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信托新“三分类”正式发布,为信托公司展业划定了统一标准。如今,新规落地将满一周年,信托行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各家信托公司转型情况如何?3月19日,多家信托公司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新规发布后,公司层面不断完善治理结构,提升科学决策效率,发展标品投资类和服务类信托,有序压降传统融资类业务,业务结构持续优化,业务风险持续降低。
架构调整、融资压降
为厘清各类信托业务边界和服务内涵,引导信托公司以规范方式发挥信托制度优势,2023年3月20日,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即信托新“三分类”)在强调信托公司回归受托人定位的基础上,对信托业务进行重新分类并提出了相关监管要求,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并在每一大类业务下细分信托业务子项。
信托新“三分类”重新规划了信托业务发展的功能定位,也打破了传统的业务支撑架构。如今,新“三分类”落地将满一周年,对信托公司展业产生了哪些影响?北京商报记者对多家信托公司人士进行了采访。
陆家嘴信托表示,该公司对组织架构进行相应调整和优化,由之前的全能型小团队模式向专业化集团军模式转型。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陆家嘴信托采用事业部形式加强内部协作和沟通,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同时,加强投研能力建设,有针对性地培养并引入宏观、策略、行业等研究类人才,合规、风控、运营、科技等中后台人员。
除了调整组织架构之外,较为传统的融资类信托业务逐步式微,资产服务信托规模持续增长。平安信托介绍,2023年,该公司发展标品投资类和服务类信托,有序压降传统融资类业务,业务结构持续优化,业务风险持续降低,实现资产管理规模同比增长20.02%,其中投资类规模同比增长31.95%,融资类规模同比压降23.58%。
上海信托利用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产、通过普惠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累计发行规模突破10000亿元,累计发放小微贷款1736亿元,其中服务小微企业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累计成立规模440亿元。
五矿信托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23年末,五矿信托资产服务信托业务规模占比近五成,资产管理信托业务规模占比逾50%,共设立77单慈善信托,总规模1.6亿元。
在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看来,随着信托新“三分类”的推进,信托公司发展方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发展思路也有较大调整,信托公司角色面临转换,“买方”角色强化,“资产管理业务”会是未来较长时间信托公司的主要盈利来源,而诸多业务面临金融科技的介入和转换,以适应金融行业高度科技渗透的新时期发展需求,这也就成为了近年来信托公司高管任命和业务团队资源倾斜的重要考量。本质是提升信托发展质效、加强信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速信托公司回归本源。
资产服务信托成“香饽饽”
信托新“三分类”最为突出的就是在资产服务信托项下新提出“新型资产服务信托”的概念。资产服务信托,按照服务具体内容和特点分为财富管理服务信托、行政管理服务信托、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风险处置服务信托、经监管部门认可的新型资产服务信托等5小类,共19个业务品种。
在采访过程中,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资产服务信托成为各家信托公司发力的重点。“在信托业务新‘三分类’中,资产服务信托最能够充分发挥信托财产独立、风险隔离的制度优势,也是信托行业未来与其他金融机构差异化发展的独具信托特色的业务领域。”上海信托相关负责人指出,上海信托已打造了家族信托、家庭服务信托、保险金信托、企业/个人财富管理信托为序列,以高净值客户、中产阶级和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分类分层的信托账户体系。
陆家嘴信托也持续加大对资产服务信托和资产管理信托的资源投入,减少对传统融资类信托的业务依赖,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该公司证券投资类信托占比33.27%,较年初上升8个百分点,在权益类标品信托方面,在2023年资本市场大幅回撤的情境下,多只产品仍取得了正收益。
平安信托相关负责人亦强调,看好资产服务信托的新机遇。“资产服务信托在新‘三分类’中被摆在了首位,是本次业务分类的重点,共涉及19个业务品种,占比达76%,体现出监管鼓励信托公司发挥信托制度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信托的思路,也契合我公司重点打造的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家庭信托等重点战略业务方向。”上述相关负责人说道。
从已公布年报的上市信托公司业务发展路径来看,对资产服务信托等创新业务投入也较大。陕西省国际信托在2023年年报中提到,“信托业务转型成效显著,全力拓展资产服务信托。聚焦国企应收账款等开展财产权服务信托超2000亿元,运用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产36.35亿元”。
拓宽资产服务信托之外,廖鹤凯建议,在实体经济投融资需求减弱、房地产信托业务收缩等因素影响下,信托公司可以更多地关注这一阶段的新机会,如新基建、不良资产处置、企业重整等领域;强化服务信托领域的拓展,发挥信托制度优势,满足与日俱增的客户资产托管、财富管理、家族信托、遗嘱信托等热门领域需求。在以债权市场为基础的情况下,积极探索股权投资市场和混合金融市场的信托模式,加速信托转型,增强信托主动管理能力以提升信托盈利水平。
机遇与挑战并存
信托新“三分类”发布后,信托公司转型方向更加清晰明确,经营业绩整体恢复向好,来自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信托公司实现经营收入651.23亿元,利润总额406.20亿元,人均利润154.87万元,利润指标同比均保持正增长。
不过,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年报中,陕西省国际信托就指出,随着“资管新规”全面实施和信托新“三分类”落地,资产管理信托与各类资管产品纳入统一监管标准,资产服务信托仍处于“跑马圈地”的竞争阶段,尚难以形成有效的利润支撑,信托公司需在系统建设、投研体系、运营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对行业盈利能力带来挑战。
在持续推动新规落地时,信托公司还需要配套制度和细则支持。百瑞信托战略发展部总经理陈进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研究完善信托公司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持续完善资本管理、信保基金筹集、信托产品登记等配套机制,修订非现场监管报表等”。
谈及在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方面存在的挑战,陆家嘴信托相关负责人坦言,预付式消费模式涉及预付卡的发行和监管、相关主体的权利和义务、预付资金的管理和运用等环节,建议从行政立法、行业指导、场景规范、信托监管等层面细化制度构建,推动此类业务在房屋买卖、物业管理、教育培训、商业预付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希望在一些行业准入上能够给予信托同等机会。” 平安信托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指出,比如养老服务领域,目前养老金融三大支柱,信托大都无缘获取参与资质,尤其是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融服务。建议能够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对优秀的信托公司给予社保基金、年金等受托人、投管人资格,允许发行养老信托产品参与第三支柱市场,带动信托机构产品、投研能力提升,与养老信托服务结合,更好地服务大众差异化养老服务需求。
正如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所言,推动信托新“三分类”落地,实际有很多创新业务并没有相关的行业规范及配套制度,多数信托公司对新业务还处在探索阶段,按照信托新“三分类”进行业务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后续的配套制度和细则或会陆续出台。目前行业转型面临的困难最集中的点在于新旧业务转换导致的业绩下滑,监管部门应考虑在信托新“三分类”的基础上,出台部分支持政策,助力行业快速高质量转型。
北京商报记者 宋亦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