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申俊涵 北京报道

“即便市场交易规模相较2022年有所下降,我们认为2023年仍是S市场(私募股权二级市场)里程碑式的一年。”近日,赋航资本合伙人狄凯在一场线上直播活动上,分享了对S市场2023的总结与2024的展望。

狄凯表示,从全球市场来看,2023年的全球S市场交易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赋航资本援引Jefferies、Greenhill、清科、FOFWEEKLY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S市场爆发性增长,整体交易规模达到1320亿美元。随后在2022年、2023年S市场交易规模持续下滑,分别为1080亿美元、1000亿美元。

中国S市场交易规模在2023年同样有所下滑,2022年,中国S市场交易规模首次突破千亿人民币,达到1021亿人民币。2023年截至Q3,中国S市场交易规模为437亿人民币。

虽然2023年的S市场交易规模有所下降,但狄凯仍对S市场的发展充满信心。一方面,认识和参与S交易的资金方越来越多,虽然大家在2023年整体谨慎,但对S交易的热情仍然高涨。

另一方面,政策层面也在不断释放利好。比如,现在已经有6家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开展试点股份转让业务,让现在市场中最大的参与群体——国资机构,有了比较好的S交易场所。因此,期待2024年是S交易回暖的一年。

主流市场化S交易画像解读

什么样的S基金份额更受到市场的青睐?赋航资本通过统计市场上活跃机构的工商数据,刻画出2023年主流市场化S交易的轮廓。分析显示,2021年成立、认缴规模10亿以下、对外投资11-30个资产的Early S基金份额更容易成交。

从年份上来讲,2021年成立的基金S交易数量最多,这跟市场交易更青睐Early S有一定的关系。因为Early S处于基金投资期,基本不需要定价,所以成交数量多。Mid/Late S主要是因为产品到期、买卖双方存在价格分歧,成交难度更大。

从规模上来说,认缴规模10亿以下的基金更容易成交,这跟大家的认知也比较一致,小规模的基金回报可能更高。从基金底层的项目数量来说,11-30个项目的基金交易数量最多。原因在于买方尽调成本可控,投资更容易产生高收益。

“原因在于,如果项目数量过于少,投资赛道可能比较集中,会带来一定的风险。S投资更多是讲究中低风险、中低回报的策略,所以要有一定的分散度。但如果项目太多(比如超过30个),买方尽调的时间成本会非常高。所以在11-30个项目范畴之内的S更加容易进行交易。”狄凯说。

S交易生态复杂并不断演变

谈及市场生态的变化,狄凯表示,当前S交易生态逐渐向多次投资、多方参与演化。首先,从买方交易次数来看,46%的买方在2023年完成多次投资。这意味着他做S交易不是简单的机会主义,而是当做策略。“我们也认为,未来在S交易里面,把S作为策略的专业化机构会越来越多。”他说。

第二,多方交易将成为常态。据了解,在一笔转让中,如果卖方数量和买方数量均为1个,就属于私密交易。买方或卖方超过1个,就属于多方交易。

“前几年,很多S交易是私密交易,这跟当时S基金比较小,市场大家认知度不高有关系。现在,越来越多的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交易出现,S交易已经成为非常市场化的行为。这同时也意味着,因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捡漏’机会将逐渐减少。”狄凯说。

第三,买方性质来看,S基金/F0F多次出资最为活跃,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机构也慢慢参与到市场中。

第四,金融机构在市场化交易中,彼此之间更易达成共识。这是因为金融机构(保险、AMC、信托、券商、银行等)本身的资金属性和风险偏好比较类似,更容易理解对手方交易诉求和资产偏好,从而达成交易。

总体而言,中国特色的S市场机会与挑战并存,生态复杂且不断演变。本质上,S交易确定性取决于,卖方的紧迫性和决策流程。

狄凯表示,交易过程中,GP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当前S转让的主力。GP可以通过“P+S”策略,实现原基金退出和新基金募资;国资和引导基金是未来S市场卖出的增量,这也离不开各个股交所的支持;民营LP的S卖出机会源自流动性,其具有需求紧迫、决策力强的特点;家办、FOF类S卖出机会源自产品到期,他们是Mid/Late S的重要贡献方。

谈及对2024年中国S交易市场的展望,狄凯表示,首先从参与方层面来看,国资LP份额S交易将上升,金融机构买方会越来越多。第二,从交易层面来看,Early S达到稳定增长状态。同时,创新式的复杂Mid/Late S交易会更广泛地被市场接受。最后在资产层面,标的阶段和行业会更加多元化。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