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质疑中国的工业技术发展得不好,做不出精细的物件来。
       然而要知道,航天航空工程里面的每一个零部件,都是需要精细到毫米之内。
       如今我们的航天技术能有如此蓬勃的发展,可见我们的工业发展也在朝着精细和高端化迈进。
       而这一切背后都是一些默默无闻的专业技术工作者在时刻耕耘着。
       像是有“中国第一打磨匠”美誉的洪家光,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要知道他的一天工资可是相当于全款买下一辆家用型轿车的程度!可见他的专业能力和行业认可度。
       那他又是如何获得如此大的成功的呢?


       打磨人生
       作为领导了七项中国航空发动机科研项目,23岁小小年龄就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拥有众多国家专利的核心技术人员,洪家光的原生家庭其实是和大多普通人的家庭是一模一样的。
       他的家庭就是沈阳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村家庭,小的时候洪家光就在家里帮助家人做农活,可以说这个时候谁也想不到他会成为未来的“技术大牛”。
       和很多70、80年代的年轻人一样,洪家光其实没有太多的读书机会,初中毕业之后他就进到了一所中专技校。
       那个年代的技校都是包分配的,大部分选择这种类型的学校的主要目的就是混口饭吃,过着稳定可以看到头的生活。


       那个时候能上个中专已经是很厉害的,上了大学更是“人中龙凤”的存在,所以这样的选择几乎是大多数人默认的选择。
       然而每个故事之中总有几个不一样的另类,洪家光就是这所中专之中的另类,虽然只是个中专生,但是他却是一个非常热爱学习的人。
       除了上课的时候的正常文化课程和操作课程,洪家光还在自己每天上学下学的公交车上自学了许多的技术技巧的书籍。
       到他毕业的时候,他已经至少通读了一遍四大本技术书籍了,凭借自己的好学和爱钻研的习惯,在最后毕业的时候洪家光也是不负众望地成了第一名并且进入到了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的58车间。
       那个时候的他只是车间里面的一个新人,是个“毛头小子”。刚刚开始上班的时候他就只能跟着老师傅身后一点一点学习。


       一开始他进入到了狭窄封闭的车间之内,他也摸不到太有技术的内容,只能看着一个个小部件有条不紊地从生产线上流出。
       跟着好几位老师傅学习,他也总是学得零零碎碎的,没有个章程,一开始的他也觉得很泄气。
       因为他身边的人虽然不算不努力,但是大家都比较习惯平稳简单的生活,不喜欢钻研技术和提高能力,他太过努力反而显得很突兀。
       洪家光也不是没有想过和大家一样平淡地过日子,不过他的性子过不了这样浑浑噩噩的生活,而且这个时候他也遇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老师,有了新的奋斗的机会。


       这位老师就是他们这个厂子里面的劳模代表,全国劳模孟宪新。这位老师和洪家光是一样的性子,超级喜欢钻研技术,还特别能提升自己的工作质量。
       在他的研究之中,他将自己的加工车床工作转速提升到了1200转/分钟。而当时一般的工人只能够加工到600转/分钟。
       不只是速度够快,而且孟师傅做的零件质量也比其他员工要高得多。
       这样保质保量的高质量产出,自然让孟师傅成了厂子里面的王牌,也让他成了洪家光此时的榜样。
       只要有时间洪家光就会围在孟宪新的身边,和他探讨技术改进的理论以及具体实践的操作。
       同时洪家光很知道技术的提升并不能纸上谈兵,只有真正实际地去操作才能真正实现发展。


       为了提升速度,洪家光在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之后,根本不会休息,还会去找那些别人都不愿意做的脏活累活专门去做。
       这些工作被剩下来主要就是因为繁琐和复杂,这两个点在别人开来就是吃力不讨好,然而在于想要提升的洪家光看来就是最适合他练习的机会。
       就这么一点点不畏辛劳地做着工作,洪家光也慢慢成了劳模一般的存在,在他刚刚进入厂子内的第一年,他就完成了7000多个工时的工作,这个数字几乎是断层的第一,至少比其他人多出了3000多个工时。
       属于劳模洪家光的时间已经来临,而属于技术大牛洪家光的时代还正要开始……


       打磨技术
       这么不分黑白昼夜的工作,虽然能提升洪家光的工作能力,但是一开始也影响了洪家光的精神力与注意力。
       像是一次非常重要的生产任务的时候,洪家光就不小心的伤到了自己的左手。
       对于一个技术工来说双手就是他赚钱的工作,是最重要的东西。
       可是洪家光即便是被大型工件砸伤了左手,但是却还是一直坚持在了生产的第一线,不肯下去休息检查一下。
       要不是他疼得实在厉害被他的妻子强硬要求去医院,他还不知道这一次他的手因为那个大型工件直接造成了粉碎性骨折,再晚来一阵子他的手就很难恢复到最好的状态了。
       他在医院和妻子的要求之下,选择了暂时离开工作岗位,去治疗手上的伤。


       然而从来没有什么休息时间的洪家光面对现在的闲暇,反而是坐不住的样子。
       虽然医生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休息,但是他只休息了三天之后还是回到了岗位之上又做了两个月,才被厂内领导要求回家休息好再回来!
       因为这件事,洪家光像是一个疯魔了一般的工作态度也是彻底让全厂都知道了他这号人物。
       这个时候的他,站在了孟宪新老师傅的肩膀之上,有了更高的技术提升,甚至他能做出一些高精尖的别的工人都做不了的工作。
       也是因为他这样的能力,后来他才能被航天发动机事业的工作人员发现,让他开始将自己的技术能力和惊人的毅力发挥到了祖国航天事业之中。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实力和综合实力的很重要的一个指标。
       而洪家光的未来就是要成为打磨这颗珍珠,让它成了最璀璨的明珠的人。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作为厂内的技术骨干,在一次公司要求他们加工修正金刚石滚轮工具的时候,之前会做这个的老师傅临时休息了,这个时候只有洪家光顶上了这个位置,替公司排忧解难。
       修正金刚石滚轮工具听名字好像不是什么很难理解的东西,但是这个东西非常重要,他是要用在重点型号发动机核心叶片的核心要件,这个东西的生产要求必须精准,误差不能超过0.003毫米,否则整个叶片系统都会有报废瘫痪的风险。


       即便是这么艰难的工作,洪家光也不会皱一下眉头。因为他一直都有跟进学习,也有实践操作,可以说是游刃有余。
       别人都以为他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实际他才是真正的胜券在握。
       他没日没夜地开始研究相关的技术壁垒,终于最后只用了10天就攻克了这项技术难题,成了掌握这项技术的高级技工。
       并且在他的研究之中,不是只停留在前人的基础上,而是进一步地改善了原本技术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更加细致地减少了误差的可能性。
       他的改进,不仅减小了托盘与操作台的间隙,还改进了传动机构中齿轮间咬合的紧密程度,同时包括原来的刀台抗震性不好,他也都做了优化。


       为了改善刀台的问题,洪家光大刀阔斧地整个重做了一遍刀台,固定住原本有缝隙的小托盘。
       别看只是一些小小的改动,然而就是它们提升了整个机床的精度,实现了别人都实现不了的可能。
       在2009年他就申请了科技立项,想要自己加工出高精度的零件来,如今他抓住了这个机会,不仅实现了技术突破,还将他们全部都申请了专利。
       这些专利不止为公司带来了极大的收益,也为航天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一点点地他从厂子里面的“小跟班”一点一点做到了真正的劳模,又从劳模成了公司里数一数二的技术骨干。
       这一切都是靠他自己的毅力和坚持才换来的,现在的他再也不是那个普通人了,因为他成为全国都排得上名号的高级技术工。


       第一工匠
       洪家光的事迹引来了无数人的目光,他也凭借自己的7项国家级发明专利,成了真正的大牛。
       按照当时的说法来看,像是洪家光这样手里掌握关键技术的技术工,全国都不到20个人,可见洪家光实力是有多么的强。
       实力和名声一旦打响,就总会有人盯上他。许许多多的企业看上了他手里的技术,这个技术如果可以为他们所用,那简直就是把金银财宝都攥在手里了。
       不只是国内的企业,外企面对洪家光的崛起也是蠢蠢欲动,想要把他介绍到国外的企业“深造”。
       面对过多涌来的诱惑,洪家光并没有沉沦其中,反而是及时抽身,继续留在了中航工业作为自己的新工作地点。


       当然中航工业给他的报酬自然也不差,这个时候他只是一天的工资,就可以抵得上一辆家用小轿车了。
       这么高的薪酬,然而却没有人能质疑他。因为这些都是他应得的,是他依靠自己的技术创新和硬性实力而等价交换来的薪酬,并不存在任何的水分。
       当然除了自己的硬实力,爱国坚韧的品性也是洪家光非常重要的格局。
       在2005年的时候洪家光就已经作为当时沈阳集团代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他持续产出的此期间,国家对他的褒奖也是从来没有少过。
       当然这些都还是得益于洪家光自身的坚持与贡献。即便是成为技术先锋,可以不用自己亲力亲为工作的时刻,洪家光也就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个普通工人的身份,积极地展开着探究与实践。


       为了鼓励他的研发事业,2015年以洪家光名字命名的洪家光技能大师工作站正式成立。
       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之后,洪家光再也不是自己一个人搞研发了,而是带着团队一起钻研高精尖、高难度的技术难关,用自己的实力突破技术封锁和技术壁垒。
       在其中,洪家光也是陆续获得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十四届中华技能大奖以及属于中国劳动者的最大奖项“全国劳动者模范”奖。
       在得奖的此期间之中,洪家光所带领的大师工作站已经陆续解决了百余项的生产难题。


       他也吸引了很多和他师傅一样的有精力有钻研心的年轻人一起加入他的工作站之中,以他为师,共创新的生产篇章。
       这个时候他的主要责任就是和他当年的老师傅一样“传帮带、提技能”,这个时候他总是和他手下的学徒们讲述着曾经的老师傅张凤义、孟宪新带他的过程,鼓励他们坚持研究不要放弃。
       在2018年他的团队也成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有了16个人的不小的队伍。
       这些人在他的团队时期,和他一起完成了84项技术项目,攻克了多项难关。
       如今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洪家光更加开始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他也表达希望自己可以不忘初心,以匠心铸‘机’心。


       小结
       一个农村少年能走到如今的位置,靠的是自己守护国产的“匠心”,靠的是自己精益求精的“决心”,靠的是自己精湛技艺的“恒心”。
       这些东西看似缥缈,但是就像是那些稀碎的零部件一样,“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些决心与毅力缺一不可,才能创造出如今伟岸的身影,铸就精湛的重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