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虽然是演义小说,但是其中的人物有不少在历史上都是有原型的。
比如梁山首领宋江,历史上就曾经真有这么个人物,而且他也确实聚集了一帮好汉反抗北宋朝廷。
只不过,历史上宋江起义的规模很小,也没能造成太大的反响,在宋朝数百次农民起义中也并不起眼。
有意思的是,历史上真实的宋江比《水浒传》里的宋江要有骨气的多,宋徽宗曾想要招安宋江,但是被宋江给拒绝了。
拒绝朝廷诏安之后,宋江带着兄弟们一边与朝廷追剿大军周旋,一边寻找机会摆脱追剿,最终决定从沭阳乘船到达海州。
可是由于海州知府张叔夜早已料到宋江一行人的行踪,所以宋江等人刚上岸就遭遇了朝廷大军的埋伏,最终战败被俘。
其实,不光是宋江,水浒中还有一些好汉与历史上的原型差距很大,比如“打虎英雄”武松。
清末时期,西湖边上曾经挖出过武松墓,墓碑记载了武松曲折坎坷的一生。看完武松的经历,不得不令人感慨一声,小说和历史相差的实在太多。
《水浒传》里的武松,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也是梁山上的重要人物。因为其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也被人称为“武二郎”。
后来武松“血溅鸳鸯楼”后,为了躲避朝廷对他的追捕,于是化作头陀打扮,这时人们叫他“行者武松”。
再后来武松途径景阳冈,徒手消灭了为祸一方的猛虎后,被人们誉为“打虎英雄”武松。
有了“打虎英雄”这个光环在身,使得武松走到哪里都受到人们的尊敬,最后在梁山大聚义时,还坐上了第十四把交椅,成为梁山上举足轻重之人。
毫无疑问,《水浒传》中的武松,其形象和经历充满了戏剧性,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个人物才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
只是细细品来的话,武松其实也算不上好汉,至少与鲁智深相比的话,他在品行上就大有不如。
而且,武松除了因为自保打死一条猛虎,算是为民除害之外,实际上并未做过什么行侠仗义的事情,反倒在“血溅鸳鸯楼”时杀了不少无辜之人。
要是按照古人以命抵命的观点,武松这条命恐怕都赔不过来。
相比之下,历史上真实的武松才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大豪杰。
1894年,当时正处于清朝末期,时任杭州知府想要重修涌金门,结果修城门的工人挖出来了一座古墓。
经过对墓碑上所刻文字的辨认,结果发现这座古墓就是“武松墓”。这个发现令人们十分惊讶,武松不是水浒中的人物么,怎么还真挖出来一座“武松墓”?
后来经过考证,根据墓碑上刻的文字,再结合《杭州府志》、《临安县志》、《浙江通志》的记载,发现宋朝时期杭州还真有一位叫武松的侠客。
武松原本是一位江湖艺人,“貌奇伟,尝使技于涌金门外”,后来杭州知府高权发现他是个人才,就提拔他到府衙担任了都头。
武松为人正直,秉公执法,帮助高知府办了不少案件,后来因功被提升为提辖。
再后来,由于高知府得罪了权贵,被朝廷罢免了官职。武松因为是高知府的亲信,也因此受到了牵连,同样被罢免了官职。
不久后,奸臣蔡京的儿子蔡鋆在父亲的运作下,成为了继任的杭州知府。他到任之后,四处搜刮民脂民膏,导致百姓们苦不堪言,人们私下里都称呼他叫“蔡虎”。
武松被罢官后,继续在杭州城里流浪,当他看到了蔡鋆的暴行后,就产生了为民除害的想法。
有一天,武松潜伏到蔡府附近,怀里揣着一把尖刀,待蔡鋆从府中走出时,武松一个箭步冲出去,一招就结果了蔡鋆的性命。
除掉蔡鋆后,武松就被官兵团团包围,最后因为寡不敌众被俘,在狱中受尽了折磨而死。
武松死后,百姓们感念于他的恩义,偷偷将他安葬在西泠桥畔,他也因此成为世人敬仰的“打虎英雄”。
清朝末期,武松墓被挖出来后,当时的人们也不敢妄动,于是又用土重新掩埋起来。
民国时期,杜月笙得知了武松墓的故事后,捐钱在西泠桥畔修了一座“宋义士武松墓”的石碑。
不过,如今人们在西湖边上看到的武松墓和石碑,并非是清朝时期掩埋的那座,也不是杜月笙修建的那座。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武松墓被人们掘开了,墓中的尸骨也被拉去丢掉了,只剩下一座空坟。
后来在2004年的时候,杭州为了充分挖掘西湖的文化旅游资源,兴建了一批历史文化名人陵墓。现在人们去西湖边上看到的武松墓,就是那时候修建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