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最近几年部分演员们动辄几千万的“天价片酬”很常见,而在如此高片酬的同时,比较遗憾的是并没有多少对得起如此高投入的作品。 虽然说高投入是好作品的重要条件,但不是说高投入就一定会有好作品;当然了较低的投入也不一定就没有好作品。

以我国抗战剧为例,每年光是放映的就至少数十部。但时至今日,堪称经典的不过是老《亮剑》和《我的团长我的团》等为数不多的几部,而老版《亮剑》的投资却只有区区1600万人民币。老《亮剑》是2005年时上映的作品,当年的1600万元自然比今天来说购买力更高些,但也显然算不得上高投入的作品。 很多人觉得老《亮剑》因为投入不足,在布景以及战斗场面上太过于简陋,比如演员们的衣服都是脏的,实在是太不整齐,有碍观感了。

但实际上,这恰恰就是老版《亮剑》的重要价值之所在,因为这恰恰比较符合当时那个年代的特征。如今的很多战争剧,演员们是什么形象呢?衣着光鲜是必须的,发型新潮也是必须的,甚至于战争戏打了半天了,演员们脸上都是白白净净的。 可以负责任地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场热兵器时代的战争,能有如此干净的形象。 而我们再看老版《亮剑》,战场上,没人在乎发型乱不乱,脸脏不脏。正是这种贴近真实战争的形象反倒是给了人们共鸣,毕竟,大家是来看战争戏的,而不是来看偶像剧的。

说到剧中的服装,也不能说没有干净的,比如楚云飞的358团衣着就还算可以。而李云龙的独立团,尽管正规军每人军服是有的,可是找出几身干净的还真不多,这也是符合历史事实的。独立团为什么叫独立团?因为改编为八路军时,正规番号就给了那几个,此后发军饷也是按照正规团的番号发,1940年之后连这几个正规团的军饷也断了。

那么其他的抗日部队怎么办呢?我们知道八路军是没军饷的,依赖于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支持才能勉强生存并抗击敌占区的日寇,有限的资源要补充军械及粮食,服装上就比较次要了。当时各大根据地八路军的军服都不是一个颜色的,有的是灰色的,有的是草绿色的,而且只有正规部队会有军服,地方部队或游击队基本就是农民扮相。 正规军的军服也不是敞开了供应,经常一年就发一身,而在长期战斗中,军装的磨损也是很严重的,因此会存在褪色、打补丁等情况。

在老版《亮剑》中,李云龙自己穿的明显就是褪色的军装,而且那褶皱,显然也是穿了不知道多久的。所以说,在外在形象上,老版《亮剑》比很多抗日剧要更真实些。 说到战斗场面,虽然经费不多,但是老《亮剑》也没有很敷衍。其中非常震撼的一次战斗就是独立团骑兵连对日军骑兵联队的殊死之战。

很多号称制作精良的战争剧,说道日军一个联队,也就是拿二三十号人糊弄事儿,但老实说老《亮剑》中骑兵战的场景是很震撼的,其中扮演日军的骑兵们虽然肯定没有真实的一个联队那么多,但至少气势还是拍出来了,敌人的嚣张及庞大,更能凸显最后独臂的骑兵连长决死冲锋的悲壮。此外,老《亮剑》中对武器配置的选择也比较慎重。 我们知道老《亮剑》中固然存在着山本特工队使用美式M3冲锋枪这样的错误(原著中的MP38冲锋枪确实国内道具比较少),但是在火力配置上的选择是很慎重的。 国内其他电视剧当中,一个连可能就扛出迫击炮了。

老《亮剑》中,李云龙独立团最牛的武器就是那两门意大利炮了,当时李云龙部实际已经发展到了7000之众,2门老式的炮才是最厉害的兵器,而且这还属于是偶然缴获。日寇大扫荡后,铁三角在赵家峪有过一段对话,期间李云龙提到独立团反扫荡之后仅剩下3挺轻机枪,但经过发展后又到了20多挺轻重机枪。 这个也是比较符合具体情况的。 八路军跟当时的中央军不同,后者有军械补充,八路军没有,只能依赖于缴获。

轻重机枪在日军这边也属于是宝贝疙瘩,日军在决死时往往将步枪都砸坏,更别说是机枪了。因此八路军缴获机枪很难,装备也比较少。独立团这个编制实际上并非主力部队,一般每个连有一两挺轻机枪,团直辖一个重机枪连或排就不错了。后期独立团发展到20多挺轻重机枪(当时还没到平安格勒战役,那时独立团家当更多)基本满足了每个排能装备上机枪的程度,已经是主力部队的标准了。

这是比较符合事实的,而像部分电视剧中,机枪简直成了班属火器,这就有点夸张了。实际上在当时的中国,只有中央军精锐部队才能达到步兵班配置轻机枪的标准。以上这些细节由于更多贴近了历史事实,反倒是让人们更加喜欢。而那些披着历史剧外衣,实则是偶像三角恋的电视剧尽管投资巨大,但不知道投哪里去了,既不好看,也为人所诟病,更为严重的是对待当年抗日战争的不尊重,自然也无法让人喜欢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