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领导的洛口政权是隋末规模最大、战斗力最强的反隋起义军,在持续2年的反隋起义中,李密斩杀了隋将张须陀,击败隋朝虎贲郎将刘长恭,整合了中原地区反隋起义军,收编了大量的隋朝将领与官员,多次击败王世充,击溃了宇文化及,最终被王世充击败,向西逃往关中投靠了李渊,因为不甘居人之下,企图再次起兵而被唐将盛彦师伏击杀死。
李密在隋末的混乱时期算得上是传奇人物,他家世显赫,出身关陇贵族集团,他的家族从曾祖父李弼开始,就一直是世袭的贵族,与李渊的家族一样,同为西魏及北周的八柱国,李密很早就承袭父亲蒲山公的爵位,当过杨广太子府的宿卫,成为杨玄感起兵反隋的军师,杨玄感兵败后,李密四处逃亡,后投靠了瓦岗军。
李密加入瓦岗军,什么资源也没有,帮首领翟让提了几个建议,率军打败并杀死了隋将张须陀,李密一下子就成为瓦岗军的小头目,实现了逆转,李密开始给翟让画饼,将逐鹿天下的计谋全盘托出,并亲自率军攻下隋朝第一大粮仓-兴洛仓,开仓放粮给普通百姓,队伍一下子扩张了数十万人,同时也让翟让佩服得五体投地。
李密
李密随后又击败了洛阳隋朝廷派出的大将刘长恭,瓦岗首领翟让甘愿居下,推举
从此之后,李密率领起义军在中原一带与隋军主力死磕,隋炀帝派王世充率领5万精兵攻打李密,李密与王世充对峙100多天,打了60多仗,终于击败王世充,把王世充打得龟缩在洛阳城中不敢出来,李密随后不久设计杀死了瓦岗原首领翟让,大量收编原隋朝官吏和将领,中原地区大量的小股起义军都投靠了李密。
鼎盛时期,李密拥兵30万余,占据了整个中原地区,原七国之地李密独占四国,可以理解为占据整个天下七分之四的土地,控制了洛口、黎阳、回洛三个大粮仓,拥有秦琼、罗士信、李勣、程咬金、单雄信等猛将,中原地区的反隋义军均以李密马首是瞻,河北窦建德、山东徐圆朗都劝李密称帝,李密以未攻取洛阳为由拒绝。
李密建立的洛口政权
《李密墓志》:七国之地,四为我有,五都之所,三在城中,胡骑千群,长戟百万,饮马则河洛可竭,作气则嵩华自飞,近无不怀,远无不肃,声溢寰宇,威慑华夷。
要不是宇文化及从江都赶来,洛阳城很可能被李密攻破,李密为了避免两面受敌的状态,选择了投靠洛阳隋廷,与宇文化及率领的隋军主力对抗,在黎阳之战,李密利
隋后不久,李密与王世充在邙山大战,李密被王世充击败,其部将或被俘虏,或叛逃王世充,其城池、地盘大量被王世充占据,李密走投无路之下,向西投靠了唐朝,说起来唐朝能够成功统一天下,还得感谢李密,要不是李密在中原地区大量消耗了隋军主力,李唐政权在关中就不那么容易成功了。
那么问题来了,李密领导的洛口政权一度发展壮大,为何突然被王世充击败,就直接迅速败亡?其实主要有三个原因:
隋末农民起义政权分布
一、李密政权内部矛盾问题。
李密以外人身份投靠瓦岗军,从而一举成为瓦岗军的首领,他领导的起义军最初都是河南的农民,包括前首领翟让,将领王伯当、单雄信、徐世绩(李勣)等,都是出身底层的人物,李密成为首领之后,大量的隋军将领、官吏、士族、豪强都加入了洛口政权,李密组建了蒲山公营的私人武装。
比如罗士信,原为隋将张须陀部下最凶残的将领,罗士信曾在战争中每杀一人,就割下对方鼻子揣在怀里,他杀的都是反隋的农民,李密任命李罗信为总管,仍然指挥原来的军队。再比如秦叔宝和程咬金,也是张须陀部将,李密任命他们为内军将领,颇受信任,这两人后来都成为唐将。
张须陀及所率领的隋军是打击反隋起义军的主力,在2年时间内,镇压了10多支起义军,杀害农民十余万人,手上沾满了农民的鲜血,张须陀的部将大多数都被李密接管,张须陀生前与瓦岗军打了三十多仗,双方肯定有解不开的仇恨。
罗士信
裴仁基出身世家大族的河北裴氏,身为隋朝禁军将领,后投靠李密,被封为上柱国,赐爵河东郡公,与翟让官爵相当,其子也被封为上柱国,出身河东崔氏的隋朝总管崔世枢向瓦岗军投降后,翟让囚禁了其家族成员,但李密却释放了崔世枢,并任命其为总管。
李密对待世家大族及隋朝降将官吏相当宽松,让这些人大量加入自己的政权,引发了政权内部的结构变化,既有农民,又有世族,还有大量隋将,有些人原来就是敌人,现同在一个政权之中,难免出现矛盾。
李密政权中最大的矛盾有两个:一是李密与原首领翟让的矛盾,二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第一个矛盾导致了李密设计杀害翟让,翟让把瓦岗首领位置让给李密,结果被李密所杀,引发了瓦岗旧部的不满,李密的政权中瓦岗旧部是基础,邙山大战后,李密手下的蒲山公营损失很大,原瓦岗旧部大多见死不救,单雄信、邴元真投靠王世度,镇守黎阳的徐世绩部未受损失,但李密自己都不敢依靠。
翟让
《资治通鉴》:让乃命密建牙,别统所部,号蒲山公营,密部分严整,凡号令士卒,虽盛大夏,皆背如霜雪,躬服俭素,所得金宝,悉颂赐麾下,由是人为之用,麾下士卒多为让士卒所陵辱,以威约有素,不敢报也。
第二个矛盾导致李密只信任瓦岗军之外的蒲山公营势力,李密率军作战,其主力均为蒲山公营,蒲山公营是李密本人亲手组建的私人武装,以投降的隋朝将士及世家门阀为主,蒲山公营与瓦岗军天生就有矛盾,其麾下的士卒经常被翟让手下士卒所凌辱。
李密的亲信宇文温出身北周皇族,建议李密杀掉邴元真,逼反了邴元真,后投靠王世充,李密的另一个亲信房彦藻是唐朝宰相房玄龄的叔父,劝李密除掉单雄信,结果单雄信投靠了王世充。
瓦岗军
李密与宇文化及在童山大战时,其军队主力将领是秦叔宝,属蒲山公营,此次战役李密虽然胜利,但骁将锐卒损失较多;李密与王世充在偃师之战中,其军队主力将领是程知节、裴行俨,都是蒲山公营将领,此战李密大败,仅带了数百骑逃走。
李密出身贵族,他本人代表的也是地主与豪强阶级,其信任、重用的大多都是出自本阶级,对于瓦岗旧将士卒,李密已经疏远了,其政权内部已经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在李密一直胜利的时候,矛盾还不会凸现,一旦失败,矛盾就会显露,造成严重后果。
即使李密被王世充击败,其手下包括瓦岗将士在内至少有2万余士卒,比李渊当年起兵少不了多少人,但李密不敢用,直接往西投靠唐朝,因为李渊同样出自关陇贵族集团,这都说明了李密的阶级性,内部存在如此重大的矛盾,最终也只能以失败告终。
王世充
二、李密政权对抗了隋军主力。
李密领导的起义军,从开始到结束,一直都在河南及洛阳周边作战,瓦岗军是在河南滑县起义的,后来攻取了河南荥阳,又攻取了洛阳周边的兴洛仓,李密建立的政权都城在洛口,今河南省郑州市巩义河洛镇,其后来的主要活动范围就在洛阳周边。
在李密到达洛阳的前几个月,隋炀帝才从洛阳去了江都,在这之后,隋炀帝一直在江都,直到被杀,隋军主力一部分留在洛阳,另一部分跟随隋炀帝到江都,跟随隋炀帝到江都的主要是十余万骁果军,这是隋朝战斗力最强的军队。
李密率军到达洛阳后,与隋军进行无数次战争,攻占了周边的粮仓,隋炀帝后来派出王世充率领5万江淮军支持洛阳,与李密作战,双方打了几十场战役,不分胜负,李密后来又率领主力与宇文化及率领的骁果军作战,打败了对方,还收降了数万骁果军。
瓦岗诸将四分五裂
直到李密战败,他领导的起义军是打击隋军的主力,隋军的大多数兵力都消耗在了洛阳周边,这就有点像秦末时期,项羽在巨鹿之战消灭了秦军主力,刘邦就能趁虚而入进入关中一样,李密消耗了隋军主力,李渊坐镇关中就摘取了胜利果实。
李密虽然很能打,但战争打的就是消耗,不仅是物资、粮食、兵器的消耗,更重要的是人的消耗,打到最后,李密的损失也非常大,尤其是李密与宇文化及的那一场战役,导致李密主力大为受损,在后来与王世充的战争中,李密就无法抵挡了,当然也就失败了。
三、战略问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