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4日,特朗普心心念的大阅兵终于在华盛顿举行了。而美国上一次举行阅兵还是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之后。这两次阅兵之间足足间隔了28年。

而在此期间,我国分别在1999年和2009年就举行了两次10年大庆阅兵。俄罗斯和朝鲜举行的阅兵次数就更多了。

再往前,在很多人的记忆中,美国也就是在南北战争结束后、一战结束后和二战结束后分别举行了三次阅兵。

如此看来,美国在建国后的248年间,一共才阅兵了5次,在二战后仅有2次。

那么,美国为啥不喜欢阅兵?

难道是因为武器太先进,不方便展示吗?

老前辈

其实,很多人认为美国只举行了5次阅兵,是不正确的。

在打赢独立战争之后,美国大陆军进行的那次阅兵还不如胡赛武装搞得像样,所以不能算是大阅兵。

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第一次大阅兵其实是1861年在华盛顿举行的那次,参阅的联邦士兵一共有35000人之众。林肯总统举行这次阅兵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震慑南方那帮奴隶主。

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北方大胜。那一年在华盛顿举行的阅兵是美国空前绝后的一次,人数高达15万。这个纪录到现在都没被打破。

1919年,美国为了庆祝一战胜利而举行了第三次大阅兵,人数为25000人。

1946年1月,美国为了庆祝二战胜利,在纽约举行了第四次大阅兵,人数为13000人。

好了,到这为止,很多人都认为美国的第五次阅兵应该是海湾战争之后的那次了。

其实不然,在那之前,还有好几次呢。

1953年1月20日,艾森豪威尔荣登大宝。第二天,这个曾经说自己不喜欢阅兵的总统就为自己的就职举行了大阅兵。

在最近几年,俄罗斯和朝鲜只要阅兵,就必须展示出各种威力强大的“核大棒”,而艾森豪威尔的那次大阅兵与之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阅兵当天,美军一共出动了22000人。在游行队伍的最后,赫然出现了重量高达85吨,专门用来发射核炮弹的超级大炮。

当时,导弹技术还不成熟,所以,这门炮在当时是美国陆军中威力最大的武器,能把原子弹发射到30多公里之外,是妥妥的大杀器。

很多人都笑话印度在阅兵时用卡车拉着飞机模型,但很少有人知道美国早就玩过这一手。

1957年,艾森豪威尔为庆祝连任,又举行了一次有好几万士兵参加的大阅兵,而观众更是高达75万人。

在这次阅兵中,最亮眼的武器就是美军装备的全世界第一种核导弹~“红石”导弹。而最先进的、执行核打击任务的远程巡航导弹~“蛇鲨”也露出了峥嵘。此外,还没正式装备部队的F104则被装在彩车上进行了展示。

很多人认为这次阅兵是艾森豪威尔在震慑苏联,但这次阅兵受到的诟病也不少。为啥呢?

因为在这次阅兵中还出动了好几百匹马、3头大象和一支由阿拉斯加大狗组成的军犬队。怎么看,怎么让人感觉这像是一次马戏表演。不得不说,艾森豪威尔的脑洞确实清奇。

等到他光荣卸任之后,就把阅兵的“火炬”交到了肯尼迪手里。而肯尼迪在这方面的表现一点都不比老前辈差。

1961年1月20日,肯尼迪就任总统。他过去在海军当过兵,所以,他举行的阅兵式颇有看点。

当天,美军16000多人,军校学员8600多人,以及童子军和40多个乐队参阅。

当时正是冷战高峰期,所以,各种先进武器必须拿出来吓唬一下苏联。这其中就包括B70“女武神”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的等比例模型、陆基“民兵”洲际导弹、海基“北极星”导弹、空基“大猎犬”巡航导弹以及反导武器等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大杀器”。

同时,这次阅兵还进行了电视转播,可谓是盛况空前。

不过,以上这一大堆还不是这次阅兵中“最靓的仔”,那最耀眼的明星是啥呢?

那是一艘被彩车驮着的二战老式鱼雷艇!

这老古董为啥是最靓的呢?

因为新总统在二战时就是开鱼雷艇的。而这艘鱼雷艇和他当初被鬼子击沉的那艘是同款。

要说肯尼迪也是挺奇葩的。他难道忘了刚卸任的那位曾是盟国总司令?你这一个小小的鱼雷艇艇长有啥可嘚瑟的?所以,肯尼迪在这次阅兵中画蛇添足的这一出是招至了一顿狂喷。

好了,从肯尼迪之后,美国总统们就消停多了,主要是因为美军被陷入越南大泥坑,美国也从战略攻势转入战略守势,实在是没心情耀武扬威。

一晃,30年过去了,美国终于找到了一个搞阅兵的好题材。

新生代

里根时期是美国对苏联由守转攻的时期,但里根“命不好”,自己栽树,却让老布什乘凉了。

1991年,美军把冷战时期研制的先进常规武器在伊拉克几乎用了一个遍,仅用42天就大获全胜。由此,美国终于走出了越战的阴影。所以,在海湾战争之后,大阅兵是必须要搞起来的。

然而,这效果真是让人一言难尽。

1991年6月8日,几十万华盛顿群众齐聚街头,迎接凯旋班师的美国大兵们。老布什和副总统,以及内阁一众高官隔着检阅室的防弹玻璃一眼望去,8800多名刚从中东回国的将士,在多国部队总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上将的率领下,走过宪法大道,然后经过白宫,最后转向向五角大楼。

徒步队伍的后面,是一众在海湾战争中大显神威的重武器,包括M1坦克、M2步战车、M109自行火炮、“爱国者”防空系统等,是浩浩荡荡,威风凛凛。

天空中,成群的战斗机和直升机呼啸而过,场面是蔚为壮观。按负责转播的美国记者的话说:华盛顿好像在受到攻击!

不过,这大场面的背后,美国首都可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为了让参阅的装甲部队能顺利通过,华盛顿市政府把阅兵沿线的路灯杆都拆了。但等完事以后,最起码灯杆还能再装回去。而路面就没这么幸运了。

宪法大道的设计承重只有30吨,而M1坦克的重量是超过60吨。而且,当天天气特别好,柏油路面都被晒软了。于是,坦克过后,地面上就留下了两道深深的车辙,很难修复。

更要命的是直升机参阅。在AH64机群低空掠过时,螺旋桨威力巨大的下洗气流,在地面掀起了沙尘暴,石头子儿、砂砾就跟子弹一样四处飞溅,兵砸坏了附近的博物馆和雕塑园。

阅兵结束后,美国防部只得拨专款给人家修,然后再以“战争损失”的名义报销。

大概率是因为1991年这次大阅兵太劳民伤财,加上美国财政赤字越来越高,从那以后的20多年里,美国就再没搞过阅兵。直到有一天,一个叫特朗普的当了总统。

别看特朗普因为脚上有“骨刺”而逃了兵役,但他对阅兵却是情有独钟。2017年初,他在筹备就职典礼时,就下了指示,要求安排坦克和导弹系统过来捧场。国防部担心“影响不好”,就没同意,但安排了20架战斗机和直升机飞过华盛顿,给特朗普过了把瘾。在他之前,也就小布什有这待遇。再往前,就是杜鲁门了。

不过,这小场面怎么能让特朗普心满意足,所以,他在日后一直对阅兵心心念。

2017年6月,马克龙邀请特朗普到巴黎看法国的国庆阅兵式。开始时,特朗普没想去,可马克龙告诉他在这次阅兵里有纪念美国参加一战的环节,所以。俩人可以一起在凯旋门检阅法国和美国的部队,同时,天上还有飞机,地上还有战马和其他的重装备参阅。

这下,特朗普来神了,因为他当初就想把这一大套用在自己的就职典礼。于是,他欣然应邀,去了巴黎,一边看,还一边大加夸赞,说这是自己看过的最伟大的游行之一。

如此,马克龙把特朗普搞得“春心荡漾”,并下定决心搞一个比法国阅兵式还大的、还精彩的阅兵式。不久之后,他就告诉马克龙自己会在2018年的美国独立日当天搞一次阅兵。

然而,他却没想到来自国内的反对声会那么大。

首先,舆论对他不利,阅兵式被批是形式主义。国防部负责训练的官员则说阅兵要调动好几千士兵和一大堆装备,对部队的日常训练影响太大。

其次,美国民间其实对阅兵始终是有一种敌意。这是有历史原因的。想当初,美军打赢了独立战争之后,便直接解散了,就是因为美国民众认为常备军在平时就是对“自由”的威胁。

这种观念直到二战后才有所改观,因为美国要面对苏联的威胁。可即便如此,民间仍然认为军队打完仗了,就该退居幕后。所以,小布什当初宣布打败伊拉克之后,国内就要求他撤军。而奥巴马之所以能当总统,就是因为他承诺要从伊拉克撤兵。

最后,特朗普搞阅兵的时候不对。

如前文所述,美国过去搞阅兵,要不是因为取得了重大胜利,要不是正在面对重大的威胁。而特朗普有啥理由阅兵呢?

美军当时还陷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大坑里,离取胜遥遥无期,特朗普还宣布要向阿富汗增派部队。而美国国内对这两场战争都不看好。所以,特朗普搞阅兵,不是给大伙添堵嘛。

以上这三点困难如果都能被特朗普克服的话,那最后一个原因绝对是他无法逾越的鸿沟,是啥呢?

没别的,就是钱的问题。

白宫的预算部门估计搞阅兵要花3000万美元。这下,就尴尬了。美国政府债台高筑,军费预算也没留出阅兵式的那份钱,所以,这钱不好批。很多网友也批评特朗普,让他把钱用在正道儿上。

其实,最后的预算更令人震惊,是高达9200万美元,比白宫做的预算高了3倍。如此,干脆就别整了。

不过,就这么善罢甘休,不是特朗普的风格。最终,这阅兵还是在2019年7月4日搞了。

虽然在阅兵上,天上有20多架飞机飞过。但在地上,千里迢迢运到华盛顿的坦克是纹丝没动。原因不再赘述,就是怕压了地面,还得赔钱。所以,坦克、装甲车等重武器都成了用来静态展示的吉祥物。

更尴尬的是,阅兵时,天公不作美,下了场大雨。

这样的场景,是让俄罗斯媒体着实奚落了一番。

但无论如何,特朗普终于圆梦。

好了,综上述所,是不是能看出点美国阅兵的门道儿了?

该消停了

第一,美国在年景好的时候,搞阅兵的次数一点都不少,尤其是从二战后到肯尼迪当总统的这段时间里。

第二,美国不搞阅兵,根本不是因为武器太先进,不好展示。在以往,美国该拿出来的先进武器,一件都没少拿。只不过在最近30年,美军频繁征战,而且媒体又发达,给先进武器的展示提供了太多渠道和机会。

第三,美国不频繁搞阅兵,主要还是因为历史形成的传统观念造成的。当然,在最近20年,没钱也是个大问题。

古语云:国虽大,好战必亡。美国现在无论搞不搞阅兵,都已经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武力来解决一切问题。在事实上,这是美国衰落的重要标志。

美国再这么折腾下去,恐怕早晚会和苏联一样,再也不用搞阅兵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