗不是被孔明骂死,而是病死。 死后,因功德,得以享曹操庙庭。

一,半生肝胆 王朗,字景兴,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北)人,从小便通晓经籍,属于少年有成。灵帝时因通经被举为郎中,初任菑丘县长。但没过多久,因为老师杨赐去世,王朗便去官服丧。后来应陶谦察举茂才,为治中从事。汉献帝时,又任会稽太守,他在任期间使会稽郡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并获得了当地百姓的爱戴。 建安元年,孙策渡江准备攻打会稽郡。 战前,功曹虞凡劝说王朗逃走,王朗却说:“朗自以身为汉吏,宜保城邑。” 但经过一番拼死抵抗后,王朗镇守的会稽郡却毫无悬念地遭到了孙策的进攻。 会稽失守后,王朗投降。 不管当时王朗投降的原因是什么,会稽的沦陷无疑成为王朗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二,转投曹氏 自从会稽失守后,保护自己就成了王朗的立场。 但当时的王朗不是没有诚信的人,他依然不肯听从孙策的号召。 随后政局发生重大变化,汉室逐渐失势,曹氏父子掌权。 王朗的政治立场发生了变化。 他开始积极参与汉、魏、禅的权谋之争,曾写信劝曹操称他为魏公。 之后,他没有与杨彪、孔融、荀彧等人一起反抗曹魏政权,而是与华歆等人合作,说服曹操接受魏王的封号,建立魏国。 带着对曹父子的尊重和器重,王朗对曹魏的政权更加忠诚,开始全心全意地协助曹魏三公。 在任期间,立下了许多功绩,多次写信给皇上,劝说皇上勤于政事、减轻刑狱。 三,名士大儒 王朗支持曹氏政权,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也可能只是政权意识形态的改变,但毕竟他曾经抛弃了他效忠的汉室政权。 不过,无论是在学术造诣上,还是在政治上,王朗都有自己独特的成就,所以后人对他的褒奖程度更高。

抛开政治立场问题不谈,王朗的确是个博学多才的名人。 王朗博学多才,自幼熟读经籍。 他所著的《周易传》被官方用作曹魏时期研究“易”的人必须考核的内容。 后人亦称其注中的思想为“王学”。 王沈评价王朗:“朗高才博雅,而性严整慷慨,多威仪,恭俭节约。”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称王朗:“文博富赡,诚皆一时之俊伟也。魏氏初祚,肇登三司,盛矣夫!” 喜欢本文章请烦请点点赞,关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