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正史上,诸葛亮五次伐魏,大都无功而返,连陇右都无法完整收入囊中。究其原因,诸葛亮蜀军与司马懿魏军对峙很长一段时间后,因缺少粮草,不得不退回益州,北伐功亏一篑。然而,诸葛亮面对缺粮这个问题,却很少屯田,直到公元234年(诸葛亮就是这一年病逝),诸葛亮才在五丈原屯田,和司马懿魏军长久对峙。
       这是为什么呢?蜀军缺粮,诸葛亮却很少屯田,直到1984年,考古人员发掘一座东吴古墓,出土一批古钱币,才知道诸葛亮的高明之处。


       朱然墓出土一批古钱币
       朱然墓,于1984年偶然的机会被发现,随后展开挖掘考古工作,修建朱然墓文物陈列馆。它是已发掘东吴墓葬中墓主身份最高、墓葬规模最大、时间最早的一座大墓,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朱然墓一共出土140余件珍贵文物。尤其是其中的漆木屐,改写了历史。早在1700年前的汉末三国时期,中国便有了木屐,比日本的记载早了上百年,用事实证明木屐发源于中国。漆木屐也成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是国宝中的国宝。
       朱然墓中除了珍贵漆器外,还发现了一批特殊的钱币,揭开了蜀国诸葛亮缺粮却很少屯田的秘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朱然墓中出土的钱币,东吴的大泉钱很少,大部分是蜀汉钱币。其他东吴高级贵族墓葬中出土的钱币,也是东吴钱币少,而蜀币多。
       这种情况说明,三国时期,吴国和蜀国贸易发达,互通有无,蜀国的钱币大量流入吴国,同理,吴国钱币也应该大量流入蜀国(暂时还没这方面的证据,只是推测)。生意是双方的行为,你来我往,吴蜀两国的钱币混在一起也是有可能的。
       当时,蜀国有战马和蜀锦,但是缺少粮食。东吴呢?土地肥沃,但是缺少战马和蜀锦,因此双方互相交易,有时候以物易物(粮食换战马和蜀锦),有时候用钱币购买,钱币购买更加方便。


       论经济价值,蜀锦价值自然比靠天吃饭的粮食高多了,能够以很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价值。
       还有一方面原因,蜀汉人口太少,诸葛亮大量征召青壮年男子从军,上前线打仗,后方男劳力不足,繁重的农活缺少劳力,而蜀锦的主要劳力是后方留守的妇女。诸葛亮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蜀汉人口太少了,如果让青壮年劳力种地,也就没有足够士兵打仗了。
       因此,诸葛亮大力发展蜀锦,鼓励蜀国老百姓种植桑树,织锦卖给吴国,换取其他必需品,如食物等。连诸葛亮本身,也有800株桑树,留给儿子诸葛瞻,让儿子衣食无忧,从侧面说明蜀锦的经济价值有多大。


       1984年朱然墓出土一批特殊的钱币,我们才知道诸葛亮的高明之处,他为何缺粮却很少屯田,他是为了发展经济,使利益最大化,支援前线北伐,复兴汉室江山。
       但是,诸葛亮忽略了古代农耕社会粮食的重要性。即使在现代工业社会,粮食也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不是机器,也不是神仙,每天都需要吃五谷杂粮。试想,如果东吴和蜀国闹翻了,联盟破裂,不卖给蜀国粮食,诸葛亮该如何?有人说,蜀国也禁止出售给吴国东西,以牙还牙。


       不然,蜀国出售给吴国的主要是蜀锦,蜀锦和粮食相比,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没有蜀锦,也饿不死,只是不能穿华丽的衣服而已,但是蜀人没有粮食,一天就饿得发晕,两天就站不起来,三天就奄奄一息了,更不要说战场厮杀了。人最基本的要求是吃,在吃饱之后,考虑住房,其次才是穿衣,因此蜀锦无法和粮食相提并论。
       魏国早在曹操时期,便重视屯田,大力发展农耕,司马懿和邓艾也非常重视屯田,使魏国国力越来越强。吴国地处南方,土地肥沃,自然也不缺粮食。蜀国诸葛亮却另辟蹊径,发展经济,用钱买粮食这个思路虽然高明,但是却本末倒置了,受制于人,朋友们,你们认为呢?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