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武勇爱恨分明、忠心耿耿,这就是张飞最显著的特点。这位猛将一生追随着刘备,同他们一同打天下。
可知道吗,在这漫长岁月里,究竟有多少人真正受到张飞的尊重和肯定?这些人又是谁,他们都有着怎样的过人之处,能让张飞竖起大拇指?
一、夺荆州前的一场恩怨(一个对手)
公元211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携手孙权联盟,开始了对攻荆州的进军。当时荆州牧刘璋已去世,由其子刘毌继位,诸葛亮部署张飞和马超两路并进,准备由内外夹击。
不料此时巴郡太守严颜得知消息,迅速派军队前来增援刘毌救援。张飞亲率先锋部队奋勇杀敌,攻下了雒县,严颜也在这一仗中被活捉。
严颜此人身材魁梧,相貌严厉,行事果断忠诚。即便被俘,他对张飞怒目而视,丝毫不示弱。张飞见状大怒,喝问他为何不投降。没想到这位落荒而逃的老将军,竟然据理直气壮的顶撞回去:"刘备无理捣乱,你们才是无理之人!本将军理当效忠刘毌,岂能向你们投降!"
张飞听罢勃然大怒,扬手就要斩了严颜,没想到这位老将竟呼喊道:"巴郡只有断头将军,绝无投降之辱!"这话一出,霎时惊醒了张飞,他顿时想起多年前在曹营时,与关羽生死相搏的一幕。当时他们虽为敌手,却并未斩杀,终因惺惺相惜的勇武之师,离别场面催人泪下。
如今严颜的言行,让张飞看到了多年前那个自己的影子。这位老将军虽然一无所有,却仍然坚持着自己的军人尊严和忠诚操守,这一刻他的威严无地自容。当即,张飞放下了手中的佩剑,亲手为严颜解去绳索,用自己的外袍给老人裹住身子,躬身相揖道:"老将军果然是个豪杰,晚辈刚才口不应心,还望恕罪!"
严颜被张飞这一番举动深深折服,也对投靠刘备没有任何疑虑,随后更是在张飞这路军中尽显忠勇,为助刘备集团攻克荆州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曲折征途中的至亲(两个兄弟)
(1)刘备
自从黄巾起义时期,张飞便已追随刘备征战江湖。这一路上,他见证了主公不断上升的雄才大略。刘备向来有着纳谏容众的胸襟,这让夙馀暴躁的张飞也心生敬重。
还记得当年桃园三结义时,张飞曾痛斥刘备"贼酋"。如今每每回想起那一幕,张飞就感慨良多。如果当时刘备见他凶恶,就把他杀了,那么后来岂能有三人同心的壮举。可见刘备虽然斗志昂扬,却也知人善任,他不仅识人之明给张飞留了命,后来更是将张飞这棵树栽得枝繁叶茂。
正因为刘备的高瞻远瞩,才让追随他的人永怀忠心。即便刘备屡遭变故,辗转于诸侯之间,关张二人也从未动摇,因为在他们眼里,刘备就是那个会为他们两肋插刀的好主公。
记得后来刘备兵挫于曹操时,关羽被曹操掳去,另有其人报说关羽已经投靠了曹操。当时正冲在最前线的张飞气愤难平,怒斥关羽忘恩负义,要立刻并兵痛殴他。这时刘备只是淡淡地说了句:"不要动怒,关云长绝不会背叛。"
果然,关羽只是为了保护刘备家眷而被迫去投奔曹营。后来关羽经历艰险万分,杀出重围前来会合,当看到张飞被曹军牵制在独木桥时,当即大骂张飞"蠢将",扑向前来增援。这一幕令张飞感动涕零,从此深深体会到刘备这位兄长确实有着惺惺相惜的兄弟之谊。
后来在徐州之战,刘备居然乘兵临城下之机,主动退兵放过曹操,事出令人意外。临行前,张飞质问此举,刘备回答说:"我虽恨曹操,却也不能如此绝情毁掉他,否则日后上天必问罪我。"当时张飞只是默然,如今细细回味,才发现刘备此语几乎达到了"大仁大义"的境界,明白弟兄们追随的是何等高尚品质。
(2)关羽
除了刘备,张飞对于关羽更是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谊。在桃园三结义之后,关羽和张飞就再也没有分开过。哪里有战事,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关羽勇武有目共睹,但长期征战磨砺,也让他变得沉稳内敛起来。相比之下,张飞这个胡子大汉就显得暴躁易怒多了。
正因为如此,每当关羽劝阻时,张飞往往会怒目相向。但关羽只是笑着说:"你还是老样子啊。"大有一种"识疯癫见佛"的无奈和照应。随着时间推移,张飞对关羽的敬重也由武力转向品德,关羽的宠辱不惊、义薄云天的高尚品质,让张飞对他由衷钦佩。
后来在巨鹿之战,关羽去曹营会见曹操,与他论理也敢直言不讳。这时期曹操已经呼风唤雨,张飞听闻此事也不禁暗暗心惊。当年在曹营流离的日子,关羽说话不过就是一介草莽,如今能同手足言辞理直气壮,可见武勇之外,关羽更有不凡的才干。
更令张飞钦佩的,是后来关羽在马超阵前临危不乱,从容就义的壮举。当关羽被俘入狱后,马超部属不断刺杀他,关羽从不恐慌。甚至有人破口大骂关羽无能,关羽只是一笑置之。马超问他为何如此泰然,他说因为"刘玄德在天也,依然主恩未尽"。后来关羽被马岱所杀前,站在大牢中居高临下叱咤马岱,丝毫不为即将临死畏惧,令所有人无不钦佩。
当传闻关羽殉难的消息传来,张飞痛彻心扉,居然哭出了鲜血。他对刘备说话也变得前所未有的恭敬,几欲自称臣佩,请求为被捭阖殉节的兄长报仇雪恨。可见关羽离世给他是何等巨大打击,也突显出他对关羽由衷的敬重之情。
三、文武全才的出类拔萃(三位同僚)
张飞作为只手遮天的猛将,对同袍中的文人骨子里是有芥蒂的。不过有三位谋士却破天荒地得到了他的器重,分别是徐庶、诸葛亮和庞统。
(1)徐庶
徐庶作为刘备帐中第一位谋士,其实一开始也不为张飞所重视。那时的徐庶颇有些气质不凡的书生模样,并无半分武力可言,张飞只是因为刘备重用他,权且尊重而已。
但是随着接下来的战事打开,张飞渐渐认识到徐庶的谋略才能了得。比如攻打曹营时遭遇战车阵,都是徐庶出谋破解,使得张飞等武将才能施展拳脚。又如当年孙权欲背叛刘备联手曹操,幸亏徐庶密令曹真断后,才使刘备落荒而逃。如果没了徐庶的运筹帷幄,刘备恐怕连根基都难以立住。
当徐庶随刘备前来入蜀时,曹操听闻这个消息后便震怒万分,下令将徐庶的母亲绑来,试图以此胁迫徐庶归降。这说明了徐庶对刘备的重要性,足见曹操对他的重视程度。张飞在旁目睹此事时,心中自然对徐庶刮目相看,从此再不敢小觑帐中的文人。
(2)诸葛亮
诸葛亮的名头闻名天下,无需多说。要说比徐庶更受张飞器重,当属这位卓越的军师了。后人诠释诸葛亮麾下三大名将,总是将"张飞怀壮雄"排在首位,可见诸葛亮对张飞的用人之道。
张飞与诸葛亮初相见时,便对对方有了成见。武夫张飞固然不屑这位斯文扫地的老儿。而诸葛亮临危为将,也只是权且"欣赏"张飞的武力,并未全然重视。好在后来双方在长坂坡一役中相见恨晚,激烈交手后诸葛亮才意识到张飞的威猛,不可掉以轻心。
正是由于张飞的威慑力,才让诸葛亮后来投靠刘备后,每每都安排重任予张飞。一来是确实器重他的武艺,二来也怕这个"暴脾气"惹事生非。可以说诸葛亮用一种很巧妙的方式,在重用和防范之间,成功俘获了张飞这头母虎。
尤其是在攻打成都会师时,诸葛亮命张飞兵行险阻,突破重围。张飞深明这是最危险的任务,可毫无疑问照办了。结果在张飞鲁莽进攻下,反而打破了重围,一举拿下了成都城。诸葛亮看到成果后欣喜万分,对张飞更加重用有加。
张飞本人也渐渐被诸葛亮博大精深的谋略所折服,后来每每听从诸葛亮的指挥。比如诸葛亮让他在成都镇守的时候,张飞就百般服帖,从未再做些出格事。由此可见,在诸葛亮的用人之道下,张飞也变得识大体顾大局起来。
(3)庞统
比起诸葛亮,张飞对庞统的器重可谓更甚。这位才高意广的军师,其实一开始也是默默无闻,若非有人力荐,恐怕难有出头之日。当时庞统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刘备并未重视他。张飞也初时并不了解庞统,但有一天无意中就发现了这位隐士的卓绝才能。
原来当时庞统上任百日不理政事,为张飞所斥责时,他竟然在半日之内就料理完了所有积案和民怨。而后他掷地有声的一句"曹操、孙权我视为如小儿戏"顿时令张飞大开眼界。
从那一刻起,张飞就由衷敬重起庞统来。他立即禀报刘备,为小小的一县之官作出高度评价。直言不讳地说,如果没有庞统的智计和精心部署,刘备根本就无缘入蜀立足。
比如当时攻打成都,庞统精心部署,先让马良等帅锐先锋开道,继而调遣张飞亲自突破阵线,最后又命令诸葛亮监督全军。这种行家作风令张飞敬佩不已。后来诸葛亮率军北伐中原时,庞统更是指挥有方,让人大快朵颐。诚然庞统的名头远不及诸葛亮,但在张飞心目中,庞统的洞见却是远高于诸葛亮的。这大大体现出张飞能识人的慧眼。
结语
刘备三人共谋曹家天下,最终在蜀国称帝,缔造了一段硕果仅存的辉煌史诗。这其中,除了刘备自身的英明领导和诸葛亮的智谋运籌,张飞和关羽这两位勇将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
回顾张飞一生,不难发现他虽然性格暴烈,却也有独特的识人之明。无论是对手还是同伴,只要是具有过人之处的,张飞都会全然肯定,对其加以器重和敬佩。
正是因为张飞这种坦诚做派,才让他对待友人如亲兄弟一般,对待敌人也知"宽严并济"。他能欣赏老将严颜的不屈风骨,更能将曾经质疑的诸葛亮视为心腹知己。
这种气度不啻于张飞的一种人格力量,让他不仅仅是个武将而已,更有着大将风范和国士风骨。也正是有了这种高瞻远瞩的眼界,才成就了张飞将门虎将的赫赫威名。
所以说,在三国鼎立的硝烟战火中,能有张飞这样的猛将效力,可谓是刘备最为幸运之处。他的坦率耿直,正是延续了义勇军一贯的浩气正气。这种精神追求,也必将随时间的推移而愈加熠熠生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