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洁清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已经成为企业无法回避的重要议题。作为世界领先的家电制造企业,海尔集团直面ESG这道“必答题”,以全面、深入、创新的方式给出了自己的解法。通过积极承担环境责任、社会责任和企业治理责任,海尔不仅为自身创造了长期价值,也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未来,海尔将继续深化ESG实践,引领行业变革,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在由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和ESG(山东)研究联合体打造的《ESG先锋对话》栏目中,记者采访了海尔集团首席审计风控官、海尔集团ESG执行委员会总经理李少华,为大家分享海尔在践行ESG方面的智慧和经验。

ESG不是负担 “人单合一”激发活力

激发员工对ESG的认同感,提升员工的参与度是企业发展ESG的一个重要环节。2004年,联合国发布《Who Cares Wins》报告,正式提出ESG的概念,所以ESG是舶来品,很多员工对ESG如何融入日常工作并没有清晰的概念。

“其实ESG并不会带来很多额外的工作,因为很多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都是ESG的范畴。”李少华说:“海尔一直注重员工的学习发展,在集团管理层的支持下,通过对ESG理念持续宣贯引导,公司开始意识到这项工作本就是ESG中的重要一环,从而更加体系化地规划及开展这项工作,比如搭建全方位员工学习平台、组织开展多项培训计划,达成了日常工作与ESG实践的融合。”

相较于ESG是舶来品,“人单合一”模式则是海尔集团创始人、海尔集团董事局名誉主席张瑞敏提出并命名的。海尔始终坚持“人的价值最大化”,为员工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员工与公司共成长。正是基于这样的公司治理理念和人单合一模式,海尔获得了更好的市场成绩,也于2022年和2023年蝉联“福布斯中国年度最佳雇主”奖项,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ESG实践和品牌互相成就

海尔是一家全球化的企业,也包含海外的上市主体,在全球拥有12万+员工,研发中心遍布世界各地,面对全球化的跨国运营和文化差异,是机遇也是挑战。

李少华表示,在公司治理方面,正是因为全球化背景,很多海外投资者十分看重ESG,才使海尔较早接触了ESG这个概念,并融入公司治理体系的建设中,形成了权责分明、相互协调和相互制衡的治理机制,保障了企业管治高效合规。

在环境方面,品牌要实现在国际市场扩张,最重要的还是要打造顺应市场趋势和政策导向的产品。例如海尔的冰箱产品线自主研发的变频技术,通过硬件提升和软件算法的创新,可实现制冷速度快4倍,相比传统冰箱可节能 15%。随着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样的绿色产品,就非常符合现阶段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在社会责任方面,海尔始终积极投身公益慈善,致力于回馈当地市场,打造了负责任的企业形象。以巴基斯坦为例,海尔积极参与抗洪救灾行动,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支持,向巴基斯坦人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展现海尔作为一家全球化企业的温暖与担当。

在员工方面,海尔一直致力于推动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坚持“人的价值最大化”的核心理念,建立平等、尊重、包容和多元的工作环境,为员工提供了一个能够展现个人价值、实现职业梦想的广阔舞台。这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正是海尔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启动ESG管理,企业应该这样做

对于企业尤其是对想开拓国际市场的企业来说,ESG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海尔作为ESG评级国内行业最高的企业,的确有很多可以分享的经验。

“首先是对ESG概念认知要明确。企业需要先充分摸底自身ESG实践情况,有些ESG相关的工作已经在做了,但由于缺乏对ESG概念的了解,难以将其与ESG相联系,造成管理层对企业ESG发展情况的误判。”李少华说道,“这就需要企业应注重向员工普及ESG基础概念,提升员工的参与度,这对于ESG实践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员工是企业最直接的执行者。”

对于ESG实践也可能为企业带来财务、内控治理等方面的压力,李少华建议,企业在制定ESG战略时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和外部监管的硬性要求,采取渐进式的实施方式,降低变革的阻力,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在ESG实施过程中企业需要面对来自包括监管、媒体、公众等外部的审查和关注,社会对企业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一旦企业未能达标,可能面临声誉受损、市场份额下降等问题。因此,ESG经营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考量,更需要在管理上保持高度警觉。

在社会责任方面,企业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这不仅是对ESG的一种实际践行,也能够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消费者的认可,从而可以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为企业带来现实的经济利益。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需要时刻关注ESG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趋势,确保企业的战略与时俱进。ESG标准是不断演进的,与时俱进地调整战略可以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确保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