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A股迎来龙年首个交易日,在节前沪指三连涨的背景下,A股的龙年首秀备受期待。值得一提的是,在春节长假期间,外围市场普遍大涨,港股自2月14日开盘后也已实现三连阳,市场做多氛围浓厚。经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在2014—2023年这十年间,A股春节后“开门红”有六年,占比六成。业内专家表示,预计后市A股和港股能够延续上涨趋势,进一步展开上攻,节后修复性行情有望继续。

外围市场表现亮眼

2月12日—16日这周,外围市场表现较好,这也让A股龙年首个交易日表现引发投资者期待。

具体来看,春节期间,全球主要股指多数出现上涨,诸如,日经225指数近一周区间累计涨幅达4.41%,最新达到38487.24点。港股市场表现最为亮眼,自2月14日开盘后,已实现三连阳,其中恒生指数在2月14日—16日这3个交易日,区间累计涨幅达3.77%,最新报16339.96点,重上16000点。

另外,恒生科技指数也出现大涨,2月15日、16日涨幅分别为0.79%、3.71%,截至2月16日收盘,报3342.73点。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恒生指数龙年开盘连续三日上涨,主要的原因就是受到众多利好政策的推动,以及节前A股市场连涨,带动了整个市场人气的回升。“节前市场就迎来了一系列的政策利好,大盘否极泰来,A股和港股触底反弹,联袂上涨。监管层在春节期间处罚了几件违法违规行为,彰显出监管层建设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营造‘三公’市场环境,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决心。”杨德龙如是说。

杨德龙进而指出,监管层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将有效提高A股市场的可投资性,同时也能够大幅提振国内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信心。

近十年间六年“开门红”

从历史数据来看,近十年间,A股有六年出现节后“开门红”。

经北京商报记者梳理,2014—2023年这近十年间,A股在2014年、2018年、2019年、2021年、2022年、2023年这六年春节后出现“开门红”,并且已在2021—2023年连续三年“开门红”。

数据显示,2021—2023年节后首个交易日,上证综指分别收涨0.55%、2.03%、0.14%。

另外,从A股历史来看,共经历了两个龙年,分别是2000年2月5日—2001年1月23日、2012年1月23日—2013年2月9日,经统计,在上述两个龙年交易日,上证综指也均出现大涨,其中2000年2月5日—2001年1月23日大盘涨幅超三成。

另外,节前A股回购、增持不断,2月18日晚间,回购潮继续,其中西力科技、多伦科技、永信至诚、宣泰医药、南矿集团等多股均披露了拟回购股份公告。

以南矿集团为例,公司披露公告称,拟使用自有资金或金融机构借款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用于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本次回购总金额不低于3000万元,不超过6000万元,回购价格不超过16元/股。

川润股份、保龄宝等股东则拟增持股份,其中川润股份2月18日晚间公告称,2024年2月8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罗丽华及部分董监高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增持公司股份101.15万股,占当前总股本比例0.231%,罗丽华拟继续增持股份金额不低于900万元且不高于1500万元(含2月8日已增持数量和金额)。

某不愿具名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长期资金入市的渠道已经打通,随着汇金公司、社保基金、养老金、保险资金带头入市,央企、国企、民企相继发力增持和回购,A股市场有望继续反弹调整。

修复性行情有望继续

在兔年最后三个交易日,A股出现强势反攻,沪指三连阳。杨德龙指出,节后A股市场有望延续节前上涨趋势,和港股形成联动,开启春季攻势。

节前,A股出现宽幅震荡走势,先是在1月29日—2月5日出现一波大跌,沪指接连跌破2800点、2700点,之后监管层密集发声,A股在2月6日—8日这3个交易日出现大反攻,节前成功站上2800点。

截至最新收盘日,上证综指报2865.9点,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报8820.6点、1726.86点。杨德龙表示,节前A股市场的连续上涨带来了很强的赚钱效应,而港股的估值比A股更低,很多AH股差价比较大,因此A股的连续上涨带动很多资金到港股去布局一些优质股票。如今恒生指数在A股还未开盘就出现三连涨,这也为A股市场下周开盘带来机会。“A股和港股今年的表现都值得期待,随着经济复苏的预期增强,以及稳经济增长的政策加码,龙年A股和港股有望展开结构性牛市行情,市场的赚钱效应也有望比兔年要好很多。建议投资者保持信心和耐心,被错杀的优质龙头股将会迎来估值修复机会。”杨德龙如是说。

方正证券首席市场分析师赵伟表示,A股继续保持反转有三个主要条件,一是热点能够持续,即继续由“双创”引领,行情以科技成长、新能源、生物医药及券商为主线,市场风格以中小市值股为主;二是无论大盘涨跌,量能能够得到持续有效释放;三是稳定A股走势的政策能够持续释放,不能“头重脚轻”,政策的持续性及有效性是市场信心的保证。

北京商报记者 马换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