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总有这样的一幕出现,当一个王朝到了最后的时候,吏治腐败、天灾加人祸使得整个社会动荡不堪,这时候生活无着的百姓就会通过起义来反抗统治,从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太平天国的“天下一家,同享太平”,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有农民起义的背影。不过,你仔细一看就会发现,虽然农民起义搞得轰轰烈烈,但是农民起义领袖却没有几个能够成功坐稳江山的(朱元璋例外)。

分析下来,无外乎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构成中国封建社会的最主要的两个阶级就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在古代,由于各方面的不发达,农民阶级的任务就是种好土地,养活自己一家人,至于像读书等等的活动都不是纯粹的农民做的工作,这就导致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只重视自己能吃饱饭就行根本没有争夺天下的目标和方向。

二是小农经济的局限性。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而且中国地大物博,适合种粮食的土地有很多,一个地方遭遇天灾使得粮食颗粒无收并不代表别的地方同样遭受到灾情,也就是说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只有在全国多数地方都遭到灾情影响的时候才会出现。

三是生产资料的局限性。在古代最宝贵的生产资料就是土地,而土地是掌握在地主阶级手里的,农民阶级的拥有的生产资料很有限,这就使得农民阶级最常用的武器就是种地用的工具,那这些工具是不可能打败拥有众多先进武器的地主阶级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