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雍正帝的皇五子爱新觉罗弘昼,本该是弘历最大的竞争对手,却公开退出了夺嫡。

他顶着亲王的帽子,寿终正寝,成了乾隆唯一一个善终的兄弟。

有人说他性情乖张、行事放纵,也有人说他是懂得明哲保身。

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呢?这位“荒唐王爷”,又做了那些荒唐事呢?

行事乖僻的王爷

《清史稿》中对和亲王弘昼的记载,多突出其行事乖张、放纵不羁的一面,塑造了一个鲜明的“荒唐王爷”形象。

乾隆即位初期,先帝雍正钦点的顾命重臣钮祜禄·讷亲颇受恩宠。

讷亲出身满洲名门,家族显赫,是康熙朝托孤大臣遏必隆的孙子。

时至今日,讷亲在乾隆朝中再获恩宠,位居领班军机大臣。

凭借这显贵的身世与皇上的恩宠,他在朝野间几乎无所忌惮,权势之盛,甚至超越了三朝元老张廷玉。

然而,因一桩微不足道的琐事,讷亲意外惹怒了弘昼。

按常理来说,以讷亲的显赫地位与皇帝的宠信,旁人就算与他有些矛盾,也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史料记载,讷亲素以严苛著称,早就引得众多王公大臣私下不满,却没有一个人敢惹他。

可弘昼则不以为然,竟公然在朝堂之上、众目睽睽之下,将讷亲一顿暴打,令群臣愕然。

和亲王弘昼,是由乾隆生母钮祜禄氏抚养长大的。

面对此等事件,乾隆便以念及太后的情面为由,对弘昼此举“优容不问”,不予追究了。

自此之后,“举朝惮之”,满朝文武再没人敢招惹弘昼了。

除了殴打重臣外,弘昼还有一个很荒唐的爱好,那就是办葬礼。

众所周知,康熙皇十二子允祹,是皇室“治丧委员会”的专业主持。

雍正驾崩的时候,丧事是在雍亲王府办的。

当时允祹主持丧礼,需要一个熟悉王府的人来协助,于是就找来了弘昼当助手。

从此之后,弘昼就彻底加入了他十二叔的“专业团队”。

此后允祹每次主持重大丧仪的时候,弘昼总是跟在他身边。

比如乾隆十三年,乾隆最心爱的皇后富察氏去世,而这场举国哀悼的重大丧礼,就是在允祹与弘昼的联合主持下进行的。

可皇室宗亲里总共就这些人,丧礼也不是常有的。

弘昼找不到机会施展拳脚,于是就沉迷于在家里给自己办丧礼。

史书记载,和亲王弘昼对于自己身后之事的安排非常用心,丧礼的各种细节都亲自规划指定。

从贡品到冥器,再到丧礼上的各种礼仪,他都要逐一检查,提前预演。

家人奴仆在下面祭奠哀嚎,弘昼就坐在上面一边吃饭一边欣赏,乐此不疲。

除此之外,史书记载弘昼荒唐悖谬的举止还有很多,这也让很多人认为,弘昼就是一个生性乖僻的人。

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年少时的弘昼,博学勤勉、精明能干、温和谦逊,才能与人品都是极佳的。

这样一个优秀的皇子,为何人到中年就彻底放飞自我了呢?

仁爱友孝的兄弟

弘昼诞于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七,而其皇兄弘历则生于该年八月十三,两者年纪相仿。

历来皇室之间的争斗,年龄相近的皇子之间,往往存在着比较激烈的竞争。

然而,翻阅史籍不难发现,弘昼与弘历这对兄弟之间,关系是比较和谐亲密的。

弘昼的生母纯懿皇贵妃耿氏,昔日于雍亲王府时只是一个格格,也就是没有获得正式册封的侧室。

耿氏是汉人,内务府包衣出身,地位不高,家族势弱,又不受宠。

因此,从母家的背景来看,弘昼的未来似乎自出生起便已有了定数。

满洲皇族在培养皇嗣时,为防止外戚势力干预朝政,惯常做法是在皇子降生后另安排一位养母。

目的就是让亲生母子情感疏离,而让真正亲近的母子间不存在直接血缘联系。

这样一来,皇子们就不易受到来自母家的影响和操控。

而弘昼的养母,便是日后的熹贵妃钮祜禄氏,也就是乾隆的生母。

这一安排,显然是弘昼与兄长弘历之间关系亲密的主要原因。

乾隆帝在为弘昼编纂的《稽古斋文集》撰写序言时,回忆起兄弟二人年少时的相处,是这样说的:

“当是时侍奉皇考膝下……吾两人者,相规以善,交相勉,相得无间,如是者垂二十年。”

康熙六十一年,弘历被康熙接入宫中亲自教养了半年,期间,弘昼一人留在雍亲王府读书。

在为弘历的《乐善堂全集》作序时,弘昼提笔感慨:

“弟之在家不能常聚。迹虽两地,心则相通。”

因此,少年时代的弘历与弘昼,大概正如《清高宗实录》所述一般:

“髫年共学,友爱实深”。

雍正是经历过九子夺嫡的兄弟厮杀的,这样的经历让他深刻意识到兄弟和睦的重要性。

因此,他对弘历与弘昼这两个儿子的关系培养,给予了很高的重视。

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雍正仍不忘告诫弘历,要与和亲王弘昼诚心友爱。

这一点,从“和亲王”这个封号中也可以看出。

和,顺也,两者相安。

想来雍正对于两个儿子之间的友爱关系,尤其是对弘昼的仁爱恭敬,是非常欣慰的。

而透过这对兄弟间和睦亲密的关系,也可以窥见,弘昼绝非生性乖僻暴戾之人。

精明能干的亲王

至于弘昼的修养与能力,从雍正对其培育历练的过程中便可略窥一二。

在政务实践中,弘昼获得了充分的锻炼机会。

雍正二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雷击大成殿”事件,导致孔庙受损严重。

当时,弘昼被委以重任,与淳郡王弘暻一同代表皇室前往曲阜,参与并监督孔庙的重建工作。

再如,雍正十一年,皇家发起编纂汉文大藏经的浩大文化工程。

弘昼作为“总理藏经馆事务”,主导了这一历时数年的艰巨任务。

同年,雍正着眼于边疆稳定与发展,特别设立了办理苗疆事务处。

而这一要务,也是由弘历与弘昼两位亲王共同管理操持的。

诚然,相较于弘历的政治天赋,弘昼或许稍显逊色,但在文学造诣上,他却不亚于兄长。

其著作《稽古斋文集》涵盖经史子集,展现了他在文学与学术上的广泛涉猎与深厚功底。

弘昼不仅监管着御书处的事务,还肩负着正黄旗觉罗宗学的管理职责,这是满洲贵族教育的核心机构。

不仅如此,弘昼还是乾隆帝长子永璜的专师。

可见,乾隆对于弘昼的学识、才情以及人品,是非常信任的。

谦逊退让的皇子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驾崩,雍正登基。

弘昼与弘历的身份随之转变为皇子,踏入了更为复杂的皇权继承舞台。

尽管雍正帝表面上说秘密立储,不对外宣布太子人选,但朝野上下几乎无人不晓,弘历已被暗中选定为他的继承人。

雍正元年、二年,年仅十三四岁的弘历连续两年代表雍正,出席先帝康熙的祭祀大典。

这一举动,可谓是不言而喻了。

在这种情况下,同为雍正子嗣的三皇子弘时就有些患得患失,进退失据了。

他屡次触怒圣颜,先是被雍正过继给了夺嫡失败遭圈禁的允禩,翌年又被削去了宗室身份。

而在这场无声的皇位争斗中,弘昼的态度堪称清流。

面对潜在的储位之争,他选择淡然处之,潜心向学。

当时学堂的老师是张廷玉,他对弘历与弘昼的评价极高,曾称赞二人:

“友爱之深,真诚笃挚,和气蔼然,熏蒸融浃,而平昔讲习讨论,互相师友,学日益以进,道日益以明。”

弘时离场,皇位继承人的竞争就缩小至弘昼与弘历之间。

但弘昼却无意介入纷争,反而是主动退出了。

雍正八年,弘历和弘昼各出了一本文集,两人互相给对方撰序。

弘昼便在序言中表示,自己虽与兄长朝夕相处,一同学习,但自己在能力上却多有不及,无法与弘历相提并论。

言语间流露出对兄长的崇敬与心悦诚服,以及谦逊的姿态。

由以上种种可以看出,无论是政务实践、文学造诣还是品性操守,弘昼的表现都是很优秀的。

甚至说是德才兼备也不为过,远非世人误解中那般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这样一个勤学博文,仁厚谦和,甚至恬静寡欲的皇子,又是因何而发生改变的呢?

明哲保身的王爷

康熙统治时期,皇子们的政治地位较为显赫,且掌握着实权。

当康熙帝离开京城巡视时,会指定一些成年皇子留在京中,分组轮流值守畅春园和紫禁城。

这一做法实际上就让皇子们在皇权代理过程中积累了资源。

他们与亲信大臣协作治理国事,无形中为他们搭建了政治联盟,为暗中角力争夺储君之位提供了土壤。

这也是导致康熙晚期,皇位继承斗争格外激烈的关键因素之一。

雍正即位时,对先前存在的王公大臣结党私营、欺上瞒下的不良风气深感忧虑,并公开表达了对此类行为的谴责。

雍正四年春,他处置了允禩、允禟等党派成员,将他们从宗室名册中除名,指令宗人府将他们收押监禁。

这一系列雷霆手段成功削弱了宗室敌对势力,为雍正加强皇权扫清了道路。

而乾隆继位后,同样对宗亲权力过度集中和结党营私的危害保持高度警惕。

他以“精力分散、难以周全”为理由,分散了各亲王的权力,避免一人独揽过多事务。

然而,一些宗室成员始终心有不甘,于是在乾隆四年,就发生了一件宗亲逆案,也就是“弘晳逆案”。

乾隆三年,允禄与弘皙两位亲王暗中勾结,扩张势力。

其活动隐秘,且日益频繁,呈现出难以掌控的趋势。

到了乾隆四年,弘皙的行径更加大胆,竟请来巫师占卜皇帝的寿命,以及自己未来是否能掌权。

甚至还模仿朝廷制度,私自设置类似会计、掌仪等部门,这些行为无疑暴露了他篡夺皇位的野心。

面对如此严重的威胁,乾隆只能采取强硬措施,严惩允禄、弘皙及其党羽。

乾隆帝一再重申其立场,反复强调:

即便是骨肉亲情深厚,也必须严格区分公与私的界限。断不敢因骨肉亲情之一隅,而忽视国家法律之尊严。

从这番表态便可看出,乾隆明确将国家法律的权威置于亲情之上,无疑是给包括弘昼在内的所有宗室成员敲响了警钟。

提醒他们在行事时务必谨慎,不可越雷池半步。

而乾隆登基后,对于弘昼这个弟弟一直是格外优待的。

雍正丧期刚过,乾隆就着手筹备为弘昼补办隆重的亲王册封典礼,意在彰显对其的重视与厚爱。

乾隆元年,先是给弘昼分配了宅邸园林,使其拥有独立的府邸。

后又将雍亲王府的财产,金银财宝、当铺银号、粮田地产,悉数转入弘昼名下。

这使得年仅26岁的和亲王,一夜之间就成为了京城中最有钱的王爷。

乾隆十四年,和亲王府遭遇火灾,乾隆闻讯后,大手一挥赐银万两,用以重建王府。

这样毫不吝啬的赏赐,甚至逾格优待,是其他亲王望尘莫及的。

然而尽管在经济上格外宽待,但在政治上,乾隆对弘昼始终不忘“提防”。

对于乾隆的心思与意图,弘昼心里是非常清楚的。

特别是在经历了弘晳逆案后,他亲眼目睹五位同辈堂兄弟,因触及皇权底线而遭受的囚禁或惩罚。

这让他深刻体会到了君臣界限的不可逾越。

自此以后,他彻底改变了在雍正时期精明能干的形象,转而掩饰锋芒、韬光养晦。

或多或少地刻意营造出一个放浪形骸、不拘小节的“荒唐王爷”形象,以此向外界传递出自己无心朝政、只图享乐的信号。

目的就是远离政治旋涡,确保自身的平安与家族的安宁。

应该说,这些看似荒唐的戏码背后,实则是弘昼深思熟虑后的生存智慧。

参考文献

[1]林硕.荒唐王爷弘昼的“韬晦”之道[J].文史知识,2023(06):55-61.

[2]熊剑平.乾隆之弟:摆个灵堂求自保[J].传奇故事, 2015, 000(007):P.6-6.

[3]李文益.雍正第五子和亲王弘昼形象考辨[J].历史档案,2021(04):72-82.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