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类文明诞生以来,战争就始终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各个阶段。很多人认为战争是野蛮的代名词,只有文明等级较低的古代人类之间才会容易爆发战争,而文明等级较高的现代人则会采用谈判或者贸易的方式解决争端。这种想法无疑是大错特错,战争从来没有远离人类,并且随着地球资源的逐渐枯竭,爆发战争的几率可能还会不断增加。


       实际上,纵观人类历史,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在人类文明的各个阶段,战争的频率并没有降低太多。而且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战争的残酷性反而日益增加,许多新武器的出现不但彻底改变了传统战争的格局,更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伤亡。比如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飞机、坦克和机枪,这几种武器的出现,简直是士兵的噩梦。
       例如1916年2月爆发的凡尔登战役,这场持续时间长达10个月的漫长战役,由于参战双方都投入了机枪、坦克、火炮等新式武器,因此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之一。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键转折点,参与此战的双方都损失惨重,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


       新式武器的威力,绝对远超战争发起者的想象,也许在他们眼中这些伤亡的士兵,恐怕仅仅是一个数字吧!毫无疑问,人类在铭记历史的同时,又好像永远不会吸取教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仅仅21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再次爆发,而且这次战争的主要发动者又是德国。只不过,这一次法军没能像在凡尔登战役那样抗住德军的进攻,在德军新发明的闪电战的突击下,法国很快就沦陷了。
       战争的发展早已超乎人们的预料,除了各种各样新式的武器出现之外,新的战略和战术也是层出不穷,仿佛人类在这方面有着非同一般的天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的闪电战取得了巨大成功,几乎在短短时间内就横扫了整个欧洲。只不过,正当元首的将军们在为即将到来的胜利而狂喜时,看似不可战胜的德军在东边却遇到了对手。


       相对于一战时期的俄军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军可以说是脱胎换骨,表现得远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要顽强许多。德军的闪电战确实给苏军带来了巨大压力,凭借着装备先进的机械化部队,德军一度突袭到距莫斯科仅有数十公里的郊外,而苏军所表现出来的韧性却超乎德军的想象,他们并没有被德军摧毁斗志。
       1941年12月2日,德军第258师所属侦察营攻入莫斯科近郊的希姆基镇,此地已经可以俯览莫斯科近郊。甚至一直以来都有传闻说,当时德军的侦察兵用望远镜就可以看到克里姆林宫的尖塔。紧接着不久,亚赫罗马也被德军占领,此地距离莫斯科更是仅有30公里。德军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信誓旦旦地对元首保证,德军的先遣部队距离莫斯科只有25公里,只要再发起一次冲锋,就能轻而易举地占领莫斯科了。


       正如同布劳希奇所保证的那般,12月4日,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根据所获取的苏军情报,也得出了一个令元首十分满意的结论:莫斯科的苏军已经没有能力再发起一场大规模的反击行动。然而,战场的局势瞬息万变,德军的将军们还是高兴得太早了。
       12月5日,在环绕莫斯科周围数百公里的半圆形防御阵地上,苏军不但牢牢遏制了德军的进攻,还成功组织起了全线反攻,莫斯科保卫战从防御转向了全面反攻的新阶段。
       随着苏军发动起全线反攻,围攻莫斯科的德军面临灭顶之灾,失败不过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苏军的反攻德军尚能暂时抵挡,而莫斯科冬天的极度严寒却让衣着单薄的德军感到绝望。在1941年的11月4日的时候,莫斯科地区的温度还处于零下7度的“高温”天气,可是到了12月5日苏军发起反攻时,当地气温已经骤降至零下40度。如果说之前德军还能凭意志力克服一下寒冷带来的威胁,可当温度降低到零下40度时,不要说枪栓都拉不开,不被当场冻死就够幸运的了。
       毫不夸张地说,在这种极度严寒之下,大多数德军都被当成冻成了“冰棍”。很多人可能会感到奇怪,德军在莫斯科郊外成片冻死,为什么不烧树木取暖?其实,这种说法多少有些“何不食肉糜”的味道。当时苏联人的做法很绝,为了避免物资落入德军手中,苏军采用了坚壁清野的策略,而且将这种策略执行得十分彻底。而处于天寒地冻中的德军,不要说采伐树木了,就连干枯的野草都找不到几棵。就算能够找到可燃物,德军士兵也不敢烧,如果他们真敢这样做的话,很容易会成为苏军炮兵的活靶子。


       早在1941年的夏天,苏军已经在为未来的反攻做准备了,他们早已预料到即将到来的严寒将会成为德军最大的敌人。所以从当年夏天开始,苏军就开始有计划地执行坚壁清野的策略,不但提前撤走了居民和粮食,还炸开了第聂伯河大坝。除此之外,举目望去所有能看到的树木、房屋和野草都被化为焦土。在苏军这种壮士断腕般的防御策略下,深陷在冰天雪地的德军不要说烧树木取暖了,连找一块能够遮风挡雨的瓦片都困难。而英勇的苏联红军,依靠坚韧不拔的毅力,最终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