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战场上,俄空天军的实战表现只能用不尽人意来形容,在已经夺取制空优势的情况下,俄军在空袭乌军阵地的同时也付出了较大的损失。
根据海外军事网站“Oryx”的统计,截止2024年初,俄军已经损失了超过25架苏-34“鸭嘴兽”战术轰炸机。
不过,俄军的惨重损失反倒是给中国提了个醒。
苏-34是俄罗斯空天军在21世纪服役的主力战术轰炸机,具备强大的对地/对海打击能力。
按照俄方的公开资料,苏-34战术轰炸机的最大航程可达4500公里,正常载弹量为8吨,极限载弹量可达12吨,能够携带各型滑翔制导炸弹、空对地巡航导弹、反舰导弹以及其他特殊弹药。
尤为令人注意的是,苏-34应该是目前世界上防护能力最优秀的战术轰炸机。
由于俄军对苏-34的定位是低空突防轰炸机,为了保证苏-34能够在敌方严苛的防空火力下生存,苏霍伊为该机型的各个关键部位增加了17毫米厚的钛合金装甲。
其装甲总重量将近1500公斤,约占机身空重的7%。
按理来说,像苏-34这种单价高达5000万美元的高端战术轰炸机,用来对付乌克兰应该是绰绰有余,但在实战中,苏-34却出现了大量折损的情况。
甚至在2024年2月29日这天,俄军在24小时内被接连击落3架苏-34,相当于在一天里损失了价值1.5亿美元的军事资产。
不得不说,从整体来看,苏-34的战损率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
自从苏-34服役以来,俄罗斯一共只生产了120余架苏-34,但如今超过25架的损失数字意味着它的战损率高达20%。
作为对比,美军生存能力更差的A-10攻击机在海湾战争中的损失数量仅有4架,二者的实战表现犹如天壤之别。
对于苏-34战术轰炸机被乌军频繁击落的原因,外界舆论也进行了分析讨论。
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并非苏-34战斗轰炸机的性能存在缺陷,而是由于俄罗斯缺乏足够的先进芯片。
这导致后方军工厂的精确制导武器产量不足,这导致苏-34的飞行员不得不冒着巨大风险,挂着传统航弹执行低空轰炸任务。
这个说法应该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其实自从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发生后,西方就已经开始对俄罗斯逐步收紧制裁封锁,减少俄罗斯进口芯片与电子元器件的渠道。
而在2022年俄乌战争彻底爆发后,俄罗斯与西方的一切商业贸易更是被完全切断,这意味着俄罗斯很难获得制造精确制导武器所需要的电子元器件。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像苏-34这样先进的战术轰炸机,也不得不挂着“二战铁炸弹”执行危险的低空轰炸任务。
然而,对面的乌军由于得到了北约的情报支持,常常能够提前获知俄军苏-34的行动线路,于是乌军只要在苏-34进入低空突防的路段提前设下埋伏,就有很大概率凭借密集的防空火力将其击落。
苏-34战术轰炸机披挂的钛合金装甲的确非常坚固,但在大量的防空导弹面前,这点装甲只能起到聊胜于无的效果,最多只能起到保护驾驶舱的作用,让俄军飞行员有机会通过弹射跳伞逃生。
总之,苏-34或许的确是一架出色的战术轰炸机,但在俄空天军落后且不完善的作战体系下,它的价值很难被完全发挥出来。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俄军苏-34战术轰炸机的大量折损给中国敲响了警钟。
在中国空军的作战序列里,与苏-34定位类似的是歼轰-7A“飞豹”战术轰炸机,二者都具备优秀的低空突防轰炸能力,以及超远的航程/作战半径。
但不得不承认,如果单论生存能力,歼轰-7A可能还不如披挂1500公斤钛合金装甲的苏-34。
既然连苏-34都很难抗住现代防空火力的打击,歼轰-7A如果同样挂载“二战铁炸弹”执行低空轰炸,或许它的损失会比苏-34更加惨重。
因此,我们有必要转变思路,在新时代为歼轰-7A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战价值。例如,把歼轰-7A改装为“无人机母机”。
无人机的价值早已在俄乌战场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蜂群化作战的无人机群,更是战场上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不过,鉴于无人机的航程普遍较差,因此它们需要一个合适的载体才能更好地投入战场,而载弹量高达9吨的歼轰-7A正好弥补这个缺点,它可以携带大量无人机执行复杂任务。
至于技术方面的问题,其实对于中航工业并不难解决。
歼轰-7A的最大起飞重量可达28.5吨,机身有充足的内部空间可以安装智能飞控系统、蜂群无人机指挥系统等作战模块。
此前在珠海航展中,中国曾展示过蜂群无人机的“发射平台”,它能够安装在战机、装甲车以及舰艇上,具有优秀的拓展能力,用在歼轰-7A上倒是正好。
【1】中俄战斗轰炸机PK 少将:歼轰7载弹量或超苏30 中国军网
【2】一天之内3架苏34被击落,乌军防空导弹给俄军造成重大损失 环球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