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48年东野百万大军入关前,为何要先派出10万人的程子华兵团?
51
0
相关文章
近七日浏览最多
1948年11月平津战役爆发,距离东北野战军歼灭国民党东北剿总近50万主力,仅仅过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很明显,平津战役能够打响并最终解放华北主要区域,跟东北野战军入关参战有着直接的关联。东野12个主力纵队及随军民夫,近百万人进军华北战场,其实也是有先后次序的。最早派出的10万人先遣兵团,早于大部队行动,并对控制华北战局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先来了解下派出先遣兵团的背景。平津战役期间我军的进攻战术,与敌人在华北的兵力布置密切相关。傅作义作为华北国民党军最高军政负责人,事先判断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必将入关与其交战(但其判断时间有重大偏差)。而华北国民党军成分相对复杂,有绥远系傅作义部队及国民党中央军集团两部分。由于东北我军进军华北后,国民党军面对解放军两个方面军的进攻,势必出现以少打多的情况。按照正常军事逻辑,傅作义将兵力抱团集中更有利于防守,能拖延的时间也更长。但恰恰因为华北国民党军构成复杂,傅作义真正希望的是保存22万绥远嫡系部队,一旦战局不利可以脱离平津前线,向西退回起家之地。而老蒋则希望傅作义集团能够退到长江以南,但这只是傅作义的第二选择。
要达成以上企图,傅作义便需要把嫡系部队沿北平到张家口分布,也就是战役的西线;而中央军的30万部队布置在北平到天津、塘沽的战役东段,可以给傅系充当炮灰,即便被打散或者老蒋命这批部队南撤,也不可惜。结合敌人的这个东西狭长布置,东北野战军外加华北部队共百万大军,要想取胜是有把握的,但战役关键是能否尽可能多地在华北地区歼灭国民党主力,不使其流向其他战区,带来后顾之忧。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军有一个抑留傅作义的诀窍:即在战役初期快速围困张家口的绥远系部队,围而不歼使傅作义北平主力既不能西撤,更不愿南逃。
由于华北军区实力有限,兵力不及国民党军,并且2年多来面对傅作义败多胜少,急需东野大军以最快的速度支援西线,以达成我军的战略目的。东野在1948年11月初刚刚解放沈阳,无论老部队还是新吸收的解放战士,都需要一定时间休整、教育和后勤补充(这也是傅作义判断东野难以快速南下的原因),大军要迅速入关难度太大,但是却可以先调整出10万人的先遣部队,帮助华北军区在西线围困傅作义嫡系。在这种背景下,东野程子华兵团率先秘密进入华北。
再来看看这支先遣兵团的构成。先遣兵团共包括两支主力军:东野四纵和十一纵,也就是41军和48军,由兵团司令员程子华统一指挥。由于东北野战军编制庞大,每个军辖4个师,各师在1.3万人左右,因此先遣兵团两个军就超过了10万兵力,相当于傅作义部队4个军的员额。司令员程子华刚刚指挥了著名的塔山阻击战,四纵也是东野的王牌军之一,因此先遣兵团的整体实力非常强。事实证明我军在平津战役中的打法充满智慧,成功地在战役初期便包围了张家口的孙兰峰兵团,并吸引出北平城内的傅作义王牌35军,均在西线实现围困并给予歼灭,一上来就令傅作义处于全面被动的境地,促成了平津战役最终的结局。东北野战军在大部队之前派出先遣兵团入关的战术,起到了奇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