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张幼仪第二任丈夫苏纪之辞世了,这年,张幼仪年已72岁,到此时,他们一共相伴了20年。提及送别丈夫的这段时,张幼仪很有些感伤地对侄孙女张邦梅说: “他和我那早夭的小儿子彼得一样,都是肠子的问题,他得的是肠癌。” 当张邦梅追问她是不是爱苏纪之时,张幼仪笑了笑说:“我爱不爱他呢?这我没办法讲。我嫁给他的时候,心里这么想‘我能不能为这个人做什么?我有没有能力助他成功?’” 这句话,恰也诠释了张幼仪一生的为人准则:永远在为别人想,而鲜少考虑自己。即便是在婚姻这样的大事上,她也不是清算自己能通过婚姻得到什么,她想的是自己能给他什么。 可惜,这样品性万中无一的张幼仪,却曾被诗人徐志摩残忍抛弃了。他抛弃她时,她正怀着彼得,她那年年仅22岁。 当时的她是被无情伤害的一方,产后被逼迫签署离婚协议时,她确定了一件事:他是为了才女林徽因不顾一切抛弃了她。 但即便自己在这段婚姻里没有任何过错,且是被深深伤害的一方。张幼仪也没有说任何一句不中听的话,她更没有因此而想要去报复谁,即便她有这个权利。

如果时间就此定格在她被离婚的那年,那她将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输家。被抛弃不说,还要拖着孩子在异国他乡生存,家里又回不去(顾及名声)。可毕竟,老天是有眼的。所以,只要人不放弃,一切就会有转机。 后来留在德国的张幼仪完成了因嫁人而未完的学业,她用两年的时间拿到文凭掌握了社会生存技能。只可惜,在这个时候,她的幼子因为肠炎夭折了。 再之后,便是她被前公公请回了国。此时她才知道,前夫和一个有夫之妇恋爱了,她叫陆小曼,已经为徐志摩离了婚。回国后,公公徐申如告诉她:“只要你不同意,他们这婚就结不了。你们之前在德国的离婚,没有我在场,做不得数。” 公公徐申如是个大商人,他说话从来落地有声,更为重要的是:按照当时的法律,若离婚没有取得父母同意,便不能算是有效离婚。所以,徐申如说的没错:她和徐志摩的离婚算不算数,她可以说了算。 徐申如满怀希望地期待张幼仪反对,毕竟,这也是作为封建大家长的他最期待的结果。可张幼仪却脱口出了“我同意”三个字。徐志摩听完她的话后,激动地几乎跳起来道:“谢谢你,幼仪。”然后,他走到窗边伸开手做了拥抱的姿势。 可就是这个动作,竟让他弄丢了他和陆小曼的结婚大绿戒。张幼仪见状却并没有和常人一样冷嘲热讽,她反而替徐志摩担心起来,她后来说:“我觉得那不是好兆头!” 冷静的张幼仪总是能第一时间觉知到很多东西,觉知强大概也是所有和她一样的女子都有的特征了。她预感到的“不好”兆头,终于在5年后成了真:他们夫妻感情有各种问题,他最终因遭遇飞机失事身亡,他们最终阴阳两隔。

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 后来的后来,张幼仪帮助处理了徐志摩的后事,她还经常接济陆小曼。期间,她还一直和前公婆生活在一起并照顾他们。这样的事情,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但在张幼仪这儿,却是稀松平常。她从来对自己的责任极其看重,所以,即便仅仅从公婆是她儿子的祖父母的角度看去,她也觉得自己有责任帮他们养老。 张幼仪最后一个考虑的通常才是她自己,所以, 即便后来和苏纪之结婚,她也选在了自己的四个孙儿已经长大之后。她觉得那时候,孙儿们都长大不需要她照顾了,她此时考虑自己才妥当。 好在,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还在等着她。最终,她在53岁这年,嫁给了一直喜欢着她的离异男子苏纪之。结婚前,她还特地给儿子和二哥写信征求他们的意见。得到肯定后,她才正式答应了求婚。 再婚前,张幼仪还确定了一件事情,她确定他的前妻已经改嫁了。因为,她觉得:如果他的前妻没有再婚,她和他结婚,就可能妨碍两人复合。

中年张幼仪 人都说,善良的人都会得到好报,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张幼仪最终得到了幸福,虽然那幸福来得分外地迟。与苏纪之结婚后,她帮助他照顾三女一子,她还协助他打理诊所。 他考诊所开业执照时,她陪他熬夜;他打点两家诊所,她把后勤全部包了。经历过失败婚姻的他经常说:遇见你,是上辈子修了福了。她却只笑笑说:“我就想让你不那么累,别的,我都没想。” 到晚年时,知道苏纪之大半的时光都在日本度过后,张幼仪便决定带他去西方旅行。她说:“我去过那么多地方,你却一直窝在那几个地方,得带你去到处转转。” 张幼仪说到的,都会做到。于是,苏纪之便在妻子的带领下游了英国、德国等国家。一路上,她还跟丈夫絮叨着以前的事。 去了康桥后,在康河的柔波里,领略到康河的美后,张幼仪突然觉得“自己应该整理下徐志摩的全集”,她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自己的子孙知道徐志摩。 苏纪之知道她的这个想法后也表示支持,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你不会误会吧!”苏纪之听完忙说:“这对于子孙来说是件很重要的事,我们应该去做。” 就这样,在梁实秋和夫妻两的助力下,《徐志摩全集》横空出世。

张幼仪这一生,从未亏欠过任何人,这是她的为人品性注定的结果。想想,一个从来把自己放在最后去考虑的人,怎会有亏欠人的时候呢! 对于父母子女孙辈,张幼仪没有任何亏欠,对于几任丈夫和亲人,她更是如此。 苏纪之得了肠癌后,张幼仪一直悉心照顾着他。陪他走完最后一程后,她才听从子孙的建议:去了美国定居。 得知张幼仪即将前往美国纽约时,她的儿子儿媳和孙儿们都激动极了。她还没到美国,她的住所便已经被布置好了。因为张幼仪不想和儿子儿媳同住,他们便给她在附近找了房子。这样一来,她只要走出屋门几分钟就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了。 这样的安排,对子女而言,无疑是最好的。可这个明明是出于给孩子们的考虑,张幼仪却愣生生让它看起来:像是为她自己考虑的。 住到美国时,张幼仪已经有了曾孙了,她的曾孙就是孙子徐善曾的女儿徐文慈,她已成了名副其实的太奶奶。 张幼仪的晚年,是被子孙簇拥着的。她那些被她亲手带大的孙儿们,一个比一个更加心疼她。 每每想到几个孙子,张幼仪的嘴角就会不自主地往上扬。

张幼仪与儿媳、孙儿们等 当初,她之所以会一个人接下抚养四个孙儿的重担,就是因为她不希望他们的母亲、她的儿媳重蹈她的覆辙。她经常感慨说:“我当年就是因为知识文化跟不上他,才会被抛弃。” 因为自己吃过其中的苦头,所以她一直告诫儿媳切不可重蹈她的覆辙。 1947年,长子徐积锴拿到了前往美国的留学机会。张幼仪得知消息后的第一反应竟是:这样一来,儿媳和儿子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思考再三后,她便决定让儿媳跟着儿子一同出国留学。 临行前,她叮嘱儿媳:“你不仅要在审美上符合他,还必须在知识修养上也符合他,所以,孩子交给我,你只管学,其他的,有妈在!” 为了不辜负婆婆,在美期间,张粹文一直努力学习。在美期间,她学的是设计,因为对服装美学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与创意,她的设计作品还曾在纽约第五大道著名的Saks服装店被展示。 也因为一直在遵照婆婆的指示不断学习上进,所以,她总是能不断地给丈夫惊喜。而那个被张幼仪认为有“花心基因”的儿子,也从未见异思迁过。 也因为以上这所有,张幼仪的儿媳张粹文一直分外敬重婆婆,她待她一直如亲生母亲那般。而张幼仪对这个儿媳,也从来看得分外重。

张幼仪儿媳与她设计的衣服款式 到美国后,唯一让张幼仪觉得遗憾的是:她的孙儿们已经基本忘记中文了,以前她教他们的那些,也一股脑儿地被他们忘了。只在逗她开心时,二孙女徐放才会努力蹦出几句蹩脚的中文来。 在美期间的张幼仪一直努力锻炼身体,她这样做,也依旧是为了不给自己的家人添麻烦。每天早上7点她便起床洗漱,到7点半时,她还会做45分钟的体操。 而在饮食上,为了保持健康,她更是极其讲究。她每天的早餐都是麦片粥,她总说,这些东西是粗粮,特别养生。她的长孙女徐琪发现,每次煮鸡蛋,她都煮两分半。孙女问她缘由时,她笑笑说:“鸡蛋煮两分半,吃下去吸收更好,更健康。” 每次喝橘子汁时,张幼仪总会在里头加入一汤匙的啤酒酵母,此外,为了养生,她每天还会服用一些维生素。而这些看起来繁琐的养生小技巧,大部分都是她的医生丈夫苏纪之教她的。 即便到了晚年,张幼仪也依旧没有停止过学习,住在美国小公寓期间,她便经常去上各种课程。她甚至还学习了多种有氧体操,就连钩针编织这种高难度的技术活,她也全部学会了。 当然,老年生活不能只有学习和锻炼,还得有娱乐。每星期,张幼仪都会抽出时间打麻将,而陪她打麻将的自然就是她以前的那些老朋友了。偶尔,她的儿媳张粹文还会站在旁边看她打麻将,每每这时,她总戏称儿媳是给她“带财神”来了。 相比普通的老太太,张幼仪是富有的,她的富有不仅体现在她的经济富足上;还体现在她所得到的亲人的关爱上;当然,也体现在她丰盈无悔的人生上。

张幼仪与张邦梅(1986年) 也只有丰盈无悔的人,才可以在晚年的时候如张幼仪这般泰然自若。 她几乎是一个没有忧愁的老太太。到美国后的日子里,她一直住在曼哈顿北部东区的这个公寓里,只偶尔的时候,她才会被在美国的亲人,如哥哥、妹妹等接到他们的住所小住。 老年的张幼仪活得非常体面,这点,从她的穿戴也可见一斑。前文提到的她的侄女,即其八弟张嘉铸之孙女在提及第一次见她时,是这样描述老年张幼仪的,她说: “初遇幼仪姑婆(亦称奶奶)那晚,我和家人被引进四姑婆的客厅。我一眼就注意到有位戴副大眼镜的陌生人坐在四姑婆坐的双人椅的另一头。她仪态端庄,没有架子,和雍容华贵的四姑婆截然不同。” 晚年的张幼仪和以前一样待人非常和善,也正因此,她成了晚辈,尤其张邦梅等最喜欢的祖辈了。只要得空的时候,张邦梅就会围在她的“幼仪奶奶”身边,她还经常缠着她问这问那。 张邦梅问出的问题都非常幼稚,但幼仪奶奶却似乎从不介意,总是不厌其烦地笑着解答她。也是在张幼仪的启发下,自小在美国丈夫对中国一无所知的她,才喜欢上了中国文化,并慢慢对张幼仪年轻时候的感情产生了兴趣。后来,她还根据张幼仪的口述写成了《小脚与西服》一书。 张邦梅作品 张邦梅也成了陪伴张幼仪走过生命最后一天的亲人。 1988年元月20日,因为支气管炎,张幼仪身体堪忧。此间,她的孙女安琪拉一直不眠不休地照顾着她。她的子孙为她请来了最好的医生,但病情却一直未见好转。 当天夜里,张邦梅见安琪拉生日将至,便提出让她和丈夫、儿子一起出去吃顿晚饭。她告诉安琪拉:自己会照顾好幼仪奶奶。见安琪拉还是不放心,她便赶忙催促他们离开了。 安琪拉走后,张邦梅按照安琪拉照顾张幼仪那般地陪她吃了饭。但那顿晚饭,张幼仪吃得非常少,根据后来《小脚与西服》里的记载,当晚,张幼仪只进食了半碗饭。饭后,张邦梅喂张幼仪吃了药。 之后,张邦梅便去洗碗,而张幼仪则没什么精神地坐在旁边等她收拾完。当晚,张邦梅还引领张幼仪扶着助行支架走到浴室清洗了身子。之后,她便在床边为她的幼仪奶奶换了睡衣。 因为当时的张幼仪已经非常虚弱,所以为她换衣服时,张邦梅隐隐觉得:她的时日已经不多了。 当张邦梅把张幼仪安顿到床上躺下时,她轻轻拉住侄女的手用沙哑的声音道:“我晓得,我真高兴你在这儿。” 之后,张邦梅朝她的幼仪奶奶点了点头,然后她轻轻在她额头亲了一下后,又温柔跟她道了晚安。当晚,守在张幼仪旁边的她,直到确认幼仪奶奶已睡去时,才舒服地躺在沙发上也跟着睡去了。 张幼仪在梦里走完了她的一生,辞世这年,她年88岁。 张幼仪的葬礼在九十一街和公园路交叉的红砖教堂举行。那天,来参加葬礼的人非常多。张邦梅后来在回忆中说:“出席的人数之多,令我吃惊。” 根据后来张幼仪孙女徐放的回忆,当天参加其葬礼的人确实多到让他们吃惊。那天,她的邻居,还有张幼仪生前的朋友,教友甚至麻将友都到场了。葬礼庄严而有朝气,参加葬礼的每个人都凝重,用张邦梅的话讲:“每位出席者好像都知道幼仪走过的是长寿又成功的一生。”

张幼仪与长子徐积锴 张幼仪葬礼上,有无数人,包括她的孙女安琪拉和丈夫、张邦梅等致了悼词。在麦克风前,张邦梅讲了很多,她在总结她的一生时说: “她曾奉父母命嫁给徐志摩,之后又忍受了离婚之苦,并变成了一位兼具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坚强女性。她为自力更生、寻求自我所做的奋斗,是我一生的学习典范。” 张幼仪死后,家人按照她生前的遗嘱,在她的墓碑上刻下了“苏张幼仪”四个大字。 很多人不能理解,她为何会在墓碑上让徐志摩和自己的子女为她刻上“苏张幼仪”四字,但真的懂了张幼仪和二夫那段感情的人,却懂得这个“苏”字背后的意义。 对于普通人而言,他们的眼里,张幼仪与徐志摩的联系更紧密,可很少有人算过:她和徐志摩在一起的时间总共不到7年,她和苏纪之却相识相伴了20多载。更为重要的是:苏纪之真正爱过的女子,只她一人。而她一生中,真正美好的感情片段,也全在她与苏纪之在一起时。 张邦梅曾无数次问过张幼仪:“你爱过徐志摩吗?”每一次,张幼仪都不置可否。只最后一次,或许是为了给侄孙女一个交代,她终于回答了这个问题,她说: “你总问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那么多,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也没跟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可称为‘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直到听到这句话时,张邦梅才真正懂得自己和张幼仪的差距。原来,在她一直在思考“激情之爱”,时,张幼仪已经活到了另一种境界。

张幼仪长子徐积锴与其孙辈 在另一种境界的张幼仪眼里:爱,便是付出。而爱既然是付出,那它就是一种能力。只这一句话,便将那些成天海誓山盟说“爱”的爱情,于无形中打了个落花流水。 在张幼仪去世30多年后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视这个曾经被标榜为“弃妇”的女子为榜样。她那自强、独立、永不放弃的精神,也随着《小脚与西服》等以她为主角的作品的走红,而受到世人的推崇。 斗转星移,上苍终究给了她一个真正的善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