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年纪比薛蟠大,为什么却叫他薛大哥?

《红楼梦》里的年龄,一直是个无解之谜。它不是像数学难题、宇宙奥秘一样,明知道有答案,只是科学家能力不足、技术不够,暂时找不到。它是一个根本没有答案的题目。以宝钗为例吧。第二十二回,王熙凤跟贾琏说:“昨日听见老太太说,问起大家的年纪生日来,听见薛大妹妹今年十

薛姨妈为什么不去王子腾家住?

薛家进京,孤儿寡母,薛蟠又这么不靠谱,当然需要依附有权有势的亲戚,“方可拘紧些儿子,若另住在外,恐他纵性惹祸”——当然,“拘紧”儿子是一方面,给女儿一个优质的平台,可能才是薛姨妈更看重的。不过,贾府有权有势,王家又何尝没权没势了?贾府的王夫人是薛姨妈的亲姐

王夫人不待见林黛玉,不是因为她体弱和管家能力,而是因为贾母?

林黛玉来到贾府,每个人都表示欢迎,都给予黛玉极大的热情。唯独王夫人,第一次见面就警告黛玉离她儿子宝玉远点儿。以后的日子里,王夫人虽然对黛玉有照顾,但是始终有一层隔膜,她不待见林黛玉。那么王夫人为什么不待见林黛玉呢?是因为黛玉弱不禁风吗?王夫人不待见林黛玉

《红楼梦》赏析 宝钗扑蝶美丽的行为艺术背后的生活真相

在春夏之交,风和日丽之时,白白胖胖的杨妃玉环,手持团扇,身着时尚旗袍裙,在沁芳湖畔,玉色蝴蝶,翩翩起舞,是何等的惬意开怀。扑蝶之态,雍容华贵,快乐自在地追扑彩。好一幅妙曼春图。在美丽的大自然里,难得宝钗摘下她的道学面具,显示出鲜为人知的另一面,薛宝钗本来就

兼美之谜:为啥宝钗、黛玉、香菱、警幻之妹身上都有可卿的影子?

金陵十二钗最神秘的一个人物,当然是秦可卿。秦可卿身上有许多的谜团,比如她是秦业从养生堂抱回来的弃婴,那么她就是个不知爹娘是谁的野孩子,即便是养父秦业,也不过是个工部的小官吏,连给儿子请先生的钱也出不起,想不国公门第的贾府,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在讲究门当户对的

《红楼梦》赏析 对事情不同的反应 反映不同的品行修养

第二天是芒种节,芒种是个标志春夏之交的节气,传说到这一天花神退位。所以就有了给花神饯行这样的风俗。芒种节送花神,是那个时代金钗们的时尚。是豪门少女的节日,闺中少女把芒种节看作是一桩盛事,大观园女孩都早早起来,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来送春。她们为了抢这最后一抹春

为什么黛玉进贾府,要拜见贾赦贾政,而宝钗却不用拜见?

贾赦跟宝钗是远亲,可见不去拜见。贾政是宝钗的亲姨夫,肯定要拜见的,不过应该是这样:初进贾府时薛蟠拜见贾政,顺嘴提一句“替妹妹给姨夫磕头”;或者丫鬟婆子带着宝钗到贾政屋里,王夫人招待“你姨夫在外面有事,再见罢”,就算是拜见过了;以后年节大宴,机缘巧合,宝钗见

玩笑都是真的吗?看《红楼梦》里林黛玉她们的玩笑就知道了

德国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没有所谓玩笑,所有的玩笑都有认真的成分。”开玩笑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红楼梦》里也有许多开玩笑的场景,这里就随意选取几例,看看是不是确如弗洛伊德所说。先看林黛玉开过的几个玩笑。别看林黛玉留给人们的印象是病恹恹的特爱哭,其实她和

宝钗和王熙凤的关系是怎么变化的?她们一直不对付吗?

再不对付,人家也是自己人!何况,哪里“不对付”过了?说宝钗和王熙凤“不对付”的文章很多,我看来看去,只有两件事可以作为证据,其他的不过是无中生有、凭空臆想罢了。这两件事呢,又是这样的:第一件:宝钗和王熙凤,在八十回中,全程没有交流。我仔细读过原著,不下数百

针锋相对的黛钗,后来却结金兰契,真的姐妹情深吗?

是的,真的姐妹情深。很多读者把钗黛二人看成是不共戴天的仇人。其实虽然没有“不共戴天”,这两人的确曾经敌对过,根本矛盾就是对宝玉感情的竞争——宝黛爱情尚未分明,缺乏信任,宝钗也误以为自己有机会。于是两个女孩子视对方为情敌。不过,钗黛对宝玉的感情,并不是同样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