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的铁蹄正朝着苏联的方向进军。西面是与英法等国的战场,东面是与苏联的战场,法西斯德国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之中。威廉二世德国之殇还历历在目,到底是何原因让希特勒做出了如此选择?他是心有算计还是不得不铤而走险?
德国:两线作战!
20世纪30年代末,法西斯德国疯狂扩张,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在它的铁蹄下也忍不住瑟瑟发抖。英法为求自己好过,几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出卖“朋友”的利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被割让给法西斯德国。
这边的英法以此为筹码换取了欧洲战场风云的暂时平息,那边的苏联也坐不住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应运而生。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时是1939年8月23日,条约约定了10年“和平”,然而仅仅过了两年一切就不同了——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条约,德军朝苏联发起攻势。
法西斯德国的举动是令人意外的,甚至是令人惊奇的,因为西线与英法的战争还没结束,希特勒就主动对上了苏联如此一座庞然大物。
希特勒向来引以为豪的就是“闪电战”,闪击波兰之后,希特勒还想闪击苏联。然而地域、人口、气候等等都与波兰截然不同的苏联给了希特勒当头一棒,“闪电战”没能实现,反而大量兵力被掣肘在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中。
更令希特勒头大的是,东线推不动,西线英法等国组成的盟军又卷土重来。东西两线都接连吃了败仗,法西斯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已然破灭,希特勒的末日就要来了。
为何铤而走险
回顾这段历史,与威廉二世德国之殇何其相似,有如此前车之鉴,希特勒为何还会重蹈覆辙?归结原因不过一句话,时局变换太快。
德国出兵苏联时可以说是“优势在我”。那时的德国军队是春风得意,他们刚刚把四十余万众的英法联军赶到敦刻尔克,转头又接受了法国的投降。
西欧诸国尽收囊中,法国俯首称臣,损兵折将的英国一时半会儿又难以组织力量登陆欧洲大陆,短时间内德国在西欧大陆上几乎就是一家独大的存在。
不过英国没办法反攻,德国也吃不下英国,因为它的海军、空军力量太“弱”了。大不列颠空战失利,海军又才刚刚恢复发展,德国装甲师再厉害也不可能生出翅膀飞到英国本土作战。
既然是块硬骨头啃不动,那只能作罢再待良机了。而苏联不同,苏联红军在1939—1940年的苏芬战争中以多欺少,结果却打得异常艰难。
自此后,“战斗力低下”五个字几乎是明晃晃刻在了苏联红军头上,希特勒也由此认定这苏联不过是纸老虎,不堪一击!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希特勒决定,乘着《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掩护,出其不意打上苏联。
本来一切倒还顺利,苏联的防线确如希特勒所想一般不堪一击,战线很快就推到了斯大林格勒。可这一回,胜利的天平不再继续向德国倾斜了,苏联的反击开始了。闪电战变成了持久战,西伯利亚天寒地冻的冬季也到了。
苏联的强大军事动员力量与天气的加持,还身着秋衣的德军毫无意外地败了。而也正是“闪击”苏联的计划失败,才有时间让英国缓过气儿组织盟军反攻,让德国生生把自己困死在两线作战的泥潭里。
总之,希特勒选择在未彻底解决英国前发兵苏联本是顺应战局,是在当时背景下最合理的选择。只是苏联的坚韧远超希特勒想象,闪电战被拖成了持久战,这才让法西斯德国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最终走向了末日。
参考文献:
[1]梁建新.希特勒冒险进行两线作战的原因[J].益阳师专学报,1994(02):52-54.
[2]《敦刻尔克战役中希特勒为何“手下留情”》 参考消息网 2017.08.03.
[3]《苏德战争真相揭秘:苏军伤亡超过2000万》 中国网 2007.12.17.
[4]《世界战争史上最惨烈的巷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2021.06.25 .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