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甲骨文,我们对它的印象往往是晦涩难懂,而且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并无太多关联。 但事实上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汉字大多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它与我们的文化可谓是息息相关。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破解了很多甲骨文字,但还有一些汉字迄今为止仍无法破解,甲骨文的研究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甲骨文的前世今生 在目前我国出土的许多古文字当中,人们普遍认为甲骨文上篆刻的文字是比较成熟而系统的文字,是中国文字的源头,也是后期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
对于甲骨文的破解能最大限度地帮助人们了解远古时期的历史,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甲骨文也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史料。 商朝时期的甲骨文字并不用于日常的书写,而经常以占卜的形式来预测未来祸福并希望获得神灵给予的明确指示。 这种记录在龟甲或牛肩胛骨上的文字既被看成是神灵的一种回应,同样也是甲骨文的雏形。
但我们要知道,用甲骨来进行占卜和刻录并非常人所能操作,往往是由一国的巫师进行解读,一般人没有资格或能力去辨识甲骨上刻录的文字。 所以这种文字最初也只是保留在王室当中,在民间社会中并不普及。在商朝时期,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是用毛笔在竹简上书写文字,用作日常的交流。
相对于甲骨来说,竹简上写字可以随意增加文章的长度,如果发现写错也可以直接用削刀划去后重新书写。 像甲骨文中的删字是册与刀的结合,这也告诉我们最初在纸张普及之前,人们在书写时采用削刀进行涂改。
甲骨文的发现与流传 因为甲骨文字的辨识度和普及度较低,随着商王朝覆灭之后,甲骨文也遭受了灭顶之灾,大部分文字和相关的文献在战火当中都被损毁,这也为后来人们去学习和研究甲骨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那么甲骨文何时何地被人发现的?又是怎样流传到现在呢? 相传在清光绪25年,朝廷官员王懿荣在自家的中药当中发现了一味龙骨药材,在这块骨头上刻满了符号和文字。
因为平时王懿荣就喜欢收集这些文物,同时他也是研究金石学的专家。 看到这些文字后,他当即推断这可能是先古时期的一种文字符号。 于是他找到了这块龙骨的来源,以高价进行收购,王懿荣前前后后收集了大约有一千多块带有文字的甲骨。 王懿荣回家后对这些文字进行一一的排列和辨析,最终确定这些甲骨上的文字是用刀刻的方式记录在上面的,而甲骨上的裂纹则是由高温灼烧所导致的。
王懿荣去世后,其收藏的甲骨流散到各地,他的儿子为了偿还原先的债务,便将他生前所收集的所有甲骨全部卖出。 后来这些甲骨被一个叫刘鄂的人收集,刘鹗在这些甲骨文字基础上又从各处收集了大约有五千多片甲骨。 后来他将这些甲骨文拓印成书流传于世,后世学者也大多是根据刘鹗的这部甲骨文拓本进行研究和学习。
甲骨文的破译之谜 我们知道甲骨文是帝王占卜时所流传下来的文字,想对甲骨文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就不得不去理解甲骨文的措辞方式。 考虑到甲骨文是以占卜为目的而篆刻的文字,因此后人也将甲骨文上的文字大体分为四个意义单元。
它们分别是前辞、贞辞、占辞与验辞。 所谓前辞主要指占卜的日期以及问辞之人;贞辞则主要记录了占卜的具体内容;占辞则是甲骨在被灼烧之后对纹路进行判定而得到的信息。最后的验辞部分,指的是检验结果与先前的预测是否准确。 这其中贞辞的价值最高,他是占卜文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主要破解的对象之一。
为了能尽最大的可能还原文字背后的秘密,中国文字博物馆曾经发布的发布了一则公告,称凡能破解甲骨文字的,单字奖励10万元。 对存在争议的文字能做出新的解释,在经过鉴定后奖励5万元。 如此高额的悬赏却始终无人问津,这主要由于甲骨文的破译工作十分艰苦,单凭个人的努力很难有新的突破。 破译甲骨文有很多种途径,传统的方式大多从汉字本身的结构出发去探讨文字的进而推断其含义。
例如人们常常将和甲骨文时代相近的青铜铭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发现两者之间的规律从而破解甲骨文。但这种破译方式也有很多的局限性。 后来语言学家唐生周先生与杨庭硕先生开创了历史人类学的破译方式。 现如今在新旧方式的综合使用下,人们对甲骨文的破译工作又前进了一步。
自从中国文字博物馆颁布这项奖励声明三年来仅有一人靠一个“蠢”字,拿走了10万元奖金。 而这个破解“蠢”字的人就是复旦大学的古文字研究专家蒋玉斌。 蒋玉斌认为甲骨文中所说到的屯字其实就是现代汉语当中的蠢字,按照常规理解的,“屯”与“蠢”这两个字并无任何的联系。
在古书《周易》当中,屯被解释为新生的事物,有出生和开始的意义。而蠢字作为一种象形字,则是由一个春字和两个虫字构成,人们认为这也代表着冬眠的蜇虫在春天到来之际破土而出以获得新生的愿望。而我们现在所认为的蠢字所代表的愚昧的含义,实则是后人添加上去的。
蠢字在古汉语当中并非是愚钝之意,相反却包含了新生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将甲骨文当中的屯字用蠢字代替后,无论是行文逻辑还是语言逻辑上都能说得通。
如今随着出土资料的不断增多和电脑信息技术的发展,甲骨文字的整体研究水平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未来,甲骨文背后所隐藏的秘密也将逐一被人们所发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