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英雄

■卢东方 杨上一

不久前,我来到柯东贤家做客,临近午饭时,同镇的村民朱贵提了一条近半米长的大鱼来。

“东贤,拿去,让阿爸加个菜。”说着,朱贵把鱼塞到柯东贤手里。见柯东贤不收,他转身进了厨房,直接把鱼递到柯东贤爸爸手上。

柯东贤,第八十一集团军某旅下士,2023年勇救四名落水群众,荣立一等功。王军杰 摄

“东贤,他是去年被你救上来的4名群众之一吗?”打量着朱贵的身形,我疑惑地问。

“是,他是第二个救上来的。”柯东贤答道。

两人一对比,朱贵看起来明显比柯东贤高大壮实许多。“4名获救的落水群众都像他一样壮吗?”我不禁问道。

“差不多,不过最后一位,比他还壮些。”柯东贤说。

朱贵说,他们看柯东贤瘦瘦小小的,最初都以为他是在校学生。柯东贤出院第二天,他们来到柯东贤家探望,正巧碰上前来了解情况的部队领导,才知道他是休假在家的解放军战士。

“我当时根本没思考,听见水里有人求救,就冲过去了。”家庭氛围和部队教育让见义勇为成了柯东贤的一种本能。他说,虽然自己的游泳水平在部队并不算最好的,但救助老百姓,他义不容辞。

身为舟桥兵,柯东贤休假前随队到长江边驻训。初夏时节,阳光照得江面犹如一条翻滚的金龙。

和着教练员的口令,大家有条不紊地做着下水前的准备活动。

柯东贤盯着江面泛起的波光,想起了自己第一次游泳训练时的情景。那天,也是这样一个好天气——

“谁会游泳?打报告出列!”

“报告,我会!”柯东贤跟随一批会游泳的战友们站到了前排。彼时,他还是个渴望被连长看到的新兵。

随着连长一声哨响,身边的战友们一个个嗖嗖地蹿了出去。没划几米,柯东贤就感觉出了不对劲。多年来自己摸索出的动作和战友们的标准泳姿存在极大差距,他发现自己不管怎么用力,都离前面的战友越来越远。

岸边老兵们的加油声和连长焦急的催促声轮番传来,柯东贤紧张地稳住身体,极力模仿着战友们的泳姿。等到好不容易抵达终点,他已累得气喘吁吁,趴在岸边一动也不想动。

“东贤,你喘得都快赶上咱汽艇发动机了。”周围早已到达终点的战友们开起玩笑。

柯东贤的尴尬被连长看在眼里,他走过来,拍了拍柯东贤:“小伙子不错,学东西倒是挺快。”

从那以后,柯东贤反复观看教学视频,跟着战友们一遍遍苦练,努力提高自己的游泳水平。

“下水!”教练员的口令声把柯东贤的思绪拉回到长江边。

柯东贤深吸一口气——他即将开始第一次千米长游。

刚开始,节奏还算正常。行程超过400米后,柯东贤逐渐感觉呼吸困难,四肢也越来越无力。

“不能放弃!”柯东贤咬牙坚持着。水呛进气管,火辣辣的。他踩水浮起上身,把水咳出来,然后翻转身体,以仰泳的姿势浮在水面上稍事调整,最后用自由泳的姿势快速追赶部队。

完成千米长游后,全连都认识了这个“什么泳姿都会一点”的柯东贤,也让他对游泳多了几分信心。

“其实最好用的还是蛙泳,省力,又快,还不容易呛水。”小院里,柯东贤一边招呼我们吃水果,一边说,自己在救人的时候用的就是蛙泳。

这时,柯东贤的爸爸夹了一块朱贵带来的鱼,问道:“哪儿来的?你又下水了?”

“没有,没有。”朱贵忙不迭地摇头,“这是我亲戚家渔场的鱼。我可不敢再下水了,不然又要麻烦我们子弟兵了。”

“等我下次休假回来,带你们去泳池学游泳!”“一言为定!”欢快的笑声久久回荡在挂着“一等功臣之家”牌匾的小院上空。

(本文刊于2024年3月11日《解放军报》“长征副刊”版,内容略有删减;封图来源:国防军事)

编辑:苏培

来源:解放军报微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